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高效优质发展,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引入在促进污染治理专业化的同时,引发相关利益主体关系扭曲,因而厘清各主体关系有助于解决土壤污染整治的现实困境。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污染企业、第三方治理企业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其博弈均衡和演化趋势,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罚款数额和监管成本、寻租成本和治理费用、政府奖励和寻租收益是分别影响政府、土壤污染企业、第三方治理企业演化稳定策略的关键因素;在各主体博弈中,政府能够以行政管制遏制污染企业违法行为,第三方治理企业严格治理会改变污染企业理性预期,以期共同打造“政府尽责、企业担责和第三方治理主体负责”的理想演化均衡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面对循环经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三方因关注的利益和期待的效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由此构建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三方动态博弈过程,得出了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三方博弈会达到更高层次的进化稳定均衡。在模型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现状针对博弈三方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交通道路转型和解决城市污染问题中的重要环节。就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建立博弈模型,发现政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挥政策指导和社会监管作用。政府补贴与企业、消费者的效用是正相关,补贴的程度会影响社会福利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环境规制背景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生产绿色产品是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在考虑政府激励、惩罚、监管成本及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本等多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绿色产品市场企业、政府和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策略演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补贴、技术创新成本、消费者绿色消费效用等影响企业的策略选择。政府对企业绿色补贴存在最优值,补贴低于最优值时,随政府补贴额度的增加激励效率提高,企业积极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成本的降低、消费者绿色消费心理效用的提高可以刺激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态环境呈现多重污染复合交织的形态,严重制约了农村可持续发展。针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文章构建村镇企业、地方政府和农户三方主体协同治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博弈主体行为策略选择和演化稳定性条件。结果表明,降低地方政府引导成本且给予净化企业和监督举报的农户经济激励、降低农户参与成本且做好对受损农户的补偿、降低村镇企业净化成本并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督强度和惩罚力度,将有利于推进三方互动,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激发绿色低碳产品消费市场活性,对拉动上游企业低碳减排,促进低碳供应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政府、家电企业、消费者三方博弈模型,探索各主体策略选择及演化稳定路径,并以实际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低碳决策主要受家电企业低碳决策影响,家电企业低碳决策主要受消费者低碳决策影响,消费者低碳决策受政府及家电企业决策共同影响;家电企业低碳成本、政府不监管时消费者选择低碳消费带来的家电企业额外收益、绿色家电与非绿色家电价格差、消费者低碳消费环境保护效用是促进模型向政府不用监管、家电企业积极提供绿色家电、消费者主动选择低碳消费的理想稳定状态演化的重要决定因素。为此,政府应对企业减排成本合理补贴并加强宣传教育,家电企业应扩大低碳产品供给,提高低碳产品性价比,消费者应进一步提升低碳环保意识,树立低碳消费理念,践行低碳消费。  相似文献   

7.
论统筹城乡发展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出发,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孤农村、就农民谈农民的传统思维定式,树立起城乡平等、以农民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观。认为政府统筹城乡发展,要从统筹城乡空间、统筹城乡产业和统筹城乡社会进步等三个层面上统一协调,其中,统筹社会进步时各级政府最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与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发展目标,其中第一个目标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把农村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通盘筹划、协调发展,这是根据我国工业化进程而制定的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乡村转型期内,“企业+农户”共生关系仍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组织模式,但在新型“四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刺激下,“企业+农户”的共生平衡关系被打破并面临地位不对等等现实窘境.第三方干预在冲突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运用政府第三方干预理论指导“企业+农户”共生关系治理,通过建立冲突调和机制、优化生产性基础设施、完善合约管控机制,可明显改善“企业+农户”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童泽雕 《经贸实践》2007,(12):32-34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农村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在动力、规模与运行机制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本形成了以市场贸易为主体、覆盖城乡的农村专业市场体系,解决了快速发展后农村的大宗商品流转问题。同时,以发展城镇商贸流通业为主体,鼓励上规模企业、规范企业的流通体系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商品质量,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等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以农村新型流通业态为主的农村商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与网络系统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熊剑平  刘承良  袁俊 《经济地理》2006,26(2):340-345
网络经济时代到来,旅游信息成为行业重要战略资源,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旅游业信息化提供主要支持。乡村旅游已发展成为当前最热旅游活动之一,具有广阔电子商务发展空间。以国内外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建设为案例,从网络建设角度,分析比较得出国内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电子商务网络结构与功能模式滞后。针对电子商务网络发展的现状,结合国际旅游电子商务网建设经验,对我国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结构与功能设计进行理论归纳,以期提供理论与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Although dispersion raises productivity by relieving crowding, concentration promotes trade. The participation of specialist middlemen, who tend to cluster around the regional center, in the trading process would mitigate such tensions, for it becomes less urgent for others to scramble for central locations then from the increase in the density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round such locations. A city, populated by a cluster of middlemen, that serves as a platform for intermediate trade among producers in surrounding areas can exist without any increasing returns in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exchange. Indirect trade and pure commerce may, thus, have a spatial origin.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尼系数、带间差异系数、带别特化系数、地区特化率指标对昆明城市中心区的零售商业服务业的区位类型和服务级别进行了划分,区分出向心分布、离心分布、局部集聚、均匀分布4个大类和10个亚类,确定出5个服务等级.以此对昆明城市零售商业服务业的行业分布与区位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城市商业地域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基于中国2002—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考察了电商经济发展的消费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电商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总体消费规模,促进了跨区域的消费集聚,拉大了城乡消费差距,且这种消费差距效应可以通过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一机制实现。上述三大消费效应均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影响更大。本文系统地考察了电商经济发展的消费效应,尤其体现在消费集聚效应和城乡消费差距效应两个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新常态下促进消费增长识别到另一条路径——发展电商经济释放消费潜力,为打造区域性电商消费集聚中心提供了经验证据,明确了电商经济收益共享的推进方向,以实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收敛。  相似文献   

19.
要成为“传承”的理由,“永恒”是唯一条件。如一墅一宅因纯美传承;珍宝美钻因罕有传承。“永恒”从来是我们在世间万物更迭中追求的永不落幕的篇章。2008年11月8日,一场难得的“稀世、永恒”赏鉴盛宴在合生帝景山庄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20.
G lasgow claims the distinction of being the first ci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to have established a Chamber of Commerce. Its first meeting was held on 1st January 1783. Important as this event was, it would be wrong to imagine that it marked an entirely new departure, for before this merchants and manufacturers frequently held meetings to discuss matters of common interest. Professor Redford has shown1 that the founding in 1794 of the Manchester Commercial Society was preceded by that of various other organisations whose purpose was sometimes to represent the interests of the local business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