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凌斌  王勇 《特区经济》2006,(4):355-357
企业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本文以安徽省无为县为例,剖析了回乡创业这一新生事物衍生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及其对县域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力求对拓展我国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构建欠发达地区县域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十一五"规划乃至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支点。在我国,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科技创新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因此,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本丈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加强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出发,讨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开展科技创新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在国家一系列新政策的扶持下面临的机遇,阐述了构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曹勇 《发展》2013,(6):32-33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欠发达地区要提升县域经济的质量和效益,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加快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一是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就礼县来说,  相似文献   

4.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只有不断提高县域工业化水平,加快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才能为提升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化提供企业资源和产业载体,进而提高整体县域经济水平。对欠发达地区县域来说,工业化水平低、发展后劲不足是当前的突出矛盾。加快县域工业化已成为这些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最迫切的任务、最重大的课题。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探析欠发达地区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刘利 《北方经济》2008,(7):67-6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大量强县(市).但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呈现出一种非均衡状态,欠发达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在进一步拉大,并出现欠发达地区县域长期陷于纳克斯"贫困恶循环"困境不可自拔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部分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迫于土地、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紧缺性和非经济性,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梯度转移。这对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武宣县作为一个欠发达农业县,总人口42万人,2006年人均生产总值5935元,比广西10240元低4305元,比全国15937元低10002元;人均财政收入413元,比广西1211元低798元,比全国2864元低2451元。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施"县域突破"战略近五年来,县域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县域突破"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衡量,县域经济还很落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国家实施县域突破战略的目标还相差甚远.从总体上看,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突出表现是:民营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小,总量不多,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素质不高.  相似文献   

8.
县域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和互动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在空间上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推进县域城镇化.充分发挥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人口就地转化: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宿迁市这类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施“县域突破”战略近五年来,县域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县域突破”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衡量,县域经济还很落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国家实施县域突破战略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0.
陈子民 《浙江经济》2001,(11):62-62
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制约,浙江县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浙西南的丽水、衢州等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缓慢,与沿海发达县市之间差距有越来越大之势。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好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正视发展难题1.“吃饭财政”建设难。欠发达县市普遍存在财政困难,政府调控弱的现象。以青田为例,2000年青田县地方财政收入为8926万元,而财政总支出达21267万元。乡镇财政赤字严重,村级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未来城镇化的潜力在县域,而资金短缺是制约中西部县域城镇化、特别是欠发达县域城镇化的"瓶颈"。财政、信贷、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建设小城镇的机制尚未建立,而传统公私合作的收益形式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几乎无法实现。本文阐释了新型互换机制是化解县域城镇化,强资本约束的新尝试,揭示了新型互换机制成功运转的三维治理结构,并提出了促进其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梅琳 《改革与战略》2011,27(3):90-93
相对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更强,因此,农地流转中遇到的困难更多。文章通过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地流转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农地流转的相关经验,但不能盲目照搬,不能急于求成,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审慎、稳妥地推进农地流转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陈华 《北方经济》2011,(3):66-67
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县域经济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解决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研究长沙"四小龙"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思路、战略、路径和方法,总结其取得成果的因素。长沙"四小龙"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地方政府只要战略明确,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立足本地特色,统筹城乡发展,勇于竞争,善于合作,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观念,优化环境,就一定能取得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同处于中西部其他地区县市既要善于走出去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经验,更要两眼向内,注意学习地理位置相近、经济结构相似的本地"领头羊"的高招,因为来自后者的经验,更契合中西部地区的实际,更有说服力,中西部地区在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上一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发达地区是指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工业化的任务基本完成 ,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程度较高的地区。而欠发达地区是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 ,一般是指人均国民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不同产业间的产值比值等其它指标体系均劣于发达地区的地区。现实说明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但是 ,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 ,不单单是个经济问题 ,由我国国情所决定 ,县级经济在我国现实体制中是社会稳定、人心稳定的基础。因此 ,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 ,直接关系到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目前 ,由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 ,致使这些县份财政拮据、就业困难、资源与人才流失严重、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迟缓。欠发达地区的县要摆脱这种状况 ,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实现富县富民 ,发展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的县域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充分认识制约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基础性十分强的区域经济单元 ,它的发展涵盖人平总产值及国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改善等多个方面。因而制约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颂 《重庆经济》2010,(2):58-60
近年来,国家支持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注人了大量的资金,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银行逐步商业化,欠发达地区又出现了资金外流的情况。欠发达地区资金外流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状况。社会资金逐步向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从重庆市巫山县的调查来看,目前县域资金外流导致金融资源的流失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龙游,已经走出了特色鲜明的腾飞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总结龙游经验,对推动浙江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广大欠发达地区拥有巨大的潜在餐饮消费市场,但现代餐饮业才刚刚起步,产业化水平低,经营理念落后。本文对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伊川县的餐饮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其餐饮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品牌战略和农-餐-游一体化等发展思路,对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餐饮业发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立足当前现实,面向21世纪,放眼世界。中西部地区如通过持续金融创新,不断推进金融深化,实施金融赶超发展战略,可望实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傅前瞻  余茂辉 《特区经济》2008,(10):205-207
发展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安徽六安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发现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发展方向认同偏离、资源瓶颈、环境不优、观念束缚、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