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劳资关系紧张是造成当前民营企业人员流失的重要原因据调查,在今天的民营企业中,人才问题已是仅次于贷款问题的第二大问题。与外资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缺乏优势,而员工流失严重更使其雪上加霜, 不少企业频频出现“集体跳糟”的现象,大大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民营企业人员流失率高,不仅体现在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身上,也体现在一般员工身上。在东莞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员工能力的要求再也不能停留在“基本能用”的标准了,特别是中高层人员,每天工作大量纷至沓来的事务,既有信件、报表,又有帐单、命令。能力不提高,必然使人办事焦头烂额,疲于应付。民营企业也迫切需要一种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从而不必为选拔优秀的员工而不知所措。“文件筐测试”作为一种科学实用的人才测评工具,刚好使类似选拔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所谓民营企业人才,是指在民营企业人才资源中具有较高教育水平、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群体。一般讲,在民营企业只要具有中专毕业学历以上人员,或具有初级职称以上人员即是人才。民营企业人才是支撑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创造社会财富和技术创新的主体。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影响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优势,已由金融资本转变为掌握新知识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资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侯华 《活力》2005,(6):272-272
我国民营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基本不考虑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该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等问题。许多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时,才进行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等。紧急需要人员时,可能会改变工资结构,提高薪酬水平,吸引人才,不需要的时候又通过类似办法降低成本,减少经营风险。由于缺少规划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使得人员流动性大,最终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迅猛发展,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其中人才匮乏和人才流失是最为棘手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又如何去激励员工,让他们自觉地去发挥聪明才智和能力呢?这是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下面以一家民营公司为例,对民营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瓶颈,特别是人才的高流动率的困扰,许多民营企业家发出了“培养人才难,聘请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的感慨。据有关统计,不少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率接近50%,大大高于正常15%的人才流动率。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对员工缺少凝聚力、感召力,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认同感。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不仅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最终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席卷全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营企业国内外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各类企业都想通过获得关键人才来获取竞争优势,然而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员工忠诚度不高,民营企业想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高员工忠诚度。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大背景,进而指出了影响民营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提升民营企业员工忠诚度的策略,以期能够更好的提升员工忠诚度,促进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知识型员工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资金和实力等条件的限制,中小民企在知识型员工的保留上存在着很大困难,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对企业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在对中小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现象相关背景进行分析后,提出中小民企应正视自身实力,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合适的环境,为知识型员工长期留在本企业做出最大努力。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吸纳就业人员的主力,但民营企业留住员工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在分析民营企业留人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留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中国当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从成立之日起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就有极大的主动权,一般民营企业发展之初都是属于感觉经验型,主要靠老板的感觉和经验行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些企业走出了家庭型、经验型管理的小圈子,开始重用人才、重视现代化管理。然而,中国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又面临着新的危机——人才的危机。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因人才的缺乏而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1.
员工招聘是企业为满足发展需要,依照人力资源规划.从企业内外吸纳人才的过程。通过对福建省百家民营企业调查的有效问卷及数据分析,结合对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深度访谈,发现人才聘用己经成为福建省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这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刘岩 《企业导报》2013,(9):70-70,103
随着中小民营企业的强大发展和人才结构的错综复杂化,在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现,对于企业员工来讲,报酬不仅仅是谋生的一种手段和获得物质需要的方式,也是员工自我尊重和满足的需要。企业应当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潜能,提高企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来极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人才管理方面,工作机制不健全、对员工激励水平单一,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失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春艾 《中外企业家》2013,(12):184-185
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迎来了再次发展的机遇,但是在促进自身发展时民营企业遇到了瓶颈,即民营企业对高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自身又难以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即便将人才聘请到企业中也难以对其进行保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为此,需要研究者对当前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战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知识型员工的频繁流失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稳定性,还可能带走企业的客户或技术秘密,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进行民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管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民企进一步发展的短腿。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绝大多数采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人才管理机制很不健全。招募更多的青年才俊进民企工作,使他们安心为企业服务,是当今民营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观察,探讨有关民营企业管理青年员工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员工流失率的不断增加.员工的大量流失已经严重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终会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当前解决员工流失问题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了解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认识员工流失存在的危害并对其剖析,提出通过企业的制度、待遇、激励机制等一些措施来吸引和保留人才,以此来增强民营企业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荔  郗永勤 《企业研究》2006,(10):72-73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然而,目前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流失的现象。据统计,企业的人才流动率约为15%左右。其中,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尤为严重,人才流动率接近50%,大大高于正常15%的人才流动率。前不久,某大学社会学系对国内62家民营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次人才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最长的也不过5年。这些数字说明了民营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流动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国内企业中普遍存在员工敬业度低的现象。中国民营企业在现阶段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上缺乏有效的机制。同时,员工敬业度和忠诚度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为了适应市场中激烈的竞争,只有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是民营企业发展、生存的关键。论文综合了部分国内外的文献资料,阐述了员工敬业度的概念,指出了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因素,提出了解决民营企业员工敬业度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营企业激励管理的缺失一民营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我国民营企业家更多地注重资金和市场,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人才,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企业采取不合理的家长式管理模式,忽视与员工的交流。多数民营企业将员工看作一种人力成本,认为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单纯的雇佣关系。员工对企业的相关情况没有知情权,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员工创造力的发挥。由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落后,导致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二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员工缺少培训和晋升的机会,发展空间不足。民营企业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