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自2008年年末我国开始实施以大力度的减税、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为主要特点,以大量的债券发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融资手段的、财政直接扩张与间接扩张并用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从实施效果来看,本轮积极财政在总量型经济指标上表现较为明显,数量分析表明其对经济和投资增长的效果都优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保八"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但同时,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此外,还带来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膨胀,尤其是利用政府融资平台筹资形成的政府债务"信贷化"倾向,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传导、叠加,对保持财政可持续性构成威胁。为考察当前我国财政的可持续状况,本课题组运用随机动态分析框架与财政风险演进理论两种方法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进行了考察,均得出当前财政具有可持续性的基本结论。但不可否认,在当前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未来我国财政可持续性既受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又受到人口老龄化和加大民生支出压力的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一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统筹协调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以经济的可持续为终极目标,以积极财政政策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加大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策略,应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主动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重点,由推进逆周期调节为主的总量调控政策转向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调整政策,利用3~5年的时间灵活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努力加大改善民生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财政功能的转变。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统筹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与监督制度、强化预算管理与监督机制,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财政风险的特殊性及其表现所谓财政风险就是指现行的有关财政政策,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导致未来财政工作遭受损失或财政运行遭到破坏的可能性。目前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各项财政制度和财政体制呈现出各种明显的过渡性特点,财政风险也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一是现行财政制度是在尚未彻底理顺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旧经济体制基础上制定的相对规范化的规则体系,社会成员和企业在控制和化解自身风险方面依然存在着对政府的依赖性,导致私人风险向财政公共风险转移幅度大,转移内容多,转移强度高。…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生财政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支出的不合理导致了很多问题,这也成为我国推行民生财政主要原因之一。民生问题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因此,我们应该从如下方面执行民生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升民生支出比重;逐步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覆盖和大致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财政支出的不合理导致了很多问题,这也成为我国推行民生财政主要原因之一.民生问题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因此,我们应该从如下方面执行民生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升民生支出比重;逐步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覆盖和大致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主权债务危机财政风险形成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主权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稳定。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财政风险形成具有隐蔽性、互动性、转化性和传染性的特点,其形成路径也受到各国不同经济政策、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但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才是影响财政风险的可持续性的根本原因。一国内部制度的策略性博弈、财政收支制度的软约束和非正式规则下的各种机会主义行为,都是其财政风险形成及扩大的重要原因。相对于民族国家,欧元区的外部制度,也是促使财政风险向债务危机转化而没有平稳过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积极财政政策虽然在扩大内需上已经有所作为,但由于其负面作用的存在而不具有可持续性。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要求,我们应当适时实施由积极财政政策向可持续财政政策的转变。因此,应当对现行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防范直接与间接财政风险的扩大化,完善现行税制,运用财政政策促进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媛 《发展研究》2003,(8):13-14
自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登台亮相以来,围绕这一政策的争论就几乎没有停止过。随着这一政策的中长期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们开始讨论积极财政要不要淡出、何时淡出、以什么方式淡出等问题。 一、积极财政政策必须逐步淡出 1、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潜在风险正在不断积聚。以国债发行和扩大政府投资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着潜在的财政风险。尽管  相似文献   

8.
武小惠 《经济问题》2000,(11):42-45
在计划经济时期,财政只讲强制性、无偿性,因而不存在财政风险;在经济转轨时期,财政逐渐演变为公共财政,财政风险亦逐步显现,如财政“职能虚脱”风险、债务及赤字风险等,因此,只有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对策才能主动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9.
财政专户管理是否科学规范,不仅事关财政资金的安全效率,更深刻影响国家财政政策实施和财政体制改革。本文从财政专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深刻揭示财政专户管理混乱的各种弊端和不利影响,提出完善制度、清理整顿、加强监管和坚持改革等贴合实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确立,加快构建财政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已成为财政管理改革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特别是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本文拟从定义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概念出发,分析开展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目标与原则,简要介绍现行财政投资项目效绩评价基本方法,并从三个方面,分四个步骤对财政投资项目的指标体系框架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全新理念。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应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发展新理念无论是对财政理论研究,还是对财政实践都提出了新命题、新要求、新挑战。但目前国内学界对绿色财政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广泛统一的共识。基于此,本文在综述已有绿色财政研究文献及简要述评的基础上,阐述了绿色财政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其与公共财政、现代财政的关系,从构建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汲取机制、完善绿色税收政策体系、构建支持绿色发展的财政支出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并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构建绿色的财政管理改革制度等五个方面就我国如何构建绿色财政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从而为我国合理制定绿色财政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今后一段时间,扩张性财政政策还要继续实施下。未来的政策操作要进一步强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政策目标要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到关注经济发展,核心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失业问题、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政策作用方向短期是需求管理,长期是供给管理;政策的着力点是通过改革收入分配格局消除广大低收入阶层消费不足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目前,财政风险不是来自于扩张性财政政策,而是来自于财政政策的制度方面,因此,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是我国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对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合金  曾山 《当代财经》2001,(12):23-25
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看,要实现“十五”计划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我国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与三年前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策理应有所调整,在积极财政政策的着眼点上应逐步由扩大需求为主向改善供给为主转变;在积极财政政策对策理应有所调整,在积极财政政策的着眼点上应逐步由扩大需求为主向改善供给为主转变;在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式上应由增加政府投资为主逐步向启动企业投资为主转变;在继续实施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要注意降低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财政投资的效率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但对民间投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受分配不公,宏观税负过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国际需求振和体制性收缩等因素的影响。为支持经济增长,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必然调整财政政策并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阳 《经济纵横》2015,(2):78-82
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阶段都离不开财政政策的强力支持,合理实施财政政策以刺激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引导企业低碳发展,并最终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项制度。目前,我国的碳财政政策存在投入力度不大、财政政策通过市场机制的激励和引导不足、资金使用和管理绩效不高、政府采购政策示范作用不强、税收政策不完善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稍显滞后等问题,需要由政府在财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两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弱势下的扩张:中国财政状况和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以预算内财政收入计算的财政规模很低,但这一指标并没有全面反映我国财政的规模,真实的财政规模其实相当大。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概括1998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有失公允,为确保经济增长,中央政府实际上调动了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所有政策资源刺激经济。目前,我国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之内,真正决定积极财政政策取向的是财政项目的效益等因素,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转向谨慎。正在实行的财政政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这是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设定的;二是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增加税收,这反映了财政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提高财政两个比重),竭力完成宏观调控目标的努力。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政策,统一在当前的财政政策中,恰当地反映了转型期财政必须应对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同时发挥效力不足,搭配模式不完善,限制了其作用空间。后危机时代,切实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效用发挥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圣路易斯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进行检验,可以得出结论: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总体上大于财政政策。为此,要推进体制市场化,完善政策效应传导机制;要政策配合多元化,发挥政策综合效应;要加快工具新型化,促进政策手段协调;要使合作领域重点化,重视特定领域配合。  相似文献   

18.
财政投资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发挥财政投资的政策导向和作用,支持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是国家财政面临的重大任务。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财政被称为公共财政或政府财政。财政在发展完善中形成的公共财政特征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相同步的,公共财政职能的确立正是为了弥补市场失效和缺陷而产生的。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历史和公共财政学研究与实践的成果,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  相似文献   

19.
一、认真清理WTO规则不允许的财政政策,充分利用好WTO规则允许的各项政策措施 一是要按照WTO规则要求,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全面审查现行财政法规、规章,该废止的要废止,该修改完善的要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的财政在财政范围、财政权限和财政职能上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地区财政管理的特殊性。财税体制改革对民族地区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需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逐步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采用因素法核定收支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