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气候炎热,当地居民有拼酒的爱好,也因此培育出了良好的酒文化土壤。据有关数据显示,福建啤酒市场容量达188万千吨,人均消费量居全国第一。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也是福建历来成为啤酒业竞逐的福地。从"惠泉"与"雪津"的两虎相争,到"青岛"入驻后的三分天下,再到国际啤酒大鳄抢滩后,"英博雪津"、"燕京惠泉"、"青岛"、"华润雪花"的四强鼎立,作为中国最大的啤酒消费地——福建的啤酒市场,演绎着一段段的精彩。  相似文献   

2.
戴旺基 《经营者》2005,(10):109-111
<正>雪津、惠泉,福建省啤酒两大龙头企业, 年产能啤酒均在35万吨以上,二者产销占整个福建总量的70%,牢牢控制福建省啤酒市场,多年来二者都把对方当成主要竞争对手,互有攻守,各有得失,业界把二者称为“福建的青啤、燕京”或“福建的可口可乐、百事”。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十佳啤酒企业之一,也是福建省惟一的啤酒上市公司。该公司总年产能力80万吨,总资产近15亿元,拥有一流的啤酒生产设备和雄厚的科技力量,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续多年名列福建省啤酒行业前茅,在全国同行业中也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4.
十多年前,燕京啤酒集团公司还是一个年产销量不足60万吨的小企业,2006年燕京啤酒的产销量突破350万吨,跃居国内同行业产销量第一名,而且进入了世界啤酒行业前十强。“燕京”何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科技创新,无疑是企业活力的一大源泉。  相似文献   

5.
刘兆德 《企业导报》2010,(10):77-78
据中国证券报社主办的中证网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啤酒产量超过4236万千升,已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疆人均啤酒消费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60%,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意味着新疆啤酒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新疆燕京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燕京)作为燕京集团在西北乃至中亚的第一颗棋子,新疆燕京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如何制定确实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是摆在企业高层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坚定地执行企业战略之前,必须考虑清楚两个问题:第一,战略是否正确;第二,时机是否合适。在分析师们的眼中,燕京啤酒这一次的大动作更像是一场赌博。在收购金威啤酒告吹之后,9月12日,燕京啤酒抛出26.2亿元增发方案,拟增资旗下8家子公司,累计扩充100万吨产能。之所以将燕京啤酒的这次增发称之为"赌博",并非全无道理。2012年伊始,燕京啤酒的占有率就被挤出了行业三甲之列,而根据其2012年年中报,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仅有24.74亿元,现在的燕京啤酒,实际上正处在内外交困之中。然而,增发扩产,能够解决现在的问  相似文献   

7.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 (下称燕京 )于 1980年投资 6 40万元建厂 ,1982年投产 ,年设计生产能力 1万吨。目前 ,公司已拥有下属控股子公司 (分厂 )18家 ,其中包括啤酒生产企业 12家 ,相关附属企业 6家 ,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 ;还以参股的方式进入了清华紫光、科创等 6家高新科技企业。截止 2 0 0 0年底 ,燕京拥有总资产 5 8亿元 ,职工 15 80 0人 ,占地 2 2 2万平方米 ,年啤酒生产能力超过了 2 0 0万吨 ,已发展成为中国啤酒行业最大的现代化新型企业。 18年来 ,燕京啤酒产销量年均增长率为 33 33% ;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为 40 …  相似文献   

8.
一、人均消量第一,实则规模太小,劣势显著1996年福建啤酒产量达到全国第四位:110万吨。人均消费更是可观:34公升,居全国之冠。这似乎给人一个很乐观的统计结果。仍而,我省啤酒生产中的严重消极面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主要是啤酒厂家"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给我省啤酒行业带来了严重的不平衡,规模过小,生产成本增加,效益明显不佳。96年福建啤酒企业总数为46家,平均生产啤酒仅2万吨。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亦只有3家:雪津、惠泉和银城等。由于啤酒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生产企业才可能具有较强的竟争能力和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样,福建啤酒行业在未来的时间内将不断会出现小型企业由于经营不顺而倒闭。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另外,市场经济的无情也给福建啤酒行业敲响  相似文献   

9.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燕京)于1980年投资640万元建厂,1982年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1万吨。目前,公司已拥有下属控股子公司(分厂)18家,其中包括啤酒生产企业12家,相关附属企业6家,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还以参股的方式进入了清华紫光、科创等6家高新科技企业。截止2000年底,燕京拥有总资产58亿元,职工15800人,占地222万平方米,年啤酒生产能力超过了200万吨,已发展成为中国啤酒行业最大的现代化新型企业。18年来,燕京啤酒产销量平均增长率为33.33%;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0.57%;利税总额年均增长率为39.47%;利润年均增长率为45.04%;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市场已连成一片;产品已销往美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韩国和港澳地区,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三。燕京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82年至1996年,以内涵式滚动发展为主要特征;1997年以来,以“聚变”式发展为主要特征。在激烈而残酷的国内啤酒市场竞争中,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燕京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最关键的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按照市场的运行规则,努力积累自己的实力、正确地运用竞争策略,恰当地选择了走“聚变”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公司》2002,(5):16-18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下称燕京)于1980年投资建厂,1982年投产。目前,燕京拥有总资产58亿元,职工15800人,占地222万平方米,年啤酒生严能力超过了200万吨,已发展成为中国啤酒行业最大的现代化新型企业。18年来,燕京啤酒产销量年均增长率为33.33%,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0.57%;利税总额年均增长率为 39.47%,利润年均增长率为45.04%;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市场日连成一片;产品已销往美国、加事大、英国、马来西亚、韩国和港澳地区,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三。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的1980年9月,京郊顺义县的一个啤酒厂破土动工,第二年10月建成投产,起名燕京啤酒厂,年生产能力1万吨。用燕京人自己的话说:"建厂初期,别说和外地大型啤酒企业比,就是在北京也无优势可言。"20年后的今天,那个小厂已发展成为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1999年销售啤酒104万吨,成为中国第一个突破百万吨的特大型啤酒企业。燕京集团是如何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品牌变成中国驰名商标的?这一品牌给消费者带去了什么?又给燕京人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惠泉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地方国营小厂,现已发展为国家大型企业,福建省啤酒行业龙头企业。其主导产品惠泉啤酒畅销各地,已连续 17年实现"零库存,无淡季"。惠泉牌商标 1998年被确认为"福建省著名商标",惠泉啤酒先后被授予"福建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全国啤酒行业优质产品"、"中国食品工业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惠泉公司在多年的 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把质量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有效方法,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以质量创名牌,提升名牌。 1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抓 质量   树立…  相似文献   

13.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下称燕京)于1980年投资640万元建厂,1982年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1万吨。目前,公司已拥有下属控股子公司(分厂[(\))-105.3(18)]家,其中包括啤酒生产企业12家,相关附属企业6家,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还以参股的方式进入了清华紫光、科创等6家高新科技企业。截止2000年底,燕京拥有总资产222万平方米,年啤酒生产能力超过了200万吨,已发展成为中国啤酒行业最大的现代化新型企业。18年来,燕京啤酒产销量年均增长率为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为利税总额年均增长率为39.47利润年均增长率为45.04北、华…  相似文献   

14.
马跃 《企业文化》2006,(11):57-59
从2001年青岛啤酒实行“内部整合”的政策以来,直至2005年才重出江湖,这一复出便开始与燕京啤酒争夺北京市场。青岛啤酒通过兼并收购、价格战、渠道营销等方式与燕京啤酒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燕京啤酒也毫不示弱。两者在去年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华山论剑”。  相似文献   

15.
福建惠泉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制3年多来,经营业绩显著提高,各项经济指标迅速增长。改制前的1996年,公司总资产为3.06亿元,净资产0.742亿元;改制后的1999年,公司总资产已达6.26亿元,净资产达4.36亿元,分别增长104%和487%;改制时的总股本为0.688亿股,1999年末达1.87亿股,增长171.8%;资产负债率也由原来的76%下降到30.3%。近3年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20%,优于国内同类上市公司。1999年公司啤酒产量达到25.5万吨,利税3.05亿元,人均利税24.1万元,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回顾近20年的发展历程,惠泉公司经历了…  相似文献   

16.
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在20年的艰苦创业过程中,他们不但创出了中国驰名商标——“燕京啤酒”,而且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创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近日,笔走访了“燕京”的党委书记、总经理李福成。  相似文献   

17.
华润雪花近期在北京投放的新品“原汁麦”啤酒被燕京啤酒以高价置换,并准备在雪花啤酒经过了风吹日晒雨淋多日以确保啤酒变质后,再重新以低价投放到市场。不但让消费者对雪花啤酒口味有所微词,也让其终端价格混乱,进而达到排挤雪花的目的。阴谋终究是阴谋,总有被揭穿的时候。燕京现在应该反思的不是如何让自己的阴谋持久,而是如何凭自己的优势进行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23日,全球第一大啤酒巨头比利时的英博啤酒集团以最高的报价竞得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39.48%的国有股权,同时雪津其他股东同意两年内以同等条件、同等价格将剩余的60.52%股权分两次出让给英博集团公司。英博集团公司以58.86亿元取得了雪津的全部控股权。福建雪津啤酒集团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最昂贵的啤酒厂。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几大啤酒品牌的跑马圈地以及跨国啤酒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啤酒市场可谓是硝烟弥漫。随着国内啤酒业几大巨头的整合力度日益加大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啤酒业的“洗牌”运动十分明显,国内啤酒厂数量从以前的上千家迅速下降到了不到400家,其中剩下的大多也是举步维艰、引不起买家兴趣的小厂。青啤、华润和燕京三大巨头三分天下的格局渐渐明朗,尤其在当前外资大举杀人的情况下,大联合、大并购将成为中国啤酒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作为竞争最激烈的华南地区,珠江啤酒一直保持较快的业务增长,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突围,笔认为珠江啤酒的成功关键在于借势,进而亮剑。  相似文献   

20.
“燕京只用了20年时间,就跨越了世界发达国家大型啤酒集团100年才能走过的历程,这是一个奇迹!”世界最大的啤酒饮料设备制造商——德国克朗斯集团总裁宫喜德如此评价燕京啤酒集团取得的成就。从建厂之初年产仅一万吨啤酒的“小字辈”,一跃成为目前国内啤酒行业的领军企业,2004年总产量28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在燕京啤酒集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