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产国形象是其它国家消费者对一个国家的产品的总体感知,它是一个在相对静态中发展变化的感知形象.目前为止,中国的原产国形象与很多国家相比处在劣势.研究认为,在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应该基于一定的契机,重新塑造原产国形象.以原产国形象的光环效应和概括效应两种心理机制为依据,研究提出了中国原产国形象再塑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董鲁晓 《新远见》2010,(4):88-92
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精神、民族和社会的整体面貌,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影响着世界公众的民心向背和这个国家的发展。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军队形象的塑造十分重要。19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经历了"黄祸论"、"睡狮论",进入21世纪,又出现了"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衰败论"。其中,中国威胁论是目前部分西方媒体最热衷的话  相似文献   

3.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简称CIS,它是企业由内而外有计划地展现形象的系统工程。对内而言,它形成企业文化;对外而言,它取得社会的认知,从而获得公信力。良好的企业形象的设计与推广,是实现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作为一类重要的行为主体,总会有自我及他国的认知和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的总和便形成所谓的国家形象。一段时期内,国家形象总是有好有坏,正面的国家形象具有亲和性,可以视为一国资产,会减少一国及其国民的行动成本;负面的国家形象具有排斥性,可以视为一国负债,会增加一国及其国民的行动成本。国家形象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被认为是一种“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目的地所接待的自助旅游者比例不断上升,其与传统的团队旅游者在众多方面存在差别。本文从旅游者感知形象的视角,以台湾省为例,分析了随团游旅游者和自助游旅游者游后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二者对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均呈长尾分布,但随团游旅游者的认知形象比较集中,自助游旅游者的认知形象相对分散;随团游旅游者的情感形象词语相对较少,自助游旅游者的情感形象更加丰富。通过感知形象词和游记内容分析发现,上述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者的体验范围和体验程度的不一致。基于此,提出了目的地要借助自身的核心资源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建设长尾尾部吸引物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引导"高峰体验"与"支撑体验"的相互转化来提高旅游满意度等促进目的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良好的领导形象来提高国家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北京共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受欢迎,但在西方国家则引起了戒心和不满。政治领导人要在对内、对外两个层面有意识地塑造自身形象,借用良好的个人形象,展开公共外交,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政治经济体制、外交政策等为主要载体的软实力发挥出非同一般的核心作用,展开魅力攻势,让中国的国家形象不断提升,增强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虽然"北京共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受欢迎,但在西方国家则引起了戒心和不满.政治领导人要在对内、对外两个层面有意识地塑造自身形象,借用良好的个人形象,展开公共外交,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政治经济体制、外交政策等为主要载体的软实力发挥出非同一般的核心作用,展开魅力攻势,让中国的国家形象不断提升,增强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环境之殇     
冀军 《经营者》2007,(12):17-17
重视环境问题,不仅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也不仅是中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更在于它能够实实在在地惠及于民。因此,气候和环境保护问题,实际上是评价一个国家责任感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论桂林旅游景点门票设计及其旅游形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票"不仅仅是特定景点的"名片",也是该城市旅游形象的"名片",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包容性。因此,门票的设计和制作,除了其文化和技术(美术、摄影技术或电子技术)含量,还应考虑到旅游者对该地形象的感知和要求——即对旅游文化的感知和旅游服务管理的要求。对桂林旅游景点门票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门票的完善与创新设计以及它对桂林旅游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潮剧《武松杀嫂》是从陕西秦腔移植过来的剧目,它是一折以悲剧告终的折子戏。剧中主人翁潘金莲形象与原版潘金莲形象存在很大的差异:原版的潘金莲是以"淫妇"形象出现,而新版却把潘金莲形象改成一个觉醒了的叛逆形象,突出描写潘金莲的反抗精神及其对爱情自由的追求。作者比较人性化地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新颖别致,符合现代人心理的审美观念,从而加深了我对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际交往中,"装"字的内涵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先阐述了"装"的客体评价的认知过程,接着分析了三类"装"的主体人群,最后论述了广义的"装"是现代人对自我形象的一种管理.  相似文献   

12.
旅游形象策划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旅游形象指的是旅游目的地,包括其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区域旅游形象策划是受企业CI策划的启发和广告业的影响带动,以及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在对旅游地和旅游景点的传统意义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形象识别和营销系统。国际旅游发达的地区斥巨资研究、设计、推广国家、省(州)或城市的旅游形象的实例不在少数。通过旅游形象的定位、主题口号的提出、视觉形象的设  相似文献   

13.
王龙  刘梦琳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24-28,46
本文将区域形象理解为区域客观状况的存在方式,并从实体形象、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三个层面对区域形象的测量内容进行综述。区域实体形象的测量内容大多围绕区域的客观属性展开,从区域规划设计角度强调区域现实资源的竞争力;区域投射形象测量通过对信息源及信息的内容分析,将样本内容中出现的高频特征词作为测量内容,以体现区域在媒体世界中的形象;区域感知形象测量则从目标受众的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进行,明确目标受众对区域现状、特征的主观看法与态度倾向。  相似文献   

14.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中,高等院校如何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以赢得社会的赞许和信任,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导入"学校形象识别",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企业形象(CI)的认知出发,对学校形象识别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西南北各区域都具有明显的形象特征.唯中部不能给旅游者一个整体的印象,没有一个清晰的旅游形象,如果能通过区域形象设计,为中部设计和塑造一个能够强有力吸引旅游者的整体形象,再加上中部特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中部各区域都将会获益.提出了共同打造"中部旅游圈",构建中部区域整体旅游形象的设想.并依据区域形象设计与CIS战略的相关理论对中国中部区域整体旅游形象策划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当人们置身商场,往往被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商品搞得眼花缭乱,众多消费者在购买时倾向于选购自己熟知的商品,这就是所谓的认牌消费或形象购买。潜意识中,消费者与其说购买的是商品,不如说购买的是一个企业的形象,正如热衷"光明"、"梅林"、"正广和"产品的人,只是出于对一个品牌的信赖,对一种形象的崇尚。  相似文献   

17.
曲慧 《活力》2011,(2):101-101
媒体形象通常指媒体的社会形象,是公众对媒体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是媒体消费者对于媒体的知觉性概念,是由媒体外在和内在的特征和风格构成的.常常经由公共宣传、广告和公共关系等有意识地树立或更正的。由于大众传播媒体是一种文化事业,也是一种长期受公众广泛关注的行业,它的形象内容与层次上均与一般企业形象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海外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挖掘出海外消费者来源国刻板印象在"中国制造"形象中的嵌入情况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来源国刻板印象作为一种认知嵌入,可以简化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基本维度——诚意和能力,这两个维度直接影响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形象感知。此外,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形象感知还会受到关系嵌入和文化嵌入的调节影响。因此,"中国制造"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应重点从诚意和能力两大维度去改变消费者认知,同时还应该关注留学生和华侨的关系影响以及中国文化对外宣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能否将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强势,其关键在于江西省能否塑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形象。文章以宜春旅游形象的塑造为例,旨在为江西及其境内其他各地市旅游形象的塑造提供一个范式,以供参考和借鉴。故而,首先分析了宜春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主张宜春应着力打造"休闲之都"这一旅游形象,并提出了具体打造宜春"休闲之都"的对策,即精心设计宜春"休闲之都"旅游形象的标识、精心构思宜春"休闲之都"形象的宣传口号、加强宜春"休闲之都"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注重宜春"休闲之都"社会休闲环境的营造、加强宜春"休闲之都"旅游形象的对外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中,苏丹利益的总额和权重并不太大,但中苏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达尔富尔问题的政治和解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关系到中国政治和外交原则的坚持,对国际社会的深度参与,以及企业"走出去"的形象建构等。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所受到的外来疑惧、批评乃至诋毁,反映出日益崛起的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艰难与不易;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所做的外交选择及政策调适,反映出成就负责任大国所应有的外交谋划和政策把握。从中国实现大国崛起和构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高度,来审视中国在达尔富尔危机解决中的角色及其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启示,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