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到21世纪之后,中国和俄国在众多领域加强了合作.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开展通信项目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中俄两国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使得北京、莫斯科渐渐成为重要电信枢纽.在2015年,俄罗斯信息和通信技术展在北京举办,使得中俄之间在通信领域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通过此项活动,中俄通信产业合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通过这样的合作,中俄在经济领域和务实合作进一步提升,极大实现了两国资源、信息方面的互补,对于两国的经济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就影响中俄两国合作的积极因素、促进中俄通信项目联合的思路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俄石油合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俄石油管道已投入使用,贷款换石油项目促进了原油贸易稳步增长,石油上下游领域合作进展较快。但是,一些来自俄罗斯、中国、国际的制约因素也凸现出来。因此,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强双方政治互信,把握俄罗斯能源战略,制定自身能源发展战略,加强价格机制方面的合作,中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等对策成为推动中俄石油合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中俄两国区域经济合作的主旋律.在俄罗斯东部开发和中国打造"一带一路"北向通道的大背景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正在形成.本文从中俄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着"一带一盟"建设、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及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等新优势出发,系统论述了中俄区域经济共赢的新亮点,即随着中国东北新一轮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中俄两国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东部两个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模式将会不断创新,双方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王晓泉 《经济导刊》2015,(3):94-100
中俄的战略处境相似,双方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得到深化。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中俄印"三驾马车"短时期内不会是一个完全均衡的结构,中俄战略协作将在很长时期内扮演撬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杠杆角色,而中俄印战略合作,将为这根杠杆提供一个牢固的支点。中国致力于弘扬"亚洲安全观"和"上海精神",增强亚洲国家的政治互信,促进多边安全合作。只要亚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安全、文化合作能达到较高程度并形成良性循环,中国的外部环境就将彻底得到改善,而美国的对华战略也将被迫做出实质性调整。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中国高铁异军突起,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迅速走向国际市场。但中国高铁的出口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缅高铁项目被喊停,中泰"高铁换大米"项目也遭遇挫折,中国高铁进入中东欧市场也面临一系列地缘政治与规制性风险。本文在对中国高铁发展成就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其背后原因,随后对中国高铁"走出去"提出政策建议。一、中国高铁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俄两国认为,两国关系目前正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这是中俄对现阶段两国关系发展的高度评价。中俄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和深化。在乌克兰危机导致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这一特殊形势下,俄罗斯实行经济“向东看”政策,主动寻求与中国开展深度和全方位的经济合作,使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尤其是能源等大项目合作取得了重大甚至是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对这些重大进展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新形势下中俄新型经济合作关系的构建与发展问题,以期有助于中俄两国继续扩大和深化全方位经济合作,推动新形势下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俄罗斯形成"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至今已有15年,两国之间的关系被认为处在"有史以来最好的阶段"。随着中俄不断扩大双边合作,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尤其是在能源领域。从政府高层到相关企业,都在不断推进和完善中俄能源合作。煤炭领域的合作作为两国能源战略合作的新突破口,而双方合作的可行性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开始兴起中俄合作办学,历经近30年的时间。从1986年开始至2012年底,黑龙江省高校中俄开展合作办学已经有19所黑龙江省高校开办了81个中俄合作办学项目,10所合作高校位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省会城市哈尔滨。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着毗邻的地理优势,有着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有着25个对俄罗斯开放的口岸,所以研究黑龙江省高校中俄合作办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谈中俄劳务合作存在的问题王玉芬中国和前苏联之间的互利经济合作始于1986年,当时,中国一家公司向莫斯科派出了劳务人员。从那时至今,中国和俄罗斯两国间的的劳务合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发展的前景来看,既存在着天时地利的优势,也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中俄金融合作研讨会近日在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举行,百余名两国银行界人士就扩大本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展开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与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重新制定发表了《2035年以前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战略出台后极大地促进了中俄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的合作,为中俄能源合作开辟了新的领域。但俄罗斯国内仍存在"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中俄能源合作方式单一以及面临日本、韩国在能源上的竞争等问题仍然存在。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应继续深化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双方的政治互信,推进能源合作方式多样化,积极推动建立中日韩能源合作机制,为中俄能源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丁莹 《经济研究导刊》2014,(28):264-26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愈来愈紧密,世界经济正朝着一体化的方向飞快发展。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两个相邻的国家,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和互信的战略伙伴关系。但是,有很多因素的存在,两国贸易特别是大宗商品贸易显现出一个"小范围、低水平"的现状,可以说中国和俄罗斯的货物贸易合作有待进一步拓展。针对这一点,运用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使中俄贸易的历史和发展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中俄商品贸易的发展的问题和原因,并制定应对措施,为加强中俄商品贸易合作,改变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商品贸易现状提供建议和支持,以促进两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中俄科技合作的战略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俄科技合作是中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快中俄科技合作的创新升级,这对于充分发挥中俄经济技术的互补优势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中俄科技合作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从科技合作模式和机制创新的角度,提出进一步推进中俄科技合作的战略构想。中俄科技合作亟待创新从战略眼光看,提高中俄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性合作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充分发挥中俄经贸合作潜力的关键。中俄双方应对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加大合作力度。在两国产业结构升级中,都存在着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共性技…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带的提出,为中国和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合作基地建设提供新的机遇。中俄农业基地建设有利于推动两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目前,中俄农产品贸易合作基地建设存在基地数量少、规模小、资金缺乏、专业人才流失及配套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应重点加强中俄两国沿线农业生产基地群建设,完善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养对俄农业合作专业人才,为中俄农产品贸易合作基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06年4月28日开始建设ESPO石油管道。泰舍特是石油管道第一期工程的起点,斯科沃罗季诺是终点。由于该管道铺设到中国的大庆,使得远东太平洋石油管道成为中俄能源合作最大的项目之一。目前俄中经济合作的核心问题是石油。本文通过对远东太平洋石油管道的设计、建设、使用和维护等中俄石油资源合作情况的分析,希望能促进中俄经贸的进一步发展,为今后开展深入的经贸合作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俄经贸科技合作是实现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把两国经贸科技合作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不仅符合两国根本性和长远性利益,而且对建立多极化和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自80年代末中俄(当时为前苏联)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以来的10年里,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是积极的。江泽民主席和叶利钦总统1998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非正式会晤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并使之沿着既定的战略目标继续深化实质性的合作。然而,与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和两国经济规模及科…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9)
金融合作历来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俄两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加强金融合作是推动中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甚至两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文章在深入分析黑龙江省对俄金融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双方金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而深化对俄金融合作,助力"龙江丝路带"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进程迟滞因素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是世界石油天然气储量最大、开发能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对石油天然气有需求,是最稳定、最广阔的市场,资源互补为能源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中俄双方政局稳定,政治关系良好,又为开展长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此外,中俄两国地理位置邻近,运输较方便,可减少运输风险与成本。可见,中俄能源合作具有天时、地利、人和诸多有利条件。近年来,中俄两国领导人已经达成共识,力图通过大项目启动与运作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铁快运的开通运行,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中国铁路总公司一方面看到某些高铁线路一直在亏损经营,一方面又看到物流市场的高端快递对安全性,准时性的需求而开试高铁快运.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有关高铁快运大量的期刊、硕博论文资料,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高铁快运运行的基本情况,开展对高铁快运的可行性、开展高铁物流的运营模式分析,主要研究内容是发现一些高铁与物流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各种细节问题,并提出适合中国市场的高铁快运长远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一带一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倡议的背景下,中俄双边经济合作优势明显,潜力巨大,铁路交通可达性对沿线城市经济联系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中俄铁路K19/K20班列沿线节点为研究对象,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节点可达性状况,利用修正的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测算节点间经济联系强度。研究表明:(1)节点可达性与其经济联系强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性,K19/K20班列中国境内节点的整体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强度高于俄罗斯境内节点。(2)K19/K20班列沿线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强度均表现出首末可达优势潜力相对较大、经济联系紧凑,部分中间线路可达性优势相对较弱、经济联系松散的"外围—中心"模式。(3)可达性优势地带分布在北京—唐山段、沈阳—哈尔滨段及莫斯科,可达性最弱区位于赤塔—乌兰乌德段;京津、莫斯科分别为各自国境区域经济联系首位城市,但莫斯科辐射强度与效应远不如京津;牙克石、海拉尔、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作为跨境的重要节点,东西向联接的经济中枢地位与关联效应不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