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魏朝勇 《开放时代》2004,7(4):34-46
本文先后阐释了陈铨的民族主义的政治正当性,"英雄崇拜"观中的政治诉求,"文学"的民族主义与政治的民族主义之关联;并解读陈铨戏剧作品<野玫瑰>及其批评现象的裂隙.本文认为,从政治到文学、从文学到政治,陈铨的民族主义理想始终如一地由时代的"大政治"寻省国家的"政治统一"及政治生存.无视陈铨民族主义的政治正当,企图把陈铨诬诋为民族的"政治敌人",已然不是一种"政治成熟".  相似文献   

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认识,国家和政府在逐步加大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布局与投入,同时也对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从理论上和实践层面,认识创新创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教育之间的联系、提升辅导员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成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治理"这一概念同时具有政治哲学与管理哲学两方面的含义:它既强调权力的合法性,又强调结果的有效性。法家是以实用主义政治哲学为基础的国家管理学说。法家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其基础是"利益人"的现实主义人性认识和实用主义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的买办历来被许多人冠以"卖国贼"、"汉奸"等骂名,这主要是从买办的反动性、消极性等角度考虑的。其实经过仔细探究,不难发现,买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曾起到过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从不同视角来解读这一社会群体,将有利于更加客观、更加理性地认识近代中国的买办。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政治经济学"政治决策的本质影响政策选择从而最终影响经济结果"的基本观点,阿伦·德雷泽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和转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改革和转轨的共性和差异,论证了改革和转轨的经济与政治约束,尤其是政治约束对改革和转轨战略选择的影响,并讨论了改革与转轨的关键组成部分--重组与劳动的重新配置、私有化和价格自由化背后的政治问题,从而建立了"改革和转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经济改革和转轨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它提示我们必须重视约束改革和转轨的政治因素,在改革和转轨战略的路径选择上,应当考虑政治因素对经济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为首的强势国家纷纷将自身的价值观念、制度规范通过其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方面的优势,大肆向殖民地国家宣扬和扩散,在全球性的交往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倾向。在文化帝国主义背景之下,电视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倾向,在此背景之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从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加强培训提高职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洪涛  顾惠民 《生产力研究》2015,(1):38-41,66
三农问题历来是政治中的主角,也从来就不是孤立事件,其复杂性和逻辑性是其它问题难以比拟的。一个国家如何认识并处理三农问题,不仅直接影响该国的政治形态和未来走向,更对国家的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产生关键性影响。传统学术对于三农问题的分析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展开,而文章则从政治角度剖析其具有的根本性意义,以党的三农政策与中国政治的内在关联性为切入点,论证内在政治逻辑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政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思维/行为方式大体可分为"愚公"与"智叟"两类模式,这两类模式在三大基本问题——国家政权究竟该"依靠谁,为了谁";自主掌握国家命运,还是相信异己力量;以斗争求和平,还是以妥协求和平——上存在本质的认识差异及最终效果。唯有弘扬愚公精神,"挖山不止",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9.
重温邓小平关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论述,有助于深化对十八大以来中央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理解。从西方"民主输出"造成的世界动荡,可以看到,保持政治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首要条件。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社会稳定与和平发展,就是对人类的较大贡献。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包括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的政台稳定,国家事业长台久安原则下的经济社会稳定;大胆而慎重地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开放的同时警惕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渗透。当前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战场,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  相似文献   

10.
包刚升 《开放时代》2015,(3):214-223
弗朗西斯·福山的新书《政治秩序与政治衰朽》重申了政治现代化的标准菜单:有效国家、法治与民主问责制,阐述了一套国家构建应优先于法治与民主的政治发展次序论,并对美国政治制度的衰朽提出了批评。本文认为,福山并未从历史终结论的立场上退却,而是给其打上了"有效国家"的理论补丁。至于他的政治发展次序论,挑战在于国家构建、法治与民主问责制有时是一个同步建设、互相影响的过程,威权政体更有利于国家构建的论点则缺乏充分证据。福山所批评的美国政治衰朽,更多是指具体政治制度或机构的衰朽,而非自由民主模式的衰朽,亦非系统的治国能力危机。总之,福山这一简洁理论框架与宏大历史叙事的组合有很多优点,但这部作品的逻辑严谨性尚有缺憾。  相似文献   

11.
作为政治信任研究的主导路径,理性主义和文化主义皆因未能把握回归后香港政治的特殊语境而遮蔽了国家认同、民主观念对香港居民政治信任的重要影响。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2001、2007、2012年的三波调查数据,文章构建了香港居民政治信任的序次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表现为本土意识崛起和对内地民众排斥倾向加剧的"弱国家认同"、不断强化的"程序型民主观"以及由此带来的对香港民主状况的负面评价,既直接削弱了受访者的政治信任,又通过调节与修正受访者对经济社会治理状况和政府质量的主观评价进一步降低了政治信任水平。而纳入了国家认同、民主观念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回归后香港居民政治信任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解释力,并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政治信任研究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国家的进入或退出,抑或是宗族的复兴或消亡,在理解乡村政治的过程中,作者强调以乡村日常生活为分析起点,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还原事件中的权力真相.作者还认为,乡村政治就是国家政治的一部分,乡村政治既是精英政治,更是生活的政治,是实践中的政治;了解农村政治必须要有充分的"现场"意识,进行更多"深度描写".  相似文献   

13.
政治合法性、政治正当性与政治义务,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政治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义务相对;政治合法性与政治正当性相互区别;如果把政治合法性当作了政治正当性,就会否认政治合法性与政治义务的相关性;政治正当性和政治义务是无关联的.单纯归纳理论会比较抽象,结合现实例子能够更好解释三者的关系.本文在分析住房"限购令"的基础上,对合法性、正当性和政治义务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分析住房"限购令"所体现出的合法性、正当性与政治义务的政治哲学内涵,把这三者的关系更加清晰地阐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在政体基础价值上的固有差异衍生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大众政治心理认识论体系."政治信任"作为原生于美国的政治心理概念,是建立在多元的政治选择模式、对立的国家-社会关系、个人化的利益表达方式等三方面带有强烈西方自由民主色彩的制度逻辑和价值预设之上的.基于对中国经典政治哲学著作的量化文本分析,本文发现并证实了中国民本贤能主义政体对政权组织方式、国家-社会关系以及民众政治态度的设定与委托-代理式的信任关系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并展现了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信"与西方政治心理研究中的"政治信任"在内涵上的重大差别.因此,"政治信任"概念无法直接、笼统地应用于中国大众政治心理研究,就民众对于抽象政治权威的态度而言,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的研究需要寻找其他更加有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郭文峰 《经济师》2011,(7):266-267
海外工程项目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生活枯燥单调,同时由于国家政治、民族信仰的不同,不能大张旗鼓地开展党建工作。如何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走出去"市场战略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以中原油田建设集团公司在沙特的项目为例,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也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拥有广泛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由于政治风险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破坏力强,已严重影响我国海外投资的安全和利益,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然而,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无论从历史还是经验看,往往对政治风险认识不足,也缺乏防范工具和防范策略。因此,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如何对东道国政治风险进行界定、分析和评估,显得愈加重要和迫切。虽然国内学者已就政治风险分析评估做了大量研究,但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本文盘点了我国企业遭遇的政治风险种类,并通过引入理论模型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我国企业对世界各国政治风险的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趋势分析法充分反映现代政治风险的特性,有效预测东道国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7.
曾狄  谢红 《财经科学》2015,(1):47-57
陈豹隐先生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在陈豹隐政治学术思想中,能看到源于西方的现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基本解释,能看到发端于西方的政治学科的基本状况;尤为重要的是能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但是,陈豹隐政治学术思想也具有历史条件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启示我们应更科学地认识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应更科学地认识政治活动的斗争性,应更科学地认识人类政治现象的历史性.陈豹隐关于政治态度的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是要高度重视政治启蒙,要科学培养政治理性,要积极投入政治热情.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贤能政治"意识形态已经变成经济寡头统治,在当今新自由主义文化中用以偷偷摸摸获得认可的主要手段。本文用三节来分析"贤能政治"概念的演变过程以及当今含义。第一节探讨贤能政治观念可能存在的谬误。第二节追踪该概念在社会理论学界内外传播的若干重要时刻,从阿兰·福克斯和迈克尔·杨在20世纪50年代最初诋毁性使用这一概念,到丹尼尔·贝尔在20世纪70年代赞许地接受这个概念,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新保守主义智库广泛使用这一概念为止。第三节分析了贤能政治被用来作为新自由主义政治修辞和公共话语的使用情况。焦点集中在该术语在最近英国文化中引起的反响,讨论了"贤能感觉"的说法在卡梅伦"志向国家"话语中的操作方式。贤能政治已经成为旨在把平等观念市场化的话语。  相似文献   

19.
吕力 《经济研究导刊》2014,(18):156-157
国家治理体系中"法"的建构处于"术"的层次,而"德"的建构则体现为"道"的层次。在政治精英主义看来,国家治理体系中"德"的建构主要是由一小部分政治精英来主导的。因此,在国家治理体系构建过程中,政治精英们的价值取向非常重要。对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而言,儒家精英主义以及"内儒外法"的传统是可资利用的重要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的发展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制约了国家权力的扩张,实现国家民主治理、民主政治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以及参与式民主,为宪政和法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以新加坡公民社会为研究对象,介绍新加坡政治民主化的进程,透过新加坡公民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在新加坡政治民主化中的作用,总结公民社会在政治民主化中的价值,得出公民社会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基础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