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公司治理理论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 《经济问题探索》2001,70(12):44-47
一、企业性质的合约界定 一般认为,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成是一个黑箱,也就是说,在传统主流经济学家眼里,企业是一种联接投入产生的装置.至于企业"黑箱"的内部运作和结构并不是传统主流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在现实中,他们在分析组织问题时,通常也忽略组织的运行问题.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开创了企业契约理论的先河,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技术的观点,重新认识了什么是企业这一基本问题,对什么是企业这一基本命题做出了不同解释.在科斯眼里,企业被看成一种制度安排.企业被看成一组具有某种共同目标的成员之间的合约关系集合,企业仅是一种法律虚构,其实质体现为成员的合约关系上.  相似文献   

2.
企业"核心能力刚性"问题的根源是组织惯例的刚性.组织惯例具有结构二元性,其形式面为行为人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行为集合;其执行面当中行为人的即兴行为是创新性知识的源泉,也是惯例变异的来源.组织惯例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动而及时、顺利地进行变异,这是克服"核心能力刚性"的根本出路.问题的解决应通过克服组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直觉、知识诠释、知识整合和知识制度化四个阶段的三类障碍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惯例"在当前研究中往往作为一个理论实体被直接使用,较少的研究对惯例的内核进行细分,这使得惯例在企业研究中成为了另一个"黑箱"。文章在企业惯例系统的角度上,对惯例的本质、结构、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惯例的本质是程序性知识,其外在表现是能力。企业的生产性活动是对知识的表达,这需要行为主体在事先习得相应的知识。企业的惯例系统可以分为个体、部门和高级管理层三个层次,高层次的作用是对次级惯例进行管理。惯例的功能包括:节约协作成本,对企业的动态能力进行调整,节约稀缺的认知资源等。  相似文献   

4.
超越契约理论--演化论视角的企业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契约理论围绕交易成本概念解释了企业的存在、边界和内部组织,但严重忽视了企业的技术和生产功能,演化经济学的企业理论通过研究企业内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过程,以及组织与个人的交互学习,不仅重新解释了企业的存在、边界和内部组织问题,还研究了契约理论未触及的企业异质性、竞争优势和企业家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演化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批判了契约理论对企业生产功能的忽视,并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通过研究企业内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过程,以及组织与个人的交互学习,重新解释了企业的存在、边界和内部组织问题。在经验研究方面,演化企业理论主要在战略管理领域中,围绕企业异质性、专有资源和动态能力等概念,分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维持,以及多样化经营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知识、组织惯例和组织能力都是形成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要素,异质性的知识更被认为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新企业成长需要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获取知识和组织惯例来实现企业制度化运行,形成组织能力并寻求竞争优势.显性惯例可以促进新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显性惯例和隐性惯例可以促进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形成,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可以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在显性惯例影响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隐性惯例并不能直接影响竞争优势的形成,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在隐性惯例影响竞争优势过程中并未起到中介作用.虽然显性惯例不能存储具有稀缺性和异质性特征的知识资源,但是显性惯例带来的组织制度化对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自身运行的稳定性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而隐性惯例虽然存储了异质性的隐性知识,但在新企业中仅仅依靠隐性知识和隐性惯例仍不足以实现竞争优势,这与新企业的特殊性有关,竞争优势的形成还需要新企业具备其他条件.  相似文献   

7.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由于其与现实不相符合的理想假定——完全理性和充分信息而把企业看作"技术的黑箱"。这种推论自科斯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发表以来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关注和重新思考。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假设前提的日趋现实化的改进和新的分析工具的引入,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理论的发展。研究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和我国国有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分析围绕企业存在性、边界、内部组织和竞争优势,论述了企业理论的主要流派:新古典理论、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并对各种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企业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企业理论:契约,所有权,委托代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古典理论主要从技术角度来分析企业,将企业视为黑箱。而新制度学派的企业理论则把目光投向了企业内部,其重点是企业的契约性质理论、所有权安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尽管对企业理论进行划分和整理具有一定的难度,文章仍然试图以企业的契约理论的递进层次为线索,按照理论的研究领域和核心问题给出一个解释,并给出了企业的契约理论内部框架。  相似文献   

9.
虚拟R&D组织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研发组织的新形式。分析了虚拟R&D组织特殊的契约特征以及与此相关的关键问题,并试图从契约经济学视角出发,利用权力结构理论解决不完全契约的治理问题。通过对虚拟R&D组织产权构成和组织剩余的分析阐述,最终得出结论: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知识资本所有者应该共同进入产权结构,并根据组织中的权力配置,对经济剩余、社会剩余以及知识剩余享有相应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及多重均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是演化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演化主要通过处于小生境中的“企业”、“市场”及“消费者”三者之间的自组织作用而完成。企业演化本质是知识进步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呈现出扁平化、网络化的趋势。由于环境被分割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是一个多重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11.
动态能力理论是企业能力研究学派在标准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研究方向,强调了能力的动态性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能力自身特有的模糊性、复杂性和隐性特点使得动态能力的内涵与构成一直处于一个“黑箱”状态。因此,通过对当前动态能力源起、概念以及实现途径等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从系统观和控制论的双重角度,揭示动态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的黑箱所在,将有助于企业用动态能力的标准来对自身现有能力进行衡量和判断,以明确能力调整的方向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资源拼凑理论视角,运用扎根理论对传统军工企业“军技民用”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探究,并探索外部环境、资源拼凑对“军技民用”新产品开发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军技民用”新产品开发包括信息获取、技术选择、技术再造3个过程;资源拼凑是“军技民用”新产品开发的有效措施;外部环境对资源拼凑开发“军技民用”新产品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东  张捷 《经济评论》2012,(2):23-30
威廉姆森学术成就的关键在于交易费用理论研究方法的突破。他将社会学和组织理论中的程序分析方法和经济学相结合,形成了"资产专用性"和"根本性转变"等重要交易费用经济学概念;法学中的契约关系理论帮助威廉姆森提炼出交易的三个维度,从而促进了对经济交易的微观分析;行为理论的引入,则产生了"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两个重要的人类行为假定。威廉姆森突破了学科间的障碍,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法学等学科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使得交易费用论具备了可操作性,解决了交易费用经济学长期存在的"论而不用"的问题。这种"输入型"的跨学科结合是使经济学之树保持长青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董昀 《金融评论》2012,(1):1-12,123
大萧条爆发后,嘬终占据主流地位的是系统提出摆脱大萧条方案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凯恩斯主义因无法解释“滞胀”现象而日渐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共同占据主流地位,它们都要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负责。危机爆发之后,“回到凯恩斯”的声音日渐高涨。但是凯恩斯主义宏观政策只能防止经济深度下滑,并不能带来经济长期繁荣,也不能帮助人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本质特征。在后危机时代,我们需要“回到熊彼特”,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基本框架来理解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从而找到走出危机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迫切要求企业在“互联网+”策略下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角度打造核心能力。通过对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典型案例的研究,运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逐次提炼标签、概念、初始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探索“互联网+”战略下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关系,并总结出“互联网+”战略下两者协同发展的路径:市场机会识别—价值主张创新—技术创造性模仿创新—商业模式‘营销—盈利—运作’三模块持续创新—技术渐进性自主/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16.
Neuroeconomics: Why Economics Needs Brain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Neuroeconomics uses knowledge about brain mechanisms to inform economic theory. It opens up the “black box” of the brain, much as 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opened up the theory of the firm. Neuroscientists use many tools—including brain imaging,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brain damage, animal behavior and recording single neuron activity. The key insight for economics is that the brain is composed of multiple systems which interact. Controlled systems (“executive function”) interrupt automatic ones. Brain evidence complicates standard assumptions about basic preference, to include homeostasis and other kinds of state‐dependence, and shows emotional activation in ambiguous choice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7.
获取合法性是新创企业谋求生存与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梳理并比较了不同视角下新创企业合法性获取机制的基本观点,基于合法性获取理论,构建了新创企业合法性管理框架,以加深对新创企业以及组织如何实现合法性与获取资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现代经济学的几个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经济学的阐释中学界普遍存在着以下误读:(1)把市场经济的本质归结为"自由"和"平等",或仅仅是"资源优化配置".遗憾的是,这种脆弱到只敢"说物"而羞于"见人"的市场经济在现实中并不存在.(2)某些主流经济学家在失业问题上的全部智慧,就是终于发现了失业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都是计划经济惹的祸".市场经济生的病,却要计划经济吃药.这种做法显然连现代经济学的初级水平都不及格.(3)面对两极分化愈演愈烈的态势,现代经济学把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完全割裂开来,根本就不承认今日的收入分配问题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这就使得现代经济学的解释力大打折扣.(4)在今天的经济学界,现代经济学已然被认定为"唯一科学的"经济学.这个"认定"其实是很可疑的,因为经济学不仅过去是而且现在仍然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Knowledge" takes a central place in economic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metaphor pervasively used in neoclassical economics to understand knowledge is that of "capital". Taking capital as a metaphor of knowledge introduces problems in neoclassical economic theory, as becomes apparent when economics addresses issues of learning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stead, it is argued that economists could learn from what philosophers such as Gilbert Ryle and Michael Polanyi have said about how to understand knowledge.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是当前企业面对的全新运营环境,同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一直是学术和实务界的关注热点,但大数据驱动情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发生机理至今仍是一个未解“黑箱”。采用话语分析方法,基于100个大数据案例提炼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发生机理。研究得到了集合数据、行为、属性和情景4个范畴共16个语素的驱动因子模型,并刻画了以上语素和范畴之间的关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