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资源拼凑理论视角,运用扎根理论对传统军工企业"军技民用"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探究,并探索外部环境、资源拼凑对"军技民用"新产品开发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军技民用"新产品开发包括信息获取、技术选择、技术再造3个过程;资源拼凑是"军技民用"新产品开发的有效措施;外部环境对资源拼凑开发"军技民用"新产品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拼凑是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并改变用途进行创新的新兴战略途径,其不稳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基于企业边界的领域双元理论,认为“内外平衡”的拼凑战略(即资源来自企业内部但创意来自企业外部,或创意来自企业内部但资源来自企业外部)能够帮助企业创造性地碰撞新旧素材而实现创新,但“内外失衡”的拼凑战略(即资源和创意均来自企业内部或企业外部)则会导致企业陷入新意不足或难以驾驭的困境,从而导致创新失败。基于4个典型的拼凑创新案例对上述理论框架进行初步探索,总结了4种拼凑方式的主要特征、实施挑战以及对创新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企业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新产品开发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分析了企业内部存在的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论证了环境动态性对这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以374家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企业同时采用这两种创新将会产生更好的新产品开发绩效,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探索式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企业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新产品开发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分析了企业内部存在的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论证了环境动态性对这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以374家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企业同时采用这两种创新将会产生更好的新产品开发绩效,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探索式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创业活动是一个资源搜寻、连接和整合拼凑的过程,而企业家社会网络的范围与性质决定了企业家创业拼凑的效率与取向。受制于个人社会网络的 “排它性”,企业家创业拼凑只能在个人网络边界内进行选择,这导致潜在机会和经济资源的闲置。企业家集聚将“弱连接”的个人网络嵌入到“强连接”的群体网络中,形成耦合效应,使创业拼凑空间进一步拓展,潜在机会和经济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释放,企业家个人及其集聚区域的创业活动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6.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市场学习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市场学习能力-产品开发流程能力-新产品开发绩效”理论框架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品开发流程能力在市场学习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技术复杂性提高会强化市场学习能力对产品开发流程效率的促进作用、抑制市场知识探索对产品开发流程反应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户参与是技术创新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用户作为价值创造者的作用已经受到学者和企业家的重视.用户参与产品创新,可以拓展企业创新源、为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和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如何有效地获取用户资源,将这一资源充分整合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且能够成功将产品推向市场,这是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关键.本文研究了如何系统管理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的过程,认为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组织安排和制度设计;需要构建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支持系统;需要控制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源拼凑理论,建立了社会网络、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探究了社会网络对资源拼凑行为的激发效应以及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利用164家成立时间在8年内的新创企业的调研数据,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创企业社会网络的网络规模和网络强度均对其资源拼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资源拼凑在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提示:丰富的社会网络关系可以激发新创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对现有资源重构和整合的拼凑行为会促进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家社会企业问卷调研数据,基于创业拼凑理论和管家理论,探讨创业拼凑、机会识别、管家文化与社会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拼凑对社会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机会识别在创业拼凑与社会企业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以员工为中心的管家文化和以企业家为中心的管家文化正向调节创业拼凑与机会识别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丰富创业拼凑相关理论,并为社会企业突破资源约束、提升企业绩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沉睡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打开不同类型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关系的“黑箱”,基于知识属性理论,将沉睡知识划分为显性沉睡知识和隐性沉睡知识两个维度,并引入资源拼凑作为中介变量、知识治理机制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提出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间关系假设,基于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显性沉睡知识和隐性沉睡知识均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持续性;资源拼凑在两类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治理机制负向调节隐性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间的关系,同时倒U型调节资源拼凑在两类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间的中介效应强度。  相似文献   

11.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是发达国家国防工业发展的普遍做法。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学界尚未就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依据学界对国际化和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解,界定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路径区分为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揭示军用民用产品跨国贸易、军民品跨国研制生产、军事民用领域跨国投资、军民领域跨国经济合作、军民标准运用跨国对接、军工民用企业跨国联盟等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内涵机理。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军民两种资源优势、发挥国内外军民两个市场作用,从而加快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高国防工业发展质量效应。  相似文献   

13.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是发达国家国防工业发展的普遍做法。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学界尚未就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依据学界对国际化和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解,界定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路径区分为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揭示军用民用产品跨国贸易、军民品跨国研制生产、军事民用领域跨国投资、军民领域跨国经济合作、军民标准运用跨国对接、军工民用企业跨国联盟等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内涵机理。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军民两种资源优势、发挥国内外军民两个市场作用,从而加快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高国防工业发展质量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一个目标明确、层次清晰、结构优化、统筹推进、协同共振的有机战略系统。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分析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特征,着眼于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内在逻辑、运行机理与演化态势,从体系协同、体系集成、体系能力、体系路径、体系推进、体系动员等多个角度阐述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内涵意蕴。最后,从统筹优化战略布局、推进战略资源要素集聚与激活、发挥体系集成效应、构建评估体系4个方面提出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国战略博弈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背景下,推动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意义重大。以《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军民深度协同有助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它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军民深度协同通过提升军地联合技术研发能力与军民两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缓解军民协同企业创新资源压力等“三轮驱动”机制,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研究发现,军民深度协同可以助推军转民企业与民参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结论对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我国军工科技人才和民用科技人才长期处于割裂状态,无法有效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基于嵌入理论,分析军民科技人才共享的嵌入制度基础、嵌入需求基础和人才趋同基础。根据嵌入性质与人才隶属关系改变与否,提出虚拟嵌入、实体嵌入和智力嵌入3种军民科技人才共享嵌入模式。分析嵌入认知、嵌入关系、嵌入政策、嵌入结构和嵌入渠道等方面的困境,并提出相应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作为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载体,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应服务总体国家安全观需求,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从一体化国家安全体系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多种安全需求出发,结合各典型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提出军事需求牵引型、国防军工支撑型、两用产业集聚型、军民科技融合型、综合融合发展型等5种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发展模式。针对不同模式的共性及个性需要,构建了涵盖军事需求、国防动员能力、经济基础、产业基础等要素的三级评判考核指标体系,并就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所需的配套政策清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背景下,需要引导民品企业参与军事工业研发,以改进武器装备长期以来高端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当前情况下,民品企业与军工企业间存在着技术差距,同时军用成果转化率不高造成技术溢出不对称。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技术差距和军用成果转化率对军工企业、民品企业研发竞争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差距和军用成果转化率都不同程度影响民品企业研发意愿,阻碍民品企业参与竞争;军民企业间保持适度的技术差距和提高军用成果转化率可以提升社会研发总效率。此外,促使军工企业和民品企业共同研发,可以使社会研发效率帕累托改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军民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其影响因素众多繁杂,运用科学方法厘清军民技术融合影响因素和影响过程,为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支撑,对于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增强国防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将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分为技术转移、技术创新、技术标准3个子系统,通过分析3个子系统间关系,界定军民技术融合系统边界,构建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以航空航天业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政府政策、技术标准、发明专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贡献率是影响军民技术融合的重要因素,进而揭示各变量与军民技术融合的内在联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军民技术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一般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具有较高市场份额但社会知名度较低。当前,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由初步融合进入深度融合加速阶段,“隐形冠军”企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分析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内涵、发展现状与需求发现,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具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融资创新、市场创新、价值链创新5个维度组成的创新特征,并结合案例——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高德红外进行剖析,认为提升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应从加快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建立健全金融财政支撑体系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企业应从培育企业研发人才队伍、构筑创新型企业文化及抓住发展机遇等方面培育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