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采用Brunstromv6期评定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4例中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良肢位摆放等。以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ADL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躯体运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好地促进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则给予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康复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优化路径护理方案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临床优化路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运动神经功能以及自我效能。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管再通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吞咽功能障碍、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完成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达成效果、应对问题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优化路径护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运动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脐针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且存在肩关节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和控制血压以及并发症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脐针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疼痛评分、主动活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肌力评分以及肩关节疼痛改善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主动活动能力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肌力评分和肩关节改善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肢体偏瘫后引发肩关节疼痛患者,采取脐针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可减轻肩关节疼痛,有效恢复肩关节肌力,使肩部的肌肉和韧带重新恢复协作,提升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患者心功能的实际情况加用针对性的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并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心功能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SF-36简明健康问卷中考察项目的评分值均明显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均呈现出显著的辅助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胆结石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86例胆结石手术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胆结石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12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干预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ADL评分及Fugl-Meyer 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针灸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疗效、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行穴位敷贴联合针灸治疗效果较佳,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肢体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0 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前瞻性研究,将其分为综合训练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言语康复训练、低频电刺激、针灸和心理干预治疗.以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经口进食量(FOIS)分级评分、日常生活量表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疗效、FOIS 分数和日常生活量表评分均优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4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神经科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康复组在常规及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对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均出现较为明显的进步;但康复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个体化、系统化的原则,及时对急性脑卒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各种功能,使之能够尽快痊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30例手术室治疗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有所下降,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干预组给予程序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程序化护理干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疼痛护理,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减轻。结论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能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改善骨折患者术后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循证护理应用。方法选自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诊治存在剖宫产指征的产妇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产妇均行剖宫产,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其中研究组满意30例(53.6%),对照组满意17例(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率为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日常生活工作能力评分,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腰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0例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资料,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空腹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腰椎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控制血糖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显微外科修复上肢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显微外科修复上肢组织损伤的患者66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交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显微外科治疗上肢组织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交接时间,改善患者VAS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100例异位妊娠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行心理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信心度为96.0%,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信心度为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手术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不仅能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同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信心度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H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