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方式包括否定存在论、整体利益论、多数人利益论、个人利益总和论、抽象秩序论等观点。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整体所享有的、保障社会正常运转所要维护的有效价值。社会公共利益内容广泛,其中涉及经济发展的利益为社会公共经济利益。经济法以维护社会公共经济利益为基础,是经济法于其他法律学科的重要区别。经济法以社会公共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是由其克服市场失灵的调整目的决定的,是由其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调整对象决定的,是由其追求总体经济效益的特征所决定的。经济法为社会公共经济利益服务,体现在经济法维护公平竞争和有序竞争的经济秩序、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的实质公平、维护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经济法的发展趋向,是经济法的目标理念。经济法的和谐主题包括利益和谐、权利(力)和谐与手段和谐。其中,利益和谐是经济法追求的终极目标,权利(力)和谐是经济法实现利益和谐的内在机制,而手段和谐则是经济法实现利益和谐的外在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法的时代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经济之法,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社会化,政治和经济民主化的产物,它打破了旧的法律体制,导致了法体系和法观念的革命,昭示了社会性,民主性,革命性的时代精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法还展示了国际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法律以保护公民权利为己任,经济法实施机制的构造也取决于经济权利保护的必要.对有益于经济权利保护的各种诉讼制度或非诉讼制度安排都可以成为经济法实施的方式.同时由于经济法独特的公私法兼容属性,经济法的实施除可以借助于民事诉讼等私益诉讼之外,还可以适用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5.
理论上,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很多,但利益应是划分法律部门的实质标准,而不仅仅是传统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厘清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及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内涵和关系,并在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作为经济法的基石范畴的指导下,架构经济法的基本范畴体系,是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经济法应在坚持“个体基础,社会优位”的前提下,在充分尊重个体利益的基础上协调个体赢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谋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6.
崔琴  邢鑫 《企业家天地》2009,(12):216-216
中西方经济法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其传统文化基础差异显著。本文从文化、法律文化、法律文化的冲突与变迁以及经济法制度的法律文化土壤的思路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经济法形成与发展的特定背景与现实,阐释经济法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以权利与权力均衡为主旨、以平衡协调为内核的内涵以及经济法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法30年创新发展及未来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特色经济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30年的发展实践来看,经济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经济法在始终坚持更好地为保证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服务中,自身也突破了对调整能力的传统认识,区分了经济法与行政法,明确了经济法的正确定位,创新了经济法的发展观,提出了“经济法主体”概念,冲破了公法与私法的界限,形成了与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学研究格局。今后,经济法的发展还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和谐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商法对公平观的实现和张扬发挥了其他法律部门难以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商法的形式公平观念已显露不足,它使民商法不可能由注重个体利益之间的外在公平转向个体利益之间的内在公平,转向个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公平。而经济法则坚持实质的公平观,不但注重个体利益之间的实质公平,保护弱,而又也注重个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公平,实现了对传统民商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经济职能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并指出:“国家协调论”应该成为经济法的理论基础,“协调”是经济法的基本理念;规范政府行为应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并举;经济法应与国际经济法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商法对经济运行消极调整,而经济法对经济运行是积极调整;商法体现个体利益,经济法体现社会利益;经济法是商法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商法反作用于经济法。商法与经济法对微观规范与宏观调控两方面的缺失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防止与遏制金融危机通过商法与经济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即鼓励直接投资,降低依赖商业银行的危险系数;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完善经济法律体系;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金融危机救助和处置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危机显露的特殊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规模巨大,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探讨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具体原因和显露的特殊规律性,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适应规律、商品与货币相互适应规律、政府与市场互补规律和公私经济互融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与调控是经济法的本质。从“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政府之手”这一命题分析出发。研究了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必要性、有效性、合法性问题,论述了经济法对于克服市场失灵、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将财产所有权划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权关对其提供平等保护的设计,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它强调对公有产权的保护,与民法关于私权独立的原则有一定的;中突,并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矛盾.随着我国体制转轨的深入,物权法必将回归捍卫私权独立的轨道,并与未来的民法典一起,共同成为维系中华社会"恒产"与"恒心"的基石,以实现民富国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和民商法无论在调整对象上,还是在价值取向上,既存在着差异性,又存在着互补性,密不可分地 共同调整着商品经济关系。两者在实现社会正义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与经济学之间有着内在的学科联系。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学部门,需要划定自身的研究范围,其研究范围体现着经济法的特征,这些特性可以用经济学的视角与理论加以分析,进而支持经济的制度安排和明确其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6.
转型与经济信息生产方式的演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制度下的经济信息生产方式是决定其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基础。从制度或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型角度,分析了经济信息生产方式与一定制度下资源配置的效率关系;指出与传统自由市场经济相对应的现行的会计、统计理论方法及其制度属于经济信息个体性生产方式,不适应以混合经济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对经济信息的需求;最后以现代市场经济的混合经济特征为基点,从市场经济活动的广泛联系性、经济信息的公共物品性和满足社会需求出发,提出了建立经济信息社会化生产方式与制度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发展整体利益为根本宗旨的经济法的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得以凸现,经济法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补充、融合到自身的价值范畴之中。作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具体地说经济法应以人性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经济法应以全社会乃至人类的整体利益为首要价值目标;经济法应树立人、社会和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观;经济法应全面追求社会公平、全面公平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农民的各项权利,特别是农民经济权利,是法律尤其是行政法保护的重点。农民经济权利的行政法保护不仅有着明确的宪法依据,而且在行政法保护方面有三个主要环节:首要环节是行政立法保护,基本环节是行政执法保护,关键环节是行政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19.
公私法划分是大陆法系的基本法律分类。随着大陆法系学者对英美法系法律了解的深入,很多学者发现公私法划分并不是先进法律的必备要求,因此怀疑大陆法系是否有坚持划分公私法的必要性。但事实上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是有区分必要的。而且鉴于中国传统重公法轻私法思想,以及现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划分公法与私法对我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理论研究是我国法学研究重要领域,在我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深入的情况下,经济法理论研究亟需转型,应由一贯的功能论摆脱出来。考察德国和日本经济法理论学说之演变,无疑有助于这一进程。笔者通过德、日经济法理论学说之演进,说明当前经济法理论已趋于实雾化,特别是德国的经济宪法和经济行政法角度对经济法研究,是十分值得我国借鉴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