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房地产泡沫的含义及成因 房地产开发中的泡沫现象,主要是指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使用价值(市场基础价值)不符,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高,但实际上很难得到实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由于房地产是由土地及其附着建筑物所构成,而建筑物是人类劳动产品,其价格是由成本、利润、税金来确定,这相对比较稳定,较易判别,因此我们平常所说的房地产泡沫实际上是土地泡沫(地价泡沫),而土地的市场基础价值即合理价格是土地利用效益的资本化。  相似文献   

2.
一、泡沫经济的定义及房地产泡沫 泡沫经济是由金融投机所导致的经济状态,表现为大量资产价格飙升到远远脱离其内在价值的程度,其中隐藏着资产价格狂跌并引起市场崩溃与经济萧条的可能性。房地产泡沫是指由房地产投机等因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的持续上涨,也就是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使用价值(市场基础价值)不符,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快,但实际很难得到实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相似文献   

3.
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多重视角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航  窦尔翔 《经济学家》2007,(2):124-126
一、我国房地产泡沫判断 房地产泡沫是土地和房屋价格脱离其基础价值(现期及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持续上涨的过程与状态,是房地产价格高于市场基础决定的合理价格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泡沫是资产泡沫的一种,所谓房地产泡沫,就是指由房地产投机等因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价值的持续上涨,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房地产业的发展关系国计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泡沫是指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偏离了理论价值,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适度的泡沫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房地产价格严重脱离,就需要对房地产发出预警信息。本文就房地产泡沫预警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房地产市场预警体系的规范过程,以此促进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新报告,房产新政实施后的四个多月,房价仍在逆风飞扬,不光是北京,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除上海稍降外)房地产市场存在异常上涨现象。这种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长期上涨,必然会导致房地产泡沫。世界三次房地产泡沫引发的危机虽然远离而去,但谁又敢保证,第四次房地产泡沫不在中国发生。  相似文献   

7.
罗庆梅 《经济师》2012,(5):281+284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萧条与金融稳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密切相关。房地产泡沫,是指由房地产投机等因素引起的房地产商品的市场价格严重偏离市场基础决定的合理价格并且待续上涨,由此造成房地产经济虚假繁荣现象。这种价格难以长期维持,最终会像泡沫一样破灭。解决房地产泡沫的关键,在资金上采取从紧的财政政策,加强金融监管;加大保障房政策力度,增加经济适用房土地投入;开征物业税抑制投机过热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义上说,房地产泡沫指的是房地产市场价格明显地偏离其实际价值的经济现象,从而包括正的房地产泡沫(价格不小于价值)和负的房地产泡沫(价格不大于价值)两种情况。业界对我国房地产泡沫的争论的焦点在于有无泡沫产生。一、从模糊混沌经济领域角度看房地产泡沫以上两种主流观念,其实都有所欠缺。首先不能由点到面,一概而论。地区不一样,经济基础不同,居民的消费结构和能力不同,导致泡沫或者倾向的程度也不一样,即使在一个城市,不同的产品类型也不一样,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模式可能很不一样。其次讨论房地产泡沫的关键不在于有或无,可能更理性…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泡沫是指由房地产投机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的持续上涨。这种上涨使人们产生对房地产的远期价格继续上升的预期,当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到一定阶段,上升的幅度就会变缓甚至出现逆转,于是人们就会急于抛售手中的房地产,引起房价的暴跌,至此房地产泡沫破灭.经济陷入不景气之中。文章就我国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及抑制对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异质信念、通货幻觉和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基本价值是由其未来的现金流(即租金)和贴现率决定的,异质信念与通胀幻觉分别从投资者对房地产未来现金流分布的信念差异和对贴现率的估计偏差两方面解释了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本文基于1994~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季度数据,利用时变现值模型估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价值,进而给出房地产价格泡沫,并检验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异质信念和通胀幻觉都勾勒出了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的画面,但相对于通胀幻觉,异质信念是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由市场理论可知,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是市场供需双方动态平衡的结果,就房地产而言,其价格也是房地产市场供需双方的动态平衡的结果。对于房地产价格,由于其土地的特殊性、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其价格更多地受需求方影响。从需求角度而论,房地产价格则主要受房地产的效用性、相对稀缺性和对房地产的有效需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泡沫是指由房地产投机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的持续上涨。从理论上讲,任何商品都有发生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的可能性,每个商品产生泡沫机会的多少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根据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实践经验分析,股票和房地产是产生泡沫几率最高的,所以房地产和股票是泡沫经济的主要载体或“多发区”。  相似文献   

13.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房地产价格泡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冬梅  刘兰娟  曹坤 《财经研究》2008,34(1):126-135
文章首先对房地产价格泡沫进行了理论界定,并对基础价值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随后在检验变量之间协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商品房供给与需求的状态空间模型,基础价值作为一种状态变量被纳入到模型中,从而对上海市房地产价格泡沫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房地产价格泡沫已经出现,并且近四年来平均泡沫程度达到22.5%。  相似文献   

14.
章红美 《当代经济》2011,(24):162-163
成本法是我们在日常估价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一种求取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重新购建价格,然后扣除折旧,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的对象很广,包括新近开发的土地、新建房地产、旧房地产以及单纯的建筑物,尤其适用于既无收益又很少发生交易的房地产估价以及单纯的建筑物价值评估。文章就成本法评估在房地产业...  相似文献   

15.
一、房地产价格高峰的真实性这里所说的房地产价格高峰的真实性,不是指是否有房地产价格高峰这一事实,而是这一时期的价格是否由真实的市场供求决定,房地产的使用价值(使用功能)是否能够实用。要理解这一难以理解的问题,首先在于房地产与股票、期货这些有价证券相比较,房地产本来是实物资产,具有使用的价值;而有价证券是所谓的虚拟资产,没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个实证研究结论是:政府是土地价格.楼盘价格.房地产供直等经济现象的操控者,当前房地产监在效率和公平两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当程度上都应归于地方政府政策存在的问题,各地方政府控制着最重要的资源——土地,是房地产市场中最大的“庄家”,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轮房地产投资大潮扫遍全国,所有人都抱定了地价只涨不跌的信念,这与当初日本房地产——金融泡沫破裂前夕的整体社会心态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以及各项管理机制以及调控机制的成熟,如今我国的房地产事业可以说是走向了"泡沫"经济的阶段,房地产泡沫是指由房地产过度投机等因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的持续上涨的过程或状态。表现为在经济繁荣期,地价飞涨,但到达顶峰状态后,市场需求量急剧下降,房价迅速下跌,泡沫随之破灭。这也使得我国的房地产业在一段时间的繁荣之后几乎是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走向了幻灭。  相似文献   

18.
厉伟  孙文华  但承龙 《生产力研究》2006,(4):184-185,196
房地产市场由消费市场与投资市场两个部分组成,房地产泡沫则产生于房地产投资市场中。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着传统分析中提及的房地产投机现象,而在于投资市场中形成的虚拟需求是否有消费市场中形成的真实需求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资产的泡沫都会经历从形成到破裂过程,房地产泡沫也不例外.综观历史上著名的房地产泡沫事件,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等,一般都经历六个阶段:即无泡沫理性涨价阶段、泡沫的形成阶段、非理性膨胀和恶化阶段、泡沫的颠峰和突然破裂阶段、信心崩溃和价格非理性下跌阶段以及市场平静和价格回归阶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单的测度房地产泡沫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比较有效地测度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泡沫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然后从心理学角度阐述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以指导消费者及开发商进行理性投资.  相似文献   

20.
一、影响房地产周期的内生与外生因素(一)市场供求矛盾房地产市场供求矛盾是房地产周期产生的直接原因,房地产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变动过程可视为外部因素冲击与内部传导机制的综合作用的过程。市场供求矛盾最终反映在房地产投资的变化上,投资规模的大小,会造成房地产投资走向的扩张或收缩,使房地产经济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二)价格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