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化,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学的数学化提高了经济学的科学性,而“倡导科学”则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那么,通过数学化达到科学化就可能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关于经济学数学化的讨论有着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抵制逻辑实证的思维方式而拒绝数学化是落后于时代的;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由批判现代化的弊端,到批判“科学主义”,进而反对数学化,则超越了现实的时代。这两种观念都错在没能找准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时空定位。  相似文献   

2.
自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开设伊始,“数学化”便是其评奖的硬条件、显规则。而“数学化”的不足或缺陷,乃是中国经济学家的软肋。因此,推进经济学“数学化”的步伐,无论从经济学研究本身的科学性角度讲,还是从获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角度看,乃是中国经济学家不可偏废的必修功课。  相似文献   

3.
关于经济学“数学化”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是否应该“数学化”一直以来在学界没有一致看法。经济学是“人”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因此,经济学不可能数学化,数学只是经济学研究凭借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未来的经济学必然要兼容多元方法。只有这样,经济学才能“与时俱进”并适应真实世界的变化而变化,经济理论才能够真正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裸体的皇帝”: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上看,经济学还不是一门充分具有科学性的科学。阻碍经济学科学性成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学本身所体现的意识形态特征、经济学学术发展制度的缺陷、经济学的“唯科学主义”倾向和对数学工具的滥用,以及经济学研究对象本身的诸多特征。经济学的科学化有赖于更新经济学科学性的衡量标准,注重公理性假定的检验,植入更多的人文主义以及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5.
有关经济学研究中的数学化倾向问题已经讨论得比较充分了,但是对于经济学研究中的过度技术化问题则未见深入探讨。其原因在于,一则在数学化和技术化大行其道之时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悖“时代潮流”,二则究竟什么是“过度技术化”也很难有确切的定义。但是,从长期对经济学研究的观察和体悟而言,过度技术化有一些常见的表现,例如,过多的数学化本身就是过度技术化的一种表现;人为地增加研究层次和把问题故意复杂化也是过度技术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应该“数学化”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在国外、在我国,经济学“数学化”的论调,颇为流行,有的在会上提倡,有的撰写论文,有的还出版专著,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代表一种趋势。”我认为,这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在这里,提出一些初步意见,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运用数学的尺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济学是否“滥用”数学,不应以“量”来衡量,而应该采取卡尔多-希克斯效率的概念,即用了数学是不是比不用数学更好。经济学研究应该有三个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政策研究。不同层次的研究对数学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其中基础研究对数学的要求最高。不能因为经济现象的复杂性、部分经济学家不用数学同样取得成功来否定经济学数学化,经济学数学化会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同时,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也应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潘石 《经济学家》2008,(2):126-127
政治经济学之所以不能数学化,有以下诸方面原因: 第一,经济学与数学是两门独立的科学,它们具有不同的研究领域及对象,分属不同的学科。按最一般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经济关系运动规律的,用恩格斯的话讲:"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这两个关系层面,涉及到自然世界和生活世界两大领域,因此,经济学本身具有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双重特性,它们也典型地体现在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两个相应阶段上.但是,不管在对经济学性质的认知上存在何等的不同,经济学都不能直接归入自然科学的范畴,因为无论是在科学的内涵、研究的目的还是研究的方法上,经济学与自然科学都存在很大差异:经济学注重思辨性,其理论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规范性.因此,尽管我们强调经济学要朝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但其科学性的麦加并非就是以物理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0.
对经济学数学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敏 《财经科学》2003,(3):97-99
学科的研究工具,取决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又取决于学科的任务。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经济学要承担的任务决定了它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因此经济学在探索经济规律的时候,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用马克思的话说,“必须用抽象力”来解决问题。正是通过这种抽象力,经济学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手段和工具。当代经济学已广泛使用数学作为研究工具,这有利于提高经济学的工作效率,但如果经济学数学化走过了头,也会使经济学失去社会科学的应有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门学科能否称其为科学,真正的标准在于该学科是否利用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揭示出研究对象背后的规律。本文重申历史归纳法的重要性,同时从经济学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借鉴的视角出发,认为经济学在整个发展的历程中,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性进行探索;经济学对自然科学中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的借鉴与运用,也使经济学的科学性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套用范式分析框架的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纳入“范式”分析框架对于维护和论证其科学性的意义十分有限。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命题即“规则”来定义范式,具有循环论证的性质;另一方面,在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过程中,基于生产的物质性与社会性、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历史主义与形式主义等二分法来界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边界,不能构成对主流范式的超越,对于维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硬核”来讲存在着极大的缺陷,甚至是一种倒退。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何以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能否预测未来是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经济预测的困难在于经济理论与未来的经济发展的明显相关性。在经济学能否预测问题上经济学家在着截然不同的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完全可以与物理学一样,是一门科学,同样可以预测;第二种观点明确否认经济学能够进行预测,从而否认经济学的科学性;第三种观点承认经济学的科学性,但否定经济学精确预测的可能性,这类观点同时不排除经济学可以用来对经济系统的大趋势做出某种预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无论是传统的苏联范式、主流的西方范式,还是试图把二者调和起来的折中范式,都不能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学范式。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根据科学性、适应性和综合性的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以中国问题为导向,广泛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努力构建现代中国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长期忽视的理论“空白地带”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自由理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完全辟开了新思路,首先从“经济原型”上审视自由的本义。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自由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论申内在地包含着十分丰富的自由理想;(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设想渗透着自由理想;(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以人的自由发展程度为价值坐标来审视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从一个更深的理论层次体现了它对自由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6.
经济分析中是否存在价值判断,“经济人”的涵义是否包含价值观,是经济学发展过程中长期探讨的问题。本文沿着经济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认为古典经济学中追求自利的经济分析其实就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到了新古典经济学,纯“经济人”已经转化为“社会人”;而演进理论和现代经济学在其分析中已明确赋予自由、文化等超经济因素价值观的涵义。本文将理论逻辑的发展阶段与历史的发展阶段紧密结合起来,认为经济分析与价值观始终有着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赵兴鹏 《经济师》2003,(9):72-72
文章针对当前经济学的数学化倾向 ,探讨了数学对经济学及其应用领域拓展的贡献和经济学数学化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也谈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是内容极其广泛、极其丰富而现实性又很强的重要学科,必须采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不能采取单一的方法,如所谓“数学化”的方法。经济学必须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而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还要运用其他一些研究方法,如演绎法、归纳法、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经济学研究还要开拓创新,勤奋钻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不断丰富经济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土地"撂荒"的制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方法揭示了土地“撂荒”的原因,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当前农地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不能有效供给以及政府主导性不足和农业非正式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导致了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和“种田能手”与“撂荒人”之间的交易不能达成,使俐“撂荒”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土地资源极其缺稀的情况下产生。本认为当前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以显提高农户的收益,并使“撂荒人”与“种田能手”之间契约完成,以遏制“撂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企业中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志扬 《经济管理》2002,(20):22-27
本文对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两门科学因为研究的目的不同,因此对人的本性就有不同的假设。论文比较分析了管理学中不同的假设的异同点,提出了西蒙等人提出“有限理性人”认识是“客观有限理性”、而人由于情感与心理方面的原因而表现出来的非理性行为是“主观有限理性”的观点,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在企业中形成这样一种机制:它能激发每个企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识别和满足企业成员的各种不同需要,使个人的目标能得到实现;又能约束和规范每个成员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在满足个人目标实现的同时,有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