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世纪海外创业板市场的变革与分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NASDAQ网络股泡沫破灭后,海外创业板发展进入调整期.001年以来,在整体保持良好势头的情况下,海外创业板发展出现明显分化,有的发展取得了成功,有的被关闭或合并,本文将这个阶段海外创业板发展情况归纳总结为五种类型,并分别介绍了有代表性的市场在这个阶段的主要改革措施和市场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的印象中,创业板总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多数人对于世纪之初网络股泡沫破灭都还心存余悸。但从2002年到2007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创业板市场经受住了股市大幅波动的考验,并得到新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球有超过40  相似文献   

3.
贾渝 《金融博览》2009,(16):64-65
在人们的印象中,创业板总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多数人对于世纪之初网络股泡沫破灭都还心存余悸。  相似文献   

4.
《投资与合作》2007,(12):90-91
海外上市遍地开花,单笔融资水平低 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选择的上市地点较为分散,可谓遍地开花。除一直以来的热门市场——香港主板、纽约证券交易所、新加坡主板、NASDAQ外,本季度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韩国创业板、新加坡创业板、伦敦AIM市场均有上市案例发生。  相似文献   

5.
2002年以来,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为代表的海外创业板市场了现了持续大幅下跌的局面,引起了人们对创业板市场的怀疑和观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需要开设创业板市场就成了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会芳 《深交所》2010,(2):20-23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谋求发展,海外主要创业板市场权衡取舍,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部分创业板市场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改革举措或变革,一些已显现出正面的或负面的效应,但大部分的作用还有待观察。对其进行分析,将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带来有益启发。 2008年下半年以来,海外主要创业板市场的改革措施有,加快再融资速度,缩短再融资时间;降低上市标准,允许初创期企业上市,扩大上市企业范围;改革退市制度,维持市场正常运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延长年报禁止买卖期,维护市场公平性;多方位提供交易所服务,增强市场吸引力。主要变革包括:重新定位创业板;国内创业板市场间发生并购行为;优势创业板市场向海外积极扩张;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发生新变化。 上述改革措施或变革有的对我国创业板有积极借鉴意义,但也有一些并不适用于我国创业板。综合来看,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启示是:抓住时机,迅速发展壮大;加快再融资速度,满足创业企业“小额多次”的融资需求;保持创业板市场独立性,不宜在当前条件下启动转板机制;充分发挥交易所服务职能,增强创业板市场吸引力;不断完善创业板退市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朱珊珊 《上海会计》2011,(7):11-12,17
相关数据表明,创业板市场出现了高市盈率、高超募比例和高发行价的"三高症"。许多人士认为,创业板市场存在泡沫积聚的趋势。本文运用PEG指标说明创业板市场的泡沫化问题,进而分析创业板市场形成泡沫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创业板市场作为中小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场所,能够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同时还可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创业板市场在我国的设立只是时机的选择问题,为我国创业板市场设计合适的制度安排是尽早推出的基础。本文通过借鉴海外的创业板市场,为构建我国科学有效的创业板市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市的泡沫效应及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长远看,股市泡沫终究会破灭;但从短期来看,支持股市泡沫持续的因素很多,目前还难以预料股市泡沫破灭的时问。研究表明,股市泡沫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不利的,而目前的各种客观因素给股市泡沫的维持提供了条件。为此,监管部门要对股市泡沫破灭的负面效应有一个客观的评估,不能单纯为了市场的平稳、为了社会稳定而牺牲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创业板市场初创期运行模式及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创业板即将推出之际,市场参与者、组织者和监管部门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在市场初创期,创业板市场运行有什么特点?将面临哪些主要风险?应采取哪些预防性措施?为此,报告全面总结了海外创业板初创期的市场形成背景、上市运行模式、市场规模、市场走势及国际市场环境等情况,并考察了我国中小企业板初创期的运行情况及出现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1.
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75家海外创业板市场基本概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自1995年以来,海外创业板市场整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日渐活跃,波动性较高;多采用附属于主板的设立模式,板块内部细化态势明显;新陈代谢率高,开设和关闭时间较为集中。同时,海外创业板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上市资源不足、规模化运作压力较大和市场监管难度较高等问题。海外创业板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市场集中度趋于提高,两极分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并向纵深发展;公司化运作和并购重组将更加明显;全球范围内的上市资源争夺将成为各创业板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上市公司行业结构差异化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报告在系统梳理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背景和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外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对于我国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对我国建设创业投资体系的、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及我国诸多方面的经济改革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自2009年10月第一批创业板公司上市以来,我国创业板市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创业板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许多交易规则、规章制度等还不完善,使得创业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创业板企业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等特点,创业板投资者应关注公司的风险因素,审慎作出投资决定。为了使创业板市场能够顺利建立并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其作用和功能,我国既要吸取国外创业板市场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及教训,也要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内金融体系最大风险有三:影子银行泛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违约、楼市泡沫破灭。而这三者统统都与国内银行问同业市场有关。这三大风险很大程度上都是与国内同业市场所谓的金融创新有关。因此,对国内同业业务的治理就有可能成为国内楼市泡沫破灭的催命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持续多年了。北京市二环内的住房在十几年时间里由3000元左右上涨N6万元以上,上涨幅度20倍以上。在世界房地产市场发展史上,这些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即使是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2008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与当前中国房地产泡沫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相似文献   

16.
欣士 《深交所》2008,(1):73-75
德国新市场(Neuer Market)创立于1997年3月,关闭于2003年6月。在高峰时期,德国新市场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从2000年后,德国新市场指数持续走低,上市公司造假丑闻开始暴露,一些纯粹概念性的公司股价爆跌,市场形象严重受损。基于创业板市场的低迷和德国证券交易所的整体战略调整,德国新市场于2003年6月5日被正式关闭,所剩的企业部被纳入德国证券交易所的主板。 造成德国新市场最终关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上市标准过低,大量包装和概念公司进入创业板;二是监管部门上市审核程序不够严格,保荐机构基于利益驱动也放松了保荐责任;三是部分上市公司造假丑闻严重败坏了德国新市场声誉;四是以NASDAQ市场为首的网络泡沫的破裂,对德国新市场造成极大冲击。由于以上原因,德国新市场处于勉强维持之中,恰逢德国交易所进行市场结构调整,关闭新市场就成为其布局重组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陈东征 《深交所》2004,(V00):23-26
创业板市场的建设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早在2000年9月,深交所停发新股,全力筹备创业板,但随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使得创业板市场的建设遇到了很大的困难。2001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文莱表示,要吸取香港与世界其它市场的经验,把主板市场整顿好后,才推出创业板市场,以免重复出现主板市场的错误和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90年代以来,较多国家和地区在主板市场运作几十年或上百年并获得了很大发展的同时,纷纷设立了有别于主板的创业板。创业板市场的异军突起,有着深刻的市场背景。  相似文献   

19.
酝酿十余年之久的创业板在我国终于开启。本文分析了创业板市场的开启给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带来的机遇;同时提出目前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服务机构、投资者及监管主体在创业板市场上面临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本文探讨了海外创业板成功经验中保荐人制度、做市商制度以及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借鉴意义,并结合中国自身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经济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并将直接导致今明两年欧美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率降低,但笔者认为,它不会像本世纪初的网络股泡沫破灭那样拖累世界经济进入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