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农业灾害史料灾度等级量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卜风贤 《中国农史》1996,15(4):38-46
农业灾害史料的等级量化是进行农业灾害史研究的一项前提性、关键性的工作。以往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目的出发.人为地规定了各种灾害史料等级量化的办法,异说纷呈,莫衷一是。本文首次从灾害学的角度入手,将灾度概念及其计量方法引入农业灾害史研究领域,在纷繁复杂的灾害史料中找出灾情信息与灾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解决了困扰灾害学界、农史学界的一大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灾害等级量化办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运用CiteSpace 5.7.R5软件对我国改革创新开放以来,中国知网收录的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研究工作相关的5 772篇中文学术文献,进行了较为可视的量化检索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领域的发文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历经初步探索阶段、稳定关注阶段、繁荣阶段三个阶段;研究热点则主要围绕经营主体、政策背景、具体内容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前沿方面,立足于学界研究现状,提出强化多元化经营主体,保障农户利益、因地制宜,因时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进行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及后续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灾荒频发的国度,救灾救荒活动因而成为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农业灾害史是中国经济史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农业灾害和减灾救灾方略的研究,早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4.
农业干旱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阐述了基于不同数据源开展的农业干旱灾害研究,为明确农业干旱灾害研究的概况,便于把握农业干旱灾害研究的关键技术与问题。[方法]通过气象、遥感、统计3类数据,以使用数据源作为索引,对我国农业干旱灾害监测、评价及预警、灾害时空格局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统计文献,了解农业干旱灾害研究的概况,分析农业干旱的基础和困境,明确国内农业干旱灾害的发展过程和最新进展,阐述未来农业干旱的研究重点。[结论]基于气象数据的农业干旱灾害研究最为系统,时间序列跨度长、空间分布范围广,在监测、预警、评价和格局分析等方面都有细致的研究; 基于遥感数据的农业干旱灾害研究主要以监测和灾害评价为主; 基于统计数据开展农业干旱灾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损失评价方面; 基于多源数据的农业干旱灾害研究在逐渐增多,在监测、预警、评价等方面也有所突破。农业干旱研究的关键技术,以及研究的系统性、研究内容和发生机理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卜风贤  朱宏斌 《中国农史》2006,25(3):133-136
2006年8月16-19日,第三届全国灾害史学术会议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灾害学》杂志社、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中国西部防灾研究联络会共同发起承办。  相似文献   

6.
目的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举措,厘清我国秸秆还田领域的研究脉络与变迁,把握研究现状与热点,探析研究前沿与趋势,为秸秆还田的实践提供重要理论指导。方法 文章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定量分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98—2020年1 677篇“秸秆还田”研究文献。结果 农作物秸秆还田领域研究经历缓慢发展、井喷增长、波动攀升3个阶段,聚焦还田秸秆腐解与培肥地力、秸秆还田农作物营养与种植技术等五大热点;高产作者以宁堂原等为代表,呈单线或团队合作;发文机构以科研院所和农业类高等院校为主,科研院所研究成果卓越,农业类高等院校更具研究潜力,机构多方合作不紧密;突现词预示土壤结构修复与土质改良等秸秆还田潜力以及土壤监测与治理为研究趋势。结论 未来,秸秆还田研究覆盖面要突破传统局限,拓展多种作物的还田理论与实证研究;秸秆还田应因地制宜,以地域单元的还田系统为研究重点;加强研究内容可行性和持续性,农作物秸秆还田不仅要“好用”,更需“有用”。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我国渔业灾害统计数据为依据,总结我国渔业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以及造成各种损失的主要灾害,分析我国沿岸渔业灾害的类型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台风引起的狂风、巨浪、风暴潮灾害是影响我国沿岸渔业的主要突发性自然灾害。针对当前我国沿岸渔业防灾减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渔业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领域的欠缺,论文提出为实现沿岸渔业减灾而应开展的相关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农业绿色发展的表征指标之一。通过梳理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为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以知网数据库为基础,搜集整理1981—2022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领域的相关文献共433篇,从发文量、作者、机构基金和关键词方面进行研究。通过CiteSpace对作者共线、关键词共线、关键词聚类等进行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 (1)2011年后此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开始增加,研究热点由关注农业环境理念向计量方法和影响因素转变,基础理论、评价测度和效率应用共同构成该领域的研究主题。(2)目前还存在学者间合作较少,研究相对独立;研究对象多为全国或省级层面,对县乡级研究有待深入;评价方法上较少使用复合模型;研究主题有待创新等问题。结论 在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下,农业生态效率的研究已成为现代农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宏观领域的能源消费强度和微观领域的单位产品能耗两个指标的纵向历史变化以及横向国际对比,结合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对中国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40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强度的三阶段特征与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密切相关:②中国的能源消费强度处于中等水平,峰值尚未到来:③技术、管理节能,尤其是树立全民节约能源观念是当前节能降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对维护农业系统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软件对以农业生态安全为主题的223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学界对于我国农业生态安全的关注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对我国农业生态评价体系的构建、农业产品的安全性研究以及农业生态保护的现代化探索。而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加强耕地资源安全保护研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科技发展以及推进农业生态安全研究领域的多学科、多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是故作物史一直是农史研究的基础和中心,意义重大。全球史的出现、作物景观概念的提出、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推动等社会背景,共同促进了新作物史研究的兴起。新作物史是关于作物与经济社会的研究。它重外史,将作物文化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和生态背景中考察;重交互,关注对联系、互动和作物文化网络的研究;重影响,阐释作物与人类世界之间的密切关系。新作物史研究是以一种新的视角和全新视野来考察农业发展的研究框架,具有跨学科、跨时代、跨地域的特点,与作物产生联系的生态环境、生产技术、商业贸易、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粮食安全和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属于其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12.
以大陆地质为主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岩石圈、能源和矿产资源、全球变化三大领域的研究中已获得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全球观念、动态观念和开放体系观念及其社会服务观念等成为当代地质学发展的趋势,因此,加快地质观念更新,与国际学术接轨;加强“立典性”的基础研究工作;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培养人才,提高综合研究能力,已成为进一步深化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现象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会计史分期问题新探目前,人们大多将我国会计史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史──19世纪中叶以前;近代会计史──19世纪中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现代会计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李茂林撰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我国会计经历了萌芽、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国内外的秸秆肥料化利用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整体分析,总结秸秆肥料化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我国秸秆肥料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采用Gephi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主要对1999—2019年国内外有关秸秆肥料化利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2006年以后外文文献呈快速增长趋势,而2016年以后中文文献进入基本稳定阶段。(2)外文文献发表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依次为中国科学院、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和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中文文献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依次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3)外文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是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Agronomy Journal,其中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单篇平均被引频次最高(52.5次/篇);中文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为《农业工程学报》《农业环...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史研究是当代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旨在回顾国内外学界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其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希望能给进一步的研究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文章基于文献计量总结和归纳中国草地流转的研究热点、内容、演进以及今后研究的趋势和方向。方法 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结果 (1)草地流转发文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根据发文数量变动轨迹,可划分为缓慢增长期(1997—2003年)、快速上升期(2004—2009年)和波动增长期(2010年至今)3个阶段。(2)作者与发文机构中,中国草地流转研究主力队伍初步形成,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在团队内部,而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3)研究热点集中于内蒙古牧区牧户的草地流转行为方面。时间维度上,第一阶段(1997—2004年)聚焦于草地流转内涵及制度;第二阶段(2005—2015年)以“草地流转影响因素”为核心议题;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以研究草地流转的生态效应为主。研究内容上,主要包括草地流转特征及原因、草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草地流转综合效应研究等三方面。结论 草地流转研究从简单的定性描述到深入探讨影响机理研究,均有所突破。今后,草地流转研究应重点关注草地流转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保中 《中国农史》1994,13(1):66-71
研究地区农业史和编写地方农业志,亟需解决历史分期问题。东北作为历史上少数民族聚居和开发较晚的边疆地区,农业发展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根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我们对该区农史基本线索进行初步勾勒,把东北农业史划分为八个历史阶段:从距今七千年前至春秋时期,是东北地区原始农业的产生及发展阶段;战国中叶至秦汉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在东北传播,东北传统农业逐渐兴起;从魏晋南北朝至宋辽金元时期,东北传统农业在破坏与重建中曲折发展;明清时期,东北农业有所发展,但在封禁政策下开发缓慢;1860年营口开港以迄清亡东北传统农业开始向近代化农业转化;1911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农业近代化进一步发展;1931年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前,东北农业迅速殖民地化;1945年以迄当前,是东北地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起步和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8.
辽宁土地灾害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祝振山一、我省土地灾害现状土地灾害是指自然与社会的各种活动对土地所造成的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的土地环境的损害与破坏。其表现方式主要有;1、耕地数量减少。我省耕地面积从50年代后期,呈急剧下降趋势。全省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史与环境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密切关联。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农业史都是环境史的重要学术源头之一,为环境史的兴起在学术资源和人才队伍方面创造了一定条件。农业生态史一直是环境史研究的重要方面。从环境史研究最为兴盛的美国来看,农业生态史著作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为环境史在学界赢得了一席之地;农业生态史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占环境史研究的主导地位。尽管近30年间美国环境史研究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但农业生态史依然是重要领域。从环境史兴起以来,环境史学者与农业史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一直存在,而且日益频繁和密切。环境史的价值在美国农业史学界得到了广泛认可,农业史研究的生态转向在未来将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超  马平 《山西农经》2023,(11):1-5+12
以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手段,以我国在中国学术网络出版总库(CNKI)2015—2021年刊载的脱贫内生动力研究性文献为数据基础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脱贫内生动力研究的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发文机构、关键词等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脱贫人口内生动力研究群体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征,已形成了一批学术代表;对脱贫内生动力进行研究的机构主要分布在综合类院校,研究院所、各省市委党校等次之,且机构与机构之间缺乏合作;近7年来在脱贫内生动力的研究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内生动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志智双扶”。通过分析发文作者以及机构的合作网络发现,本研究呈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并呈多学科交叉的趋势;在当前国内的新发展环境中,应加强对脱贫内生动力的理论、方法以及研发路径的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