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辉  吕宗元  宁凯  许晓军 《会计之友》2008,(23):103-104
文章选取我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与2006年数据,对管理层持股与投资——现金流问题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管理层持股有助于上市公司改善投资效率。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不存在相关性,没有得出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主导动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298家管理层持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关系。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决定公司业绩,而不是公司业绩决定管理层持股比例;并且两者存在非单一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公司法》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扫清了制度障碍,本文探讨了管理层持股的理论背景,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实践中持股主体、转让定价、管理层融资等难点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只有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达到均衡时,才有可能实现时公司管理层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4.
新《公司法》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扫清了制度障碍,本文探讨了管理层持股的理论背景,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实践中持股主体、转让定价、管理层融资等难点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只有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达到均衡时,才有可能实现对公司管理层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企业投资价值最大化和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股票市场不景气情况下,对管理层薪酬激励与企业投资之关系,实证分析了代理理论中的投资冲突以及管理层持股与企业投资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与企业投资之间不存在正相关性——这与股票市场好的情况相反,证明了股权激励在市场低迷时可能会失效。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我国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财报数据为样本,通过分析管理层是否持股、持股比例、成长能力等因素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研究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问题。实证分析表明,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的公司在绩效表现上要好于管理层未持股的公司,公司绩效与管理层持股比例未呈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前者受后者的影响程度随后者所处比例区间的变化而变动。研究结论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会影响公司绩效,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程度呈区间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沪深证券交易所37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及管理层持股的内生性。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在我国管理层持股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并未发挥作用。同时还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我国414家上市公司1999~2005的数据,对管理层持股水平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N型关系,但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最优管理层持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当前我国管理层持股水平与公司绩效处于同向变动阶段,因此,上市公司应该通过积极增加管理者持股水平来提升公司业绩。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沪深证券交易所37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及管理层持股的内生性。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在我国管理层持股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并未发挥作用。同时还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首先根据该领域的经典理论建立若干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竞争性假设;进而以组织行为学的公平理论为基础,建立若干管理层持股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假设。以沪深两市的24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解决自变量界定、因变量匹配、控制变量选择和时滞因素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总体上对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比较微弱,而且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低于万分之一情况下这种影响并不显著;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发现了管理层持股离散度这一结构变量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超过了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管理层持股与绩效关系研究中结构性因素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我国民营企业2008—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从避税代理观和利益趋同效应视角研究企业税收规避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以及管理层持股对税收规避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税收规避显著降低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管理层持股有助于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可以抑制税收规避对民营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负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税收规避行为侵害了民营上市公司企业价值,适当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能够对这一影响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的薪酬激励向来被认为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董事会再选聘管理层并确定其薪酬。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运行的基本模式。本文选用我国上市公司2008-2009年的相关数据来考察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绩效与公司管理层的年度货币薪酬、管理层持股比例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2010~2011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产权性质、管理层持股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相比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更高;总体而言,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进一步,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管理层持股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存在差异,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几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发展迅速,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从经理人报酬的增加到通过管理层持股的管理层激励机制,许多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本文正是从总体、分行业、股权性质的不同角度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的现状做了分析,并讨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几点有益于发挥股权激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博 《财会月刊》2012,(5):7-11
本文以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为出发点,以我国产权属性和薪酬管制为制度背景,分析了上市公司货币薪酬、持股比例以及在职消费水平三种激励手段与管理层过度投资的相关性,并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契约对过度投资的治理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有效的激励契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过度投资冲动,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契约安排缺乏应有的激励效率,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较弱,这为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几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发展迅速,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从经理人报酬的增加到通过管理层持股的管理层激励机制,许多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本文正是从总体、分行业、股权性质的不同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的现状做了分析,并讨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几点有益于发挥股权激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余玉苗  吕凡 《财会通讯》2008,(3):107-109
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管理层子公司持股现象,本文从利益输送、股权激励和并购的角度,剖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主要动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府监管建议,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子公司持股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公司治理中,激励思路成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思想,激励体系中主要包括年薪、股权以及管理层通过在职消费形成的代理成本。文章从博弈角度出发,通过选取2008—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将管理层持股纳入薪酬激励体系中,建立非对称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各变量关系,结果表明在固定年薪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存在负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提高可以抑制代理成本、改善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9.
以2007年至2009年间995家上市公司披露的研发投资和管理层持股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引入研发投资决策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方法,对研发投资决策是否构成以及如何构成对管理层持股和股东财富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资决策是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东财富的中介变量,完善的公司管理层持股激励模式可以优化研发投资决策,从而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相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决策对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东财富的中介效应影响更显著;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决策对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东财富的创造起到了中介效应,而在非高科技上市公司中并没有发现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2007年至2009年间995家上市公司披露的研发投资和管理层持股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引入研发投资决策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方法,对研发投资决策是否构成以及如何构成对管理层持股和股东财富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资决策是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东财富的中介变量,完善的公司管理层持股激励模式可以优化研发投资决策,从而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相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决策对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东财富的中介效应影响更显著;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决策对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东财富的创造起到了中介效应,而在非高科技上市公司中并没有发现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