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龚德华 《当代经济》2006,(22):48-49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据分析,导致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短寿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外部的社会原因、企业内部的管理和领导人素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曾祥添 《经济师》2006,(4):271-272
2004年初春以来,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民工荒”问题,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用工企业的广泛关注,各方都在积极寻找原因和解决对策。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民工荒”现象比较普遍,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福建中小民营企业遭遇“民工荒”现象入手,着重分析了产生“民工荒”的原因,对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秘诀之一是企业可以对人力成本实行有效的控制。然而,正是这种运用了10多年的人力低成本控制策略,让今天的一些企业陷入了用工不足的窘境。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民营企业用工不足的原因很多,但是,最直接的原因还要从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多年不变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策略上加以检讨,并通过调整人力使用成本构成,加大人力开发成本收益评估,发挥人力取得成本优势等途径来改善目前的用工状况。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秘诀之一是企业可以对人力成本实行有效的控制.然而,正是这种运用了10多年的人力低成本控制策略,让今天的一些企业陷入了用工不足的窘境.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民营企业用工不足的原因很多,但是,最直接的原因还要从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多年不变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策略上加以检讨,并通过调整人力使用成本构成,加大人力开发成本收益评估,发挥人力取得成本优势等途径来改善目前的用工状况.  相似文献   

5.
张韬 《经济师》2011,(11):171-171,173
现阶段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严重滞后,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中也存在很多严重问题。文章根据当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具体分析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启欣 《经济前沿》2006,(2):106-109
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秘诀之一是企业可以对人力成本实行有效的控制。然而,正是这种运用了10多年的人力低成本控制策略,让今天的一些企业陷入了用工不足的窘境。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民营企业用工不足的原因很多,但是,最直接的原因还要从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多年不变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策略上加以检讨,并通过调整人力使用成本构成,加大人力开发成本收益评估,发挥人力取得成本优势等途径来改善目前的用工状况。  相似文献   

7.
张金强 《时代经贸》2008,6(19):46-47
通过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问题的分析,得出问题的原因,从而指导我们制定适合的对策,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浙江是我国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的省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作为富有独特魅力的社会群体,已经成为拉动浙江经济不断攀升的主要力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引进并留住最优秀的人才是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战胜对手的最佳途径。因此,认真分析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中小民营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家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9月具体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八要素对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理论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较为严重,为改进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理念、管理、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但缺乏资金支持是重要原因之一。几年来,无锡市商业银行从创新信贷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入手,努力帮助无锡市中小、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这个制约发展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从依赖自主研发中心的创新模式向合作创新模式转变是提升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温州中小民营企业的合作创新进程并不顺利,主要原因在于存在法律缺失、创新资源不足、产业关联度低等方面的障碍因素,只有采取相应的破解思路来化解这些障碍因素,温州中小民营企业的合作创新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相似文献   

12.
宗辉 《经济研究导刊》2012,(27):222-223
目前,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民营企业也面临一系列困境,培育和提升中小民营企业营销竞争力对加快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首先回顾了营销竞争力的国内外理论,接着深入分析了民营企业营销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最后构建了民营企业营销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建设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呈现明显的上升发展趋势,但是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却相对较短,这与内部控制问题有极大的关系,企业管理者应当对此予以关注.文中将对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剖析这些问题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6,(8)
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企业总数中占90%以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当前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障碍。文章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本身等方面分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风险投资起步虽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但最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目前而言,安徽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投资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法律的不完善、民营企业自身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即不断完善法律、不断提高企业家自身的素质以及建立风险退出机制等,期望为安徽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投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融资的规模障碍与解决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民营企业融资中存在的规模障碍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民营企业融资障碍的主要因素是规模偏小,随后通过问卷调查证实不同规模企业可以有效利用的融资渠道有所不同,而我国为小规模企业设立的融资渠道不足.小规模企业的融资障碍是世界性难题,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策性融资扶持来解决,目前我国的融资扶持措施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安定团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断突现,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一般来说,我国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以及非正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但是在上述融资渠道中,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都遇到了种种障碍。1、中小民营企业在各大商业银行贷款困难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从各大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极其困难,据…  相似文献   

18.
浅议民营企业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蓬勃发展,并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平均寿命较短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本文结合我国目前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民营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浙江民营企业人才短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浙江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种种竞争与挑战中,人才匮乏问题越来越严峻,并为企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本文在对导致浙江民营企业人才匮乏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浙江民营企业应该实施的人才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方面原因。(1)企业自身的体制不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银企关系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给银行造成严重的损失风险,影响银行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从中小民营企业的出生形成来看,中小民营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起来,或者南家族投资办厂演变过来的企业;二是由朋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资企业;三是通过组建、承包、买断乡镇或小型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企业。这几种形式所形成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采用家族式、粗犷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需要;中小民营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生产的设备较陈旧,技术落后,创新能力较差;很多中小企业,缺乏科学决策机制,且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更无法为银行提供完整的财务表和信息资料。为避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审查格外严格。这样,很多中小企业不能获得银行提供的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