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货币供应量一直作为我国的中间目标,但是由于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资产价格越来越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本文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货币供应量确定的难度以及货币供应量继续作为中间目标存在的困难,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状况,给出了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部分国家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分析及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宗怡 《现代财经》2001,21(1):20-24
本文将对目前各国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选择的中间目标包括汇率、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和不明确的中间目标进行分析,指出各自的优势和弊端,并得出中国应采取以通胀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安排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两大思路(一)中介目标法框架下的中介目标选择自从中介目标出现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以后,理论界对于选择哪些经济变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探讨便没有停息过,起初的理论主张主要集中于选择一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设立单一的中介目标制度。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中介目标观点和货币学派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观点,此外,其他学者也提出了以信贷总量、汇率、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观点。从战后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中可以看到,中介目标总体上经历了从数量型目标向价格型目标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货币需求稳定性与货币量指标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存在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国家,货币需求稳定性下降使货币量指标逐渐从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淡出。虽然我国也存在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但转型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使货币量指标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目前,细致分析各类转型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稳定性形成的冲击,提高对货币需求的预测能力,才是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1996年正式将M1的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同时以M0、M2作为观测目标。之后,又以货币供给量M2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的一大进步。然而,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和我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促使金融创新得到迅猛发展,这使得货币的定义和计量变得日益困难,传  相似文献   

6.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总被引:195,自引:4,他引:191  
一、理论与历史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 ,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介目标之所以重要 ,在西方货币理论看来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人们长久以来认识到货币政策作用机理具有滞后性和动态性 ,因而有必要借助于一些能够较为迅速地反映经济状况变化的金融或非金融指标 ,作为观察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信号 ;二是为避免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因此需为货币当局设定一个名义锚 (Nominalanchor) ,以便社会公众观察和判断货币当局的言行是否一致。①确切地说 ,第一点原因只能表明中介变量的重要性 ,而无…  相似文献   

7.
由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比较,所以要以中间目标作为指标,来观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防止政策过或是不及。一般的分析大多以利率、货币供应量、通胀率为中间目标,但是这些中间目标各有千秋,也有其自身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单货币政策目标,货币供应量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但货币政策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该文通过探讨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分析其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璋勇 《经济学家》2006,(2):109-115
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在实践中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操作时必然将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因素予以考虑。本文分析了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选择、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效果等各个层面冲击效应的具体表现与原因;并通过引入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因素,建立改进的IS-LM模型,对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导致货币政策效果减弱的原因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放弃了货币供应量目标,转向了利率、通货膨胀等目标,进而在我国也引发了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本文认为,尽管大多数实证研究均已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选择利率或通货膨胀目标还缺乏可行性.因此,我国面临的现实选择只能是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的改革,为中介目标的转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上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有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种途径,但国内学者对于不同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一定的分歧。自1998年开始,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货币政策的间接传导机制。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1998年到2008年间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间接调控体系建立以后,从影响的显著性来看,贷款和M2都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但是一方面贷款对产出的影响略高于M2的影响,另一方面贷款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略低于M2的影响。从稳定性来看,信贷渠道也优于货币渠道。另外M1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很不稳定,关系不明显。因此,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言,应该选择将贷款和M2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贷款为主,M2为辅,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货币政策货币渠道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讨论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然后通过对国外中介目标选择实践的考察,分析了中国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争论和实践,最后讨论了一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主要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延群 《金融评论》2010,2(5):28-36
本文运用1994—2008年的季度数据,在VECM模型框架下,实证分析货币供给M1、M2与GDP、CPI、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系数,目的在于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M1和M2,哪个指标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央行的货币政策是积极有效的。同时,从可控性和相关性看,M1应当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外.本文对央行2007年以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调整的含义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4.
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需求与货币目标制的内在关联。其次,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6-2011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都缺乏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势必增加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从而导致现行货币目标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断降低。最后提出为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应择机引入通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15.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是由货币数量政策和货币价格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组成的、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系统。本文以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属性及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构成的分析为基础,联系金融调控的实际,阐明了在利率和汇率未完全市场化前,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无法实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最后建议加大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货币数量政策和利率、汇率政策协调一致加以考虑,并改革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介目标选择是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趋向及背景进行了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现阶段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依据,指出了我国现行的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新的中介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学术界引起争议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的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所涉及的问题通常有五个,即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的工具等问题上.从实践上看,从1984年-1997年,货币政策虽然经历了多次扩张和紧缩,但是,从总体上看,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对付通货膨胀,并显示出比较明显的效果.因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等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以及货币供应量自身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为此,自1990年代起,一些国家相继改弦更张,把货币政策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由此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运用模型分析,在封闭经济的假设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和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目标缺乏有效性状况,本文认为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货币中介目标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货币中介目标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幅度最大、货币供应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次之,而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应从过于强调货币供应量指标,转向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变量来指导货币政策的操作,但在将来市场体系完善后,可考虑采用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中国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认为中国宜选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文章同时给出了基于货币政策目标的中国货币需求函数,认为货币的超额供给是导致当下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