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新不但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女性发展的灵魂,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女性只有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更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传统的"重男轻女"等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不足.本文主要以社会性别角色理论为依据,深入分析了传统性别观念和教育、高校创新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制约因素对女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约束,进而揭示出培养女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娜  张军毅 《河北企业》2013,(7):103-104
<正>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其培养路径问题,是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关键内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从理论上来说,丰富了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充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发展了社会性别理论;从实践上来说,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列举了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缺失的现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实施性别意识教育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高校的性别意识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知识群体,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们能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从性别角色关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由此分析性别角色社会化和社会性别文化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女大学生生活背景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析社会工作介入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刘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3):172-172
本文围绕大学生环境意识与高校环境教育,对二者进行了初步理论研究,提出加强高校环境教育和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对策建议。由于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着环境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教师环境素质欠缺、环保实践活动较少等问题。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环境教育,以培养大学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的、合格的"绿色"人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业就业,特别是女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是通过提高就业能力从而提升其可就业竞争力,即就业能力中介了创业与可就业竞争力;然而,性别身份意识会调节创业与可就业竞争力的关系,性别身份的传统意识越强,创业对可就业竞争力的正效应减弱;而性别身份的现代意识越强,创业对可就业竞争力的正向效应增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砚蒙  王芸 《价值工程》2013,32(1):274-277
本文从"边疆女大学生急嫁族"异军突起的社会现象出发,以社会学的眼光和社会性别文化的视角审视此种现象,分析和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通过展现"边疆女大学生急嫁族"的生成环境,旨在呼吁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矫正变态的就业选择,突破边疆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楚雄师范学院各年级大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分析了各年级大学生环境意识状况,并对楚雄师范学院开展环境意识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微观调查数据,基于性别和院校层次视角对大学毕业生工资决定方程进行估计,并对性别工资差异进行分解。计量回归结果显示,大学生教育收益率与院校层次呈正相关,同一院校层次中男大学生教育收益率高于女大学生。工资差异分解表明,性别工资差异与院校层次呈负相关,院校层次越低,性别工资差异越大;在总差异中,市场歧视部分远高于禀赋特征差异,性别歧视现象严重,分解项中受教育年限差异是造成男女大学毕业生工资差异和市场歧视的重要因素,且工作经验对于男大专生更重要,政治面貌对于女大学生更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其所在的社会。女大学生需要理解经济活动发展的历史,理解历史上的经济活动是如何发展、变化以及用怎样的方式影响社会的。从而逐步的培养自己的经济意识,加强女大学生经济意识培养,培养女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大学教育永恒的主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加强经济意识的培养,突出竞争性、创造性、开放性、平等性、合作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6,(28):256-257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存在一些突出的性别问题,如对女大学生的主体特征和性别教育诉求重视不够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性别教育的融合创新,能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社会性、历史性提供有效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其培养策略问题,是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关键内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不仅能满足时代发展的理论需要,而且能更新地方高校教育思想观念,创新教育理论。本文以宜春学院为例,对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一些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大多都有较强的创业意愿,但真正进行创业时又存在犹豫动摇、不敢行动、自信心不足、经验能力欠缺、融资渠道不畅等现象。对此,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从政府和高校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3.
秦秀清  刘茜 《中国就业》2010,(11):15-16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女性接受教育人数比例越来越高。然而,女大学生由于其性别特质,就业已然形成了一个新难题,并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女大学生就业,最为关键的是其就业力状况,而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力水平还不够高。就业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  相似文献   

14.
冯雨  胡瑞柱 《价值工程》2015,(22):165-168
"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女大学生做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性别的歧视。本文在人力资本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六所大学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文章针对该现状做出了多方面视角的分析,提出了构建男女平等的就业环境、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税收意识的强弱,对我国整体税收意识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以南京地区十所高校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其统计结果与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三个结论:一是在校大学生税收意识总体自我评价比较高;二是随着大学生消费保护意识的增强,其税收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三是受教育层次、高校背景、家庭背景和性别等各种因素对大学生税收意识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汪云香  符永宏 《价值工程》2013,32(5):234-23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在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与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多数女生有明确职业规划,对创业认识客观,对同辈创业态度宽容,但创业素养不够使信心不足,自主创业非未来职业首要选择,真正创业需有物质精神双助力。究其原因,与不少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力度广度不够有关。高校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创业教育,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女大学生创业素养和能力,并创造条件,建立创业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为女大学生创业指引导航。  相似文献   

17.
高校女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国际教育理念,已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女大学生创业由于自身弱势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女大学生创业建议,政府应为其创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女大学生也应逐步改变传统观念,学习专业知识,重视自身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张勇财 《中国就业》2023,(11):41-43
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乃至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绍兴高校数量众多,在性别构成上女大学生的比例正在提升,年龄构成上以00后成为主流。女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要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地探讨。本文将着眼点进行转换,将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问题置于社会学的视野中进行探讨,把0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的提升放在社会资本累积的视野中进行考察,从信任社会资本、规范社会资本以及网络社会资本角度提出提高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女权主义兴起的背景下出现的社会性别理论,成为了现今许多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视阈,这自然也包括上世纪中才兴起的人力资源理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而女大学生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半边天"。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比较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此情形下尤显突出。研究该问题应当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充分认识女大学生这类特殊人力资源的特性,这才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因素不仅有来自社会环境的,还有来自学校教育、家庭、企业以及学生自身的。构建政府、社会、高校和个人"四位一体"的支持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利的平台,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