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工就业服务短缺,融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制度制约,城镇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难以共享,是当前农民工普遍存在的问题。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首先需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其次,加快整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并在当前统一的制度框架下,为农民工提供多层次的社会保障选择。同时,提高农民工公共服务市民化水平,重点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城镇义务教育体系,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2.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定义农民工社会保障是以政府、农民工就业单位和非营利社会组织、市场等力量为多元化实施主体,以全体农民工为保障客体,以为农民工提供维持最基本物质生活、医疗、养老、就业、教育等保障为内容,并通过国家的法律和相应政策为手段来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①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多种模式分析1.城保模式。该模式将农民工直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3.
现在上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逐步进入政府视野,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日程。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城镇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胡务 《财经科学》2006,(5):93-99
现阶段我国正加强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在城镇,今后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首先保障其大病(住院)医疗和工伤;在农村,正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通过大病统筹的方式解决农民的医疗风险.农民工是一特殊群体,他们多数流动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他们是只参加城镇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抑或可以两者同时参加?本文作者根据大量的调查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鉴于两者的保障程度有限,近期不宜作出硬性规定,两者的结合可以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芜湖市农民工社会保障调查及其解决思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双喜  徐玲 《技术经济》2007,26(9):123-128
在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安徽省合肥市与芜湖市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指出农民工内部差异较大,对社会保障需求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分析两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分步实施、分类保障,逐步将农民工与城镇居民纳入同一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分类保障"指出部分农民工现在可以纳入到现有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另部分农民工不应该办理养老保险但应有大病与工伤保险,部分农民工暂时可以不要任何保障。"分步实施"指出中央政府首先实施分类保障,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低缴费率的社会统筹,并最终将全部农民工纳入到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当中。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开始出现大量的转移.然而从城市中农民工生活现状看,由于其完全生活于城市的边缘,所以被称为城市"二等公民",这样无论从生活角度或社会权利享受角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由此产生严重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本文将立足于农民工群体特征,对解决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具体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近年来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社会保障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农民工就业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这就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目前由于种种制度障碍,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均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进城农民工的困境与城市政府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城农民工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他们在城市的处境和待遇却处于边缘化的、被忽视、被排斥的地位。城市政府应加强对进城农民的服务与帮助,通过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为农民工进城居住和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降低城市生活的成本、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转变政府职能,将进城农民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帮助农民工在城市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解决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公平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通过建立城镇就业壁垒的三阶段Bertrand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城镇就业壁垒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农民工提高劳动技能,其就业需求函数和收入水平随之上升,而城镇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函数和收入水平则会有所下降;如果城镇就业部门对劳动技能设定一个最低下限的进入壁垒,则将造成农民工的就业收入减少,而城镇劳动力的收入不受影响;如果城镇就业进入壁垒过大,将会导致农民工无法在城镇部门就业,进而产生加大城乡收入差距等其他后果。最后,文章提出在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着手,消除农民工的城镇就业壁垒,加快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理论界说法不一。有观点认为应将其完全纳入城镇医疗保险,有利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有观点认为,应将农民工完全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即正在试点的新型合作医疗中;还有观点认为应专门为农民工设置适合他们特征的综合保险。应根据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建立真正适合他们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6.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