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横评说     
《中外企业文化》2013,(3):54-57
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的科学建构 浅谈管理中的组织沟通 落实食品召回制度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会用道心增智慧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哲学视角  相似文献   

2.
郎咸平近来又开讲智慧产业.他说:"我们前所未闻的第四产业‘智慧产业’革命已经在美国静悄悄的展开了,不但引领美国经济领先全球复苏,而且巩固其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淘汰中国制造业". 其实他说的"智慧产业"就是IE,即工业工程管理,就是用电脑、软件管理企业. IE就是泰勒式管理的现代化.100年前,泰勒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研究的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无为”在道家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即自然”,是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道家将“道”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即“道”对于宇宙万物是“侍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道家“大道无为,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启发。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看,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笔者认为,至少包含有如下六层意义,仅作一家之言。一、顺势而为企业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并运用经济周期、行业发展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等经济规律,充分考虑到项目投资…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意义上说,管理会计总目标是:"协助管理当局作出有关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决策".从具体目标而言,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人说的"道"既神秘又博大精深,无论儒家、释家还是道家的弟子都穷其一生来寻"道",历经坎坷、方法也各不相同.禅宗讲"顿悟",道家讲"清修",儒家程朱理学讲"格物致知".  相似文献   

6.
小型民营物业管理企业要依靠规范管理求发展,即"企业不怕小,小也能做大事",同时根据企业实践,从定目标、有规范、抢市场、建团队几方面加强工作,是民营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就"智慧地进行城镇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做一个简单的演讲.主要讨论四个方面:第一,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计基本情况;笫二,城市化建设所面临 的新形协;第三,如何用智慧城市来推进城市化的建设;第四,最近几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孙子兵法》战争决策的五事即道、天、地、将、法思想,应用于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中:一是注重经营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二是把握天时机遇,先人抢占市场商机;三是适应所在环境,发挥企业区位优势;四是坚持五德标准,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五是严格规章制度,完善企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企业没有边界的意思是,无论企业想做什么,只要整合资源就可以做到我个人从事企业管理30多年,把这30多年的管理经验提炼为九个字,就是"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企业就是人,是说所有的资产要增值都要靠人,人是企业的关键。如果把人抛到一边,资产负债表就没有多大用途。就像青岛有一句老话:"死店活人开"。同样一个店,两个不同的人开效果就不一样。"管理即借力",就是看企业有没有开阔的思路整合更多的资源。特别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果是封闭的就会一事无成。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什么,我把它提炼为  相似文献   

10.
成 长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不 确定因素,有时甚至会遇到 不可预知的发展陷阱,一个决策错误就可能出现辛辛苦苦七、八年,一夜回到创业前的悲剧。西方管理智慧和方法是应对必然性的智慧和方法,但是在应对成长企业的机缘变化和偶发事件方面,西方管理智慧和方法则显得有些匮乏。“周易”——东方管理智慧和方法恰恰可以弥补西方管理智慧和方法的缺憾,为成长企业发展的机遇和不可确定性提供智慧启迪和操作方案。周易管理智慧和方法是应对偶然性的智慧和方法,它和西方管理智慧同样是对“管理之道”的体认,周易管理智慧在“道”的层面可以…  相似文献   

11.
建筑施工企业即将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增值税和营业税相比较无论是计税原理、核算模式及税收管理等方面均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对建筑企业无论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战略管理各方面都带来影响。本文主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营改增"的意义及建筑业"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应对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胡圣龙 《河北企业》2000,(9):41-41,43
<正> 在企业管理中所说的以人为本,它既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一种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我认为就是要在企业管理中,把人当作根本、把人作为核心,树立三个方面的观念意识,(1)树立"企业即人",有人企业则存,无人企业则止的观念意识;(2)"企业为人",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满足社会人的需要;(3)"企业靠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全体职工,办企业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树立三个方面的观念意识,回答三个问题,即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即人;企业为什么,企业为人;企业靠什么,企业靠人。以人为本的管理,在一些管理理论成熟较早的国家的企业不断开花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现代企业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应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企业管  相似文献   

13.
李占舟 《英才》2005,(5):78-79
同是从实证出发,柯林斯研究中小企业的卓越之道,强调慎重决策;彼得斯总结大企业卓越路径,认为管理主要是对价值观的管理。前者要求思考,后者希望尽管去做。  相似文献   

14.
从2011年提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至2016年国务院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至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建筑业推行营改增已经三年多."营改增"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但因其经营方式复杂、管理极不规范,企业在"营改增"前后需要根据不同的税收政策去调整,对不同的经营方式、不同的业务模式等加强税务管控以适应改革.本文基于分析"营改增"后建筑业的税负平衡点,从纳税方式、工程造价、进项税额抵扣、财务指标四个方面分析营改增后对建筑业的影响,进一步从培养员工税收意识,协调合同条款、进行税收筹划、协调供应商的管理等方面提出建筑业对"营改增"后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拳不打力,力不打功。” 这句挂在炼武人嘴边的口头禅,对技击、体力与内功三者的地位与作用,作了形象的说明。 隔行不隔理。内功,对于一个企业同样是头等重要的。一个良好机遇,一个正确的决策,一个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只能给企业带来一时的兴旺;而扎实的内功,却能使企业起死回生。常盛不衰。 内功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的应变能力。内功的内涵,则是十分广泛的,包括职工的整体素质,领导的决策水平,技术开发能力,管理基础,内部机制等诸多软因素。在这诸多因素中,内部机制是最活跃的决定因素。机制理顺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就能在机制的制导下步入最佳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周明露 《中外物流》2007,(11):66-67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老子提倡的管理之道,就是把水的特性化为智慧,用在管理方法上。日前,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MBA高级研修班上,国家人事部科学院院长王明基用生动的案例告诉在场的学员,如果管理像水一样具有渗透性,能适应一切环境,  相似文献   

17.
当前,使用频率最多且最为混乱的一词,莫过于"管理",把管理与人治混为一谈.仅从当前最为流行的管理口号就可以窥视一般.例如,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是"以管理挖潜力,向管理要效益","管理"的本质就是"控制",即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把员工"控制"起来.如果说在控制的前提下也能够深挖潜力,也能够获得效益,那么方式只有一种,就是迫使企业员工达到企业领导人的目标,如果达不到,员工则面临着被"炒鱿鱼"的状态.应该说这种观念尚处在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的泰勒制阶段一样,把企业员工仅当成一种"经济人".还有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领导,管理就毫无生气;没有管理,领导就失去意义."如果这句话用在政治领域中则是无可厚非,因为政治是决定方向性的问题.如果用在企业中则是大错而特错,这是因为企业需要的是连续性.如果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领导权(特别是这种新官又是由上级任命的),这种企业必败无疑.这种实例在现实经济中数不胜数,我国目前许多国有中小企业在转制过程中的衰败,大都是由于将管理与人治混淆所致.  相似文献   

18.
这次论坛选题"智慧社区"是我的建议,是基于一种紧迫感。会议开得非常成功,6个主题发言和互动对话都非常精彩。对于此次论坛上一些问题认识的分歧和讨论中的争议,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大家的认识都一致了,我们就没有必要开论坛讨论了。我在《谈物业管理与"智慧社区"建设》一文中提到:"近几年,‘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建设引起了各方面关注,并有一批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但总体看,对‘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认识还处在百花齐放阶段,工作的推进也还在探索中。最近,我对有关问题做了一点研究,说  相似文献   

19.
惠普前中国区总裁孙振耀提出,企业领导人必须具备的四个能力是:制订战略的能力,即把握市场脉络、决定公司发展方向的能力;运营能力,即通过分析经营数据了解公司经营中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该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即组织设计、制度设计和流程设计的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即能够整合外部资源,使企业做强做大的能力.这四项能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种战略素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逐步实施"营改增"政策,《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管理办法》的大部分项目会按照新的"营改增"政策执行。本文从《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管理办法》的产生历史、"营改增"政策的推进实施过程与《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管理办法》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营改增"政策执行中纳税人的困惑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管理办法》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其劳务按照对应的"营改增"政策中的项目执行。营业税将成为历史,国家最终将实现增值税立法,统一执行增值税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