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主要定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幼稚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研究.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比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的高度更高,具有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服务的特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种漂流型产业,配套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有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大致经历原产地产业衰落、新产地产业后发、新产地产业聚集三个阶段.但在转移的不同阶段,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随劳动密集型转移的次序和程度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规划资本密集型产业时要考虑本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至关重要,目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为促进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通过优化升级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宜盲目地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向中西部转移,继续大力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出口。  相似文献   

3.
蔡世强 《时代经贸》2012,(10):78-79
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以来为人诟病的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和利润率低等缺陷在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被空前放大,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到重创,出口量大幅度降低。因此就有人提出这是促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契机,应该抓住机遇,放弃比较优势在逐渐丧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而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在中国现在的国情下,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中国不仅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反而应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制造业主要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组成,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往往专注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环节)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突破外需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诸多制约因素的现实选择。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是"更高、更强、更好",即技术含量更高、生产能力更强、产品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5.
毛文彬 《经济师》2014,(2):179-179,187
文章简述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金融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1、韩国产业发展历程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 韩国经济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政府基于本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实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韩国抓住美、日等发达国家60年代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有利时机,发展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劳动力素质高等优势,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使韩国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的产业升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定时间内的不可替代性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产业升级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向西的区际产业转移,对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调整成本和促进西部地区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以来为人诟病的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和利润率低等缺陷在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被空前放大,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到重创,出口量大幅度降低.因此就有人提出这是促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契机,应该抓住机遇,放弃比较优势在逐渐丧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而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在中国现在的国情下,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中国不仅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反而应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9.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是二战以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寻找更理想的投资场所,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总结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必须满足一定的基础条件和转移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的行政干预,才能把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统一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公共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还难以用资本、技术替代或替代不经济的产业。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结构不合理、用工难、融资难和出口难等问题,国家应该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保护农民利益、推广社会责任等更好地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李丽 《经济与管理》2004,18(7):34-35
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仍然是必要的选择。从产业发展优势的角度看,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比较优势,但仍然存在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低和企业自身竞争力弱、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只是相对的、劳动力技能整体偏低等隐患,因而必须把握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澜 《当代经济》2003,(12):44-44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历史背景 ——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背景。近年来,由于工 业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全 球工业经济结构出现了新一轮调整,劳动和资金密集 型产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劳动密集型的 加工工业转移尤为明显,这为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知识性劳动密集型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利用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大力发展玩具、鞋帽、服装、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获取比较利益,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供求规律的作用下,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困难重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一、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困境困境一: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对出口总额的边际贡献率下降了。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主要来源,也是出口总额的主要构成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值下降,直接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对出口总额的边…  相似文献   

14.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要素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出发,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所得份额的变化率进行考察,目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的工资总额增长、企业利润增加、政府税收增长等方面存在阻力,并且还存在着资源过度消耗的困境。今后,宜通过政府积极、有效地介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效率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政府目标函数,利用200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权重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政府目标函数中资本密集产业部门的权重介于0.564~0.623之间,资本密集型产业部门的权重显著大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政府更重视资本密集型产业部门的福利。  相似文献   

16.
结构调整已成为目前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其间必然有旧思维的束缚,也有新思维导致的误区。为此,笔者提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跳出“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思维定势,分阶段恰当发展、改造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无疑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但是并不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消失,更不能误解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全部淘汰。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关于全球价值链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表现在,产业集群升级的类型与路径、创新机制、影响因素、风险,GVC治理与动力机制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产业集群升级对策。研究趋势表现在全球价值链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机制的深入探讨、比较研究,以及产业集群升级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温州发展了鞋业、服装、皮革、眼镜、制笔、打火机等一批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这些产业利用成本、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和产业分工,获得飞速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成为温州现有工业的核心部分。据统计,2002年温州鞋类、服装、印刷包装、皮革、塑料制品、眼镜、锁具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88亿、146亿、112亿、71亿、65亿、46亿、22亿,温州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3强。  相似文献   

19.
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交通运输部在京启动《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并指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同的要素异质性产业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测算1998—2012年长江经济带技术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来反映两种产业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协整等方法得出以下结论:从短期来看,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阻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从而限制了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产出比为0.769 758,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投入产出比的3倍。因此,从长期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长江经济带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上述结论为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路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之初,广州抓住当时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加快、"四小龙"竞相向国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充分利用"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凭借_丰富廉价劳动力资源、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华侨众多的优势,承接了大量发达国家和"四小龙"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