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乙酸与双环戊二烯为原料,采用加成法直接合成乙酸三环癸烯酯。以自制固体酸为催化剂,考察原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摩尔比(乙酸:双环戊二烯)为2.5:1,温度为80℃,固体酸5.0%,反应时间10h的转化率为50.1%,选择性为85.2%,经分离后精馏可得含量为99.5%的乙酸三环癸烯酯,其单程收率为40.5%。  相似文献   

2.
挂式四氢双环戊二烯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文章综述了挂式四氢双环戊二烯(exo-THDCPD)的合成工艺及特点。重点介绍了"两步法"合成工艺采用的加氢、异构催化剂和"一步法"合成工艺采用的加氢异构双功能催化剂,并对挂式四氢双环戊二烯合成工艺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对双环戊二烯气相解聚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解聚温度、停留时间、原料组成等因素对解聚过程的影响.实验过程中采用了双戊二烯与水共沸法进行汽化,反应器未出现堵塞现象,在解聚温度350℃,停留时间为1~2 s的优化工艺条件下,采用双环戊二烯含量为80%的原料,经解聚可以得到93%以上的环戊二烯,解聚率为97%以上,采用双环戊二烯含量为90%以上的原料,解聚后可以得到99%以上的环戊二烯.  相似文献   

4.
将乙烯与双环戊二烯(DCPD)合成降冰片烯(NB)的反应分成反应温度、压力较低的原料预混合阶段和反应温度、压力较高的反应阶段,并采用不同的反应器,考察了反应时间、压力和温度等对NB的选择性、DCPD的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终的优化条件。实验表明,在220℃、15MPa、加料时间40min、加完料继续反应20min条件下,NB选择性达到90%以上,DCPD的转化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5.
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自由基(TEMPO)调控的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法(NMP)合成了苯乙烯-co-丙烯酸丁酯-b-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嵌段共聚物。首先通过TEMPO调控的本体聚合制备苯乙烯-co-丙烯酸丁酯无规共聚物,进一步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合得到目标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表征了聚合物结构及单体转化率,并以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键联和溶胶-凝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锚链固定的多相化Salen-Mn(Ⅲ)催化剂,利用FT-IR,UV-vis,1H NMR等方法对催化剂及其前体进行表征。考察了该催化剂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及其循环使用的性能,实验发现,多相化催化剂催化活性有所降低,但延长了反应时间后,催化顺-β-甲基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的转化率达到95%,其环氧化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ee值)为60%。  相似文献   

7.
107硅橡胶的原料主要是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还要加入起催化剂作用的氢氧化钾碱胶共同合成的,本文就是进一步探讨一下以水解物作为原料合成107硅橡胶时合成的温度、时间对其产生的影响.最终研究显示:温度对其黏度可以产生影响,并且同时影响产物的单程收率;那么比较适宜的聚合温度是140~150℃.另一方面聚合的时间只对产物的单程收率影响比较大,但是对于产物的黏度没有太大影响,比较适当的聚合时间是4小时.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280kt/a苯乙烯装置技术路线和工艺控制。装置采用乙苯催化脱氢法制苯乙烯和顺序精馏技术路线,乙苯单程转化率高达66%。装置中温度、原料杂质、水比、空速及催化剂对反应有着至关重要影响,文章就其主要控制参数进行分析,并介绍了装置反应单元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乙烯工业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裂解碳九资源的产量也不断增加。裂解碳九资源中含有丰富的双环戊二烯,目前多数裂解碳九资源的利用趋于精细化,大部分厂家利用解聚-精馏-二聚-精制的工艺技术将裂解碳九资源中的双环戊二烯提取出来。文章主要介绍了双环戊二烯的生产工艺技术以及双环戊二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SBC(Styrenic Block Copoly-mers)是由苯乙烯与丁二烯(和/或者异戊二烯)以烷基锂为催化剂进行阴离子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按嵌段成分,SBC可分为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一异戊二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以及它们相应的加氢产物——氢化SBS(SEBS)和氢化SIS(SEPS)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在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立了6个主要影响因素,将直接试验设计方法用于高固含量乳液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St/BA/AA)制备工艺的优化,对实验结果利用SAS软件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乳液的影响因素与乳液主要性能间的最优回归方程模型,并通过实验对该模型赋予的优化值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乳液固含量、引发剂与功能单体浓度的交互作用、乳化剂用量、软单体BA含量与反应温度的交互作用对乳胶粒粒径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以丙烯酸乙酯、苯乙烯为软硬单体,以丙烯酸-2-羟丙酯(HP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交联剂,制成一种水性复合软包装胶黏剂。研究结果表明:当w(HPA)=3.5%、w(GMA)=1.5%和w(KPS)=0.7%(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反应温度为80℃—85℃、单体滴加时间4h、保温1.5h和w(H-874)=1.2%(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时,相应的水性软包装胶黏剂聚合反应平稳,综合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分别与丙烯酸(AA)及丙烯酸羟乙酯(HEA)的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采用膨胀计法测定共聚反应速率,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的提高,共聚反应速率增大。建立DMDAAC与AA共聚反应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690 2[M]1.336e-8 244/T,测得该共聚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8.54 kJ/mol;DMDAAC和HEA共聚反应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1.089 0[M]0.833e-12 255/T,该共聚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101.89 kJ/mol。  相似文献   

14.
以甲醇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四氯化碳为链转移剂,制备不同浓度、不同聚合度的低聚合度的聚醋酸乙烯(PVAc)反应液。用流变仪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液的黏度,研究了反应液黏度随温度、PVAc质量分数和聚合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反应液黏度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反应液黏度的对数与PVAc质量分数的对数成正比,与聚合度的关系符合Mark-houwink方程,并由此得到反应温度下反应液黏度与PVAc质量分数和聚合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国内醋酸乙烯聚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醋酸乙烯衍生物用途广泛,其聚合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关于醋酸乙烯聚合方法(包括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共聚反应等)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醋酸乙烯聚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聚丙烯中试装置上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丁烯-1质量分数不同的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对其力学性能、透明性及共聚物中正己烷提取物的质量分数进行了研究,并在聚丙烯生产装置上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当丁烯-1的质量分数达到一定值时,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聚丙烯与丙烯/乙烯无规共聚聚丙烯的透明性相似,但前者综合力学性能更好,正己烷提取物的质量分数更低,可广泛运用于食品包装行业。  相似文献   

17.
苯乙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苯乙烯行业的发展情况,运用SWOT(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分析法和五力模型(同行业竞争、原料供应、客户市场、市场新进入者和替代产品)等分析方法和工具,分析了华东地区苯乙烯市场的发展前景。对苯乙烯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聚丙烯三元及丙丁无规共聚生产中,丁烯的加入造成汽蒸器废气回收系统无法运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理论计算与技术改进,保证了回收气系统在三元及丙丁无规共聚生产时运行正常,使汽蒸出的大量丙烯、丁烯、丙烷混合气充分回收利用,实现了聚丙烯三元及丙丁无规共聚产品生产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自由基聚合链转移反应的机理及发展历程,着重概述了基于加成一断裂链转移机理的链转移剂在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主要的加成-断裂链转移剂类型包括乙烯基醚类,烯丙基硫代化合物、砜、卤化物、磷酸盐类,烯丙基过氧化物类以及硫代羰基类化合物。加成一断裂型链转移剂能够在自由基聚合中作为分子量调节剂,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布,并能广泛用于常用单体中。该类链转移剂为制备末端功能化聚合物、嵌段聚合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在印刷和包装用油墨、胶黏剂等高分子材料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保水原理及其分类情况,讨论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如溶液聚合法、反相乳液聚合法及反相悬浮聚合法等,简述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现状和今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