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月21日:上海与香港城市竞争力差距日趋缩小沪港两地学者共同完成的《2004沪港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引资环境和全球化形象方面,香港仍然保持领先,并在整体城市竞争力方面略高于上海。但是,在创业精神、科技实力、工业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学科研活动、政府管理水平等经济持续发展条件方面,上海和香港之间差距日益缩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划分上海和香港两地经济发展阶段,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等指标,对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沪港两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香港经验对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沪港经济》2005,(7):10-11
5月21日:上海与香港城市竞争力差距日趋缩小;5月25日:东海大桥全线贯通;5月26日:沪二手房价首次下跌;5月28日:上海商务楼炙手可热;6月1日:上海公布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标准。  相似文献   

4.
上海和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既取决于自身的经济金融实力,也有赖于经济腹地的发展水平.本文从大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视角对香港和上海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香港在总部经济集聚效应、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地方金融机构实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上海则在经济发展腹地、城市群重点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均衡程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未来上海和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取决于各自所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以及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李湛 《沪港经济》2000,(2):42-43
毫无疑问,香港现在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是远远超过上海的。随着上海的迅速发展。香港已有人担心上海的竞争力会赶上香港,并取代香港的国际地位。但也有人认为上海不可能赶上和超过香港,原因不在上海硬件建设而在于软件,如法律,行政政策,商业背景等人文环境。到底上海在  相似文献   

6.
香港整体竞争力领先上海 在日本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对50个国家和地区所做的潜在竞争力调查中,2004年排名第3位的香港跃升至第1位.经过几年的调整,香港经济已完全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SARS等一系列打击,重新进入了增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中央批准上海兴建迪斯尼的消息,不仅仅牵动了上海方面,亦受到了香港方面的高度关注,在香港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从项目获批到人们真正看到一座初具规模的主题乐园,至少还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但人们早就开始谈论香港与上海在迪斯尼客源上的竞争。不少官员及议员都对港沪迪斯尼之间的竞争发表意  相似文献   

8.
一、上海及长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合作简要回顾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与香港,由于地缘、史缘、亲缘等各种因素,两地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已有悠久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关系日趋密切。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香港企业家凭借其人际关系的优势率先展开了各项投资,使得整个长江三角洲,特别是上海与香港间的经济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1989年。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11日,由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八国学者携手完成的第一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2006)》在中国西部城市成都举行首发式。报告对全球11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纽约、都柏林、伦敦分列前三位,中国的香港、台北、上海、北京分列第19、48、69、70位。报告显示,从城市综合竞争力来看,欧美城市体现出了很强的综合竞争力和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以日本东京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亚洲城市正不断挑战着欧美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曾连续13年雄踞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榜首的香港,首次退居第二,被深圳超越. 近年,香港政治争拗加剧,空转内耗,经济民生、社会发展都停滞不前.反观中国内地众多城市,不仅上海、深圳,甚至很多二三线城市都蓬勃发展.香港的经济竞争力虽然一直保持强劲势头,但过度依赖金融业特别是股市,令整体社会缺乏新的动力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毛丽玉 《科技和产业》2007,7(11):51-53,83
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从新的视角,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分析二者关系,并提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十分复杂和微妙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拥有的基础和条件看,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大发展时期从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看,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大调整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要保持过去的发展成果,继续开创崭新的发展局面,就必须审视过去的发展历程,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确定合理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地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交往关系的发展中。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境界,又是一种发展现实。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社会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产物,社会发展最终又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发展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越  赵崴 《理论观察》2009,(1):122-123
《二十一世纪议程》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以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方兴未艾的发展,并迅速成为环境教育的主题。针对可持续发展的自身特点,此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并迅速成为新时期环境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率先开始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取代环境教育。近几年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完善和提高,但仍存在着不足。因此,应在注重亲身体验的儿童环境教育;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5.
陈兵 《首都经济》2007,(11):44-46
自2003年国家启动清理整顿开发区工作以来,经过发改、国土、规划、工促、统计等部门协同合作,本市清理整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市发改委对本市开发区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初步对策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经济要为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巫文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0-11,88
长期以来,以GDP和资本效率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缺失。目前,诸多学者对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的研究也仍然无法摆脱物本主义的影响,尚未能对在经济运行中人的地位作出正确解答。文章认为,在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经济要为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而发展,即经济发展应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起点,其发展过程应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相一致,经济发展的目的要使人的生存和发展获得可靠保障,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The author examines a group of dichotomies in the thinking of a large group of development economists about development. These dichotomies range from the meaning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economists and ‘policy-makers’, to policy issues, such as concentration on heavy capital goods versus ‘small is beautiful’ approaches. He finds that in many of those arguments a synthesis of the two views can resolve the apparent contradictions. But even more important for him is the question to what extent each side in the dichotomy can provide useful insights for developing ‘Imaginative but carefully worked out visions of alternative social possibilities’, which he regards as one of the main tasks of the economist, whether working in a developing or developed economy.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作为理论基础的,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同时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准确把握高等学校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实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高等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必须做到:坚持内涵发展,科学定位;坚持全面协调,促进跨越式发展;健全法制,建立机制;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