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理论认为,垄断是缺乏效率的,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其实,垄断只要适度,是有利于增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是有利于刺激企业经济效率的,是有利于增加消费者效用的,因此,不能笼统地反垄断。我国现阶段,行政性垄断程度高、经济性垄断程度低的状态下,对垄断应持以下态度:反独占性垄断,但不反竞争性垄断;反非理性垄断,但不反合理性垄断;反行政性垄断,但不反经济性垄断;反垄断行为,但不反垄断结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资》2007,(9):57-57
根据《反垄断法》的原理,反垄断法并不是反垄断地位,只是反滥用垄断地位的行为。垄断地位在《反垄断法》中称之为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构成违法。只有当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而且滥用这种支配地位排斥或者限制竞争,才为《反垄断法》所禁止。达能的行为是不是造成垄断很难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行政性垄断的基本含义、出现的时代背景、几种表现形式的概括性阐述,结合我国将禁止行政性垄断归入垄断法实体法的必要性,借鉴我国目前关于行政性垄断所实施的一系列现行法律制度,对行政性垄断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进一步指出我国反垄断法中有关行政性垄断立法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我国应当建立一个有高度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反行政垄断机构——国家公平交易局以及各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市设立公平交易局,并采取有效合法的措施来制裁行政性垄断,为建立更开放的和更富有竞争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更为优良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数字经济新型垄断问题也日渐突出,若不及时加以应对可能会影响市场竞争,进而侵害消费者权益,加剧金融风险传染。基于经济学原理和技术、市场、监管等方面因素,分析数字经济新型垄断的主要成因,解构其典型形式,并从法治、监管、风险防控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制建议。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新型垄断的主要成因包括数字经济具有平台化、网络效应和虚拟性等特征,新型垄断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以及监管部门对数字经济创新坚持宽容谦抑的监管理念;新型垄断的典型形式包括平台生态垄断、数据垄断、算法合谋、轴辐协议、扼杀式收购等。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应完善反垄断法律体系,坚持竞争执法与竞争倡导同步推进,推动数字平台的互联互通,统筹兼顾数据共享开放与隐私保护,有效防控金融科技带来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反垄断法》的原理,反垄断法并不是反垄断地位,只是反滥用垄断地位的行为。垄断地位在《反垄断法》中称之为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构成违法。只有当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而且滥用这种支配地位排斥或者限制竞争,才为《反垄断法》所禁止。达能的行为是不是造成垄断很难说。  相似文献   

6.
竞争是市场的灵魂,只有竞争才会使得市场充满活力。反垄断法的宗旨在于营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宗旨则在于保障公平竞争。自由竞争反对垄断,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界定的主要依据在于其是否与自由竞争和公平竞争相违背。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同属竞争法的框架下,虽在行为认定和法律规制上有所不同,但也存在交叉,并共同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作中可归纳出其经济竞争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明了经济竞争在商品经济中是必然发生与普遍存在的。阐述了经济竞争的形式与内容;既肯定了竞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又揭露了其导致经济危机的必然性;阐述了竞争是价值规律实现的途径与机制;分析了竞争转化为垄断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8.
刘斌 《财经政法资讯》2002,18(4):44-48,35
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一直以来,垄断被视为市场经济的洪水猛兽,因为它限制和扼杀了竞争,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垄断企业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主导力量,在这种形势下,经济学界对于反垄断问题众说纷绘,下面拟就反垄断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日本反垄断法中没有行政垄断的定义,但确有行政机关利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日本的经济规制及其统制型经济模式是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日本行政限制竞争行为主要表现为行政指导的卡特尔和行政参与的串通招标投标行为。日本采用禁止私人垄断法和行政法路径对行政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规制。日本采取行政、民事、刑事责任立法来规制行政限制竞争行为。我国应坚持行政垄断规制专门立法的特设制度,借鉴日本规制行政垄断的经验,并加大对行政垄断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件下,垄断不会带来垄断高价,不会损害消费者利益,不会使技术进步停滞。相反,垄断企业将追求技术进步和实行低价格的竞争策略,增加消费者剩余;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使各国对国内垄断的限制日益减弱,垄断企业的发展甚至是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因此,当前我国的产业组织政策要致力于反对行政性垄断,鼓励经济性垄断,重点是要建立产业发展的一般性竞争规则。  相似文献   

11.
薛梅 《浙江金融》2005,(4):42-43
A对目前保险市场竞争环境的判断 根据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可以把市场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在这四种市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是两种极端,前者只有竞争而没有垄断,后者只有垄断而无竞争.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垄断与竞争不同程度的结合,也是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政策动向     
《金融博览》2011,(2):5-5
国家发改委:加强反价格垄断执法 国家发改委2011年1月4日发布《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并宣布新规定从2011年2月1日起实施,以培育市场竞争文化,加强反价格垄断执法。两部规章是对《反垄断法》的细化,将有利于执法机构准确判断各种价格垄断行为,加大对价格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3.
按照我国理论界的一般说法,竞争法是由两类法律组成的,即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从广义上说,因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都以竞争行为或者竞争关系为调整对象,可以统称为竞争法。从国外的反垄断立法来看,反垄断法的称谓实际上是五花八门的,除历史上形成的特殊称谓外,称为“竞争法”已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趋势。例如,美国的反垄断法称为反托拉斯法,并且不是一部独立的法律,而是由多部法律所构成,其基本法律有3部: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垄断在经济学上是指没有竞争的市场状态,反垄断法上的垄断不是这…  相似文献   

14.
政策动向     
《金融博览》2011,(1):5
国家发改委:加强反价格垄断执法国家发改委2011年1月4日发布《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并宣布新规定从2011年2月1日起实施,以培育市场竞争文化,加强反价格垄断执法。两部规章是对《反垄断法》的细化,将有利于执法机构准确判断各种价格垄断行为,加大对价格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内的石油企业现在在一定领域是完全垄断,没有竞争。未来中国国内成品油市场势必要增加新的竞争者,打破现在的石油企业完全垄断的局面,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是新科技发明商业化的成功而形成的带有垄断性的新兴工业。垄断可能是短期的垄断,也可能是在某一个狭窄的商业范围内的垄断。国内往往谈到高科技产业的时候,马上想到科技技术先进,这不是最重要的,有很多新的科技技术发明有商业价值的不是很多,关键是商业化成功,这很重要。第二点,这种成功必须有一定的垄断成分。所有做商业和企业的人都知道垄断是大家的梦想,只有垄断才能使你得到更高的利润,在竞争上有极大的优势,如果竞争非常厉害,你的价钱会与成本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17.
争鸣     
《金融博览》2013,(12):10-11
“即使在一些普遍被认为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包括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并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在市场上真正占有垄断优势。”——《光明日报》刊文称,国企做强并非由垄断带来  相似文献   

18.
垄断条件下金融创新的经济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存在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具有正的生,因而对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国有银行垄断经营比进行创新更具比较优化,它宁愿加强垄断;对于 有银行,缺乏创新保护,金融创新的巨大外部性也会抑制其创新的积极性,结果出现金融创新中的“囚犯困境”。推动金融创新兴起必须拓破非国有银行的进入壁垒,改革国有银行的产权,鼓励竞争,保护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集中体现为跨国公司的进入和WTO规则的执行对我国行业中企业之间垄断竞争关系的影响.本文就此对开放条件下我国市场结构有效竞争模式进行理论思考,重点探讨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促进国内市场开放、反对垄断与发展规模经济、促进竞争与防止竞争过度等方面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程 《国际融资》2005,(2):28-32
当人们对于自由竞争无比崇尚之时,垄断便成了一无是处的魔鬼。于是好事者就不顾后果地打倒一切,反垄断成了产业界和学界的时尚。一阵亢奋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反垄断的结果是越反越垄断。究竟垄断是什么?怎样反垄断?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垄断问题专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MBA中心主任戚聿东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