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敌我识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世界各国均在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简明论述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原理和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世界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先进敌我识别系统,详细分析了敌我识别诉发展状况和各类识别系统的优缺点。本文还对未来敌我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Mark XIIA敌我识别系统和激光敌我识别系统的现状,提出了射频与激光组合 识别方案。该方案综合利用激光指向性高和Mark XIIA系统识别能力强的优点,通过并行使 用射频询问射频应答工作方式和激光询问射频应答工作方式,避免了来自射频询问主波束内 的多目标应答问题,在具备多目标处理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对密集目标中点目标的敌我属性 识别能力。该方案也为单兵提供了可行的敌我识别手段。最后,论述了该方案的实用性 ,以期为新型敌我识别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不同海域的目标构成特点,比较了协同、非协同识别和间接敌我识别手段的优劣势, 结合国内外识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海域综合敌我识别系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敌我识别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保密要求,提出一种将马尔科夫系统识别技术应用于敌我识别的新方法,每个发射机按照系统分配的转移矩阵发射随机码,接收机利用已知的不同我方作战单元的转移矩阵,判断码序列所属,实现我方目标的识别。与传统方法相比,发射机每次按照一定的转移概率发射服从马尔科夫分布的随机编码,大大提高了敌方截获和破译的难度,提升了系统的抗欺骗干扰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发射序列比较长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准确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5.
李琨 《国际商务研究》2004,44(5):116-116
美军对敌我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而对单兵敌我识别系统的研究,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被友军误伤的概率高达25%,令美军方上层大为震惊。绝大多数的误伤事件是由于目标识别有误及协调作战不善而造成的。为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战后,美军将装备新型敌我识别系统视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毫米波技术在战场目标识别和敌我识别系统中的应用及国外的研究情况和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李琨 《国际商务研究》2004,44(5):131-131
单兵敌我识别系统包括单兵间、单兵/战车间及单兵/武装直升机(近程攻击机)间的3种战场单兵敌我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8.
概  述  美军对敌我识别系统的研究 ,始于 2 0世纪 4 0年代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而对单兵敌我识别系统的研究 ,却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 ,美军被友军误伤的概率高达 2 5 % ,令美军方上层大为震惊。绝大多数的误伤事件是由于目标识别有误及协调作战不善而造成的。为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战后 ,美军将装备新型敌我识别系统视为当务之急。经过 10多年的努力 ,美陆军将在近几年内装备单兵敌我识别系统。该系统能向各种武器系统 (包括单兵武器系统 )提供敌我识别的能力。美军将单兵敌我识别系统纳入数字化战场C4 I网络…  相似文献   

9.
Mark XIIA是美军和北约盟军统一研制的新型敌我识别系统,其中Mode 5 IFF是Mar k XIIA的最重要部分。首先,分析了Mark XIIA Mode 5的性能特点,表明Mode 5不仅能完成 基 本的敌我识别功能,同时具有态势感知、选址询问、数据传输等功能;其次,对Mark XIIA 系 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系统工作原理框图;最后,叙述了Mark XIIA Mode 5的信 号消息格式及处理流程,分析了其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传统水雷对敌我双方都构成威胁的问题,在分析敌我识别技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智能水雷敌我识别流程和敌我识别装置实现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了声传播损失和传播距离、发射信号中心频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水雷识别距离的参数,得出了识别距离应不小于1 km的结论,为未来水雷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当今二次雷达敌我识别(IFF)系统现 主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Mark系列IFF系统在现代战争环境中的不足之处,综合采用时间同步IFF系统,JTIDS和Mark系列IFF系统先进的成熟技术,通过完善询问和应答信号格式设计及加密控制技术,构成一个易于工程实现,具有较好实用性能,保密强度高,内部干扰少并具有较强抗欺骗干扰能力的新型协同式IFF系统。  相似文献   

12.
针对自卫电子对抗射频隐身条件下功率管控问题,分析了自卫电子对抗中压制性干扰与欺骗性干扰的射频隐身特性,讨论了自卫电子对抗有效干扰及射频隐身的关系并建立了射频隐身特性模型,提出了压制比有效边界、信干比有效边界的自卫电子对抗功率管控方法。依据电子对抗的“互闭环”特性,建立了基于功率管控前后截获距离比值的射频隐身表征因子,通过仿真证明了功率管控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功能雷达和认知电子战的快速发展所导致传统干扰决策方法难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Q-Learning的多功能雷达认知干扰决策方法。通过对比认知思想和干扰决策原理,将Q-Learning运用于认知干扰决策中并提出了认知干扰决策的算法步骤。以某多功能雷达为基础,通过分析其工作状态及对应干扰样式构建雷达状态转移图,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各参数对决策性能的影响,为应对实际战场提供参考。仿真了在新状态加入下的决策过程、实际战场中转移概率对决策路径的影响以及四种主要干扰决策方法的决策性能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干扰效果完成干扰决策,更加贴合实际战场,对认知电子战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有源照射箔条云对雷达速度波门进行拖引干扰的复合干扰方法。该方 法运用机载电子干扰设备接收、转发敌方雷达发射的信号并照射到箔条云上,箔条云对干扰 信号二次辐射,被敌方雷达接收,形成具有和载机相似径向速度的假目标,起到诱骗干扰作 用。建立了复合干扰对速度跟踪系统进行干扰的相关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 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敌机测速跟踪系统进行干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协作式二次雷达敌我识别只能识别“我 方”,不能唯一地确认“敌方”的不足,提出基于协作式敌我识别器和信号情报的综合敌我识别方法,能较好地提供全局性的“敌方”、“我方”和“中立方”信息。介绍了系统组成,描述了系统工作过程,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信息获取方式的敌我识别系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在回顾我国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思考对课程体系研 究重要性的认识;提出设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和课程体系设计的若 干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