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公共品的供给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文明及进步程度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品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现有城市公共品的主要供给模式.然后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公共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和公共部门的过度干预控制,而私人部门或是第三部门在城市公共品的供给过程中参与程度却比较低,整体供给效率不高等,进一步剖析其原因.最后指出为了提高我国城市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应继续推进并不断地深化城市公共品的供给市场化改革思路,进行配套地改革,建立起多样化的投融资模式;进一步探求多样化的公共品供给模式,以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为城市公共品的有效供给者;建立和规范规制机构,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和供给机制;转变政府的职能角色,由“划桨”向“掌舵”进行转变,树立起服务理念;同时还要提高市民享有城市公共品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2.
公共品供给机制:作用边界变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共品供给机制是从供给主体和运行机理的角度抽象出的公共品供给模式,包括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自愿供给.某一公共品的供给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供给机制的作用边界处于变迁之中,主要表现为政府供给与私人供给的相互转化.在公共品供给机制的变迁中,公共品的性质特征、技术进步、政府职能理念、公平效率准则、政府政策倾向、需求状况以及私人资本规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经济性公共品是创造城市聚集效应的重要条件,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建设资金来源也在不断变化。利用2004-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作为土地财政的重要表现形式,土地税收为城市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同时土地财政还为城市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提供了所需的土地资源。建议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提高土地出让收支的透明度;加快土地财政推动型城市化发展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显特征是政府调节是其公共部门的过度垄断,市场机制及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在公共品供给中的参与程度较低。因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垄断代替了竞争,单一的政府调节和公共生产,导致公共部门规模膨胀,财政负担过重,公共咨询配置效率低下,公共品供给不足以及寻租行为猖獗,腐败现象蔓延等诸多积重难解的问题。本在简要回顾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现行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及其成因,理出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慧岚 《经济研究导刊》2009,(28):186-187,197
公共品供给的高效与否,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影响公共品供给效率与质量的,除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合理与否。阐述了公共品的内涵和特性,解析了寻租理论的产生,分析了寻租行为对中国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影响,提出了消除寻租行为,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愿的在线反馈行为是网络消费中的普遍现象,其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即公共品的私人自愿供给。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消费者自愿进行在线反馈的动因,并相应探讨私人自愿提供公共品的原因,本文以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自愿在线反馈行为的效用模型,并利用网络问卷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自愿在线反馈行为是消费者在效用和成本之间理性选择的结果,公共品的私人自愿供给方式具有理性基础。本文拓展了传统效用函数的内涵,深化了对公共品私人自愿供给和马斯洛动机理论的认识,也为网络消费平台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大公共品投入力度.本文认为农村公共品的投入是两个层次的投入:纯公共品的投入和准公共品的提供.农村当前主要问题是准公共品的投入,即"拥挤"产品的投入.通过分析农村公共品需求范围、特点,指出农村公共品缺位的主要方面.提出建立农村公共品投入机制的思路:政府和市场多渠道投入.具体: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总量,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广泛应用利益诱导机制,财政补贴机制,财政减免税机制等吸引"私人"供给农村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严重短缺,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通过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医疗、教育、养老保障等现状以及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切实体会到幸福生活。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资金来源方面提出改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城市农村建设税。首先这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农民应该与城市居民具有平等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品的权利。目前,农民享有的公共品要远远少于城市居民,必须有一个制度化的东西去永久性的保证农民享有更多的公共品权利。城市农村建设税是一种税,有其税收的固定性,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资金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推动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城市公共品供给对城乡人口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公共品供给对城乡人口迁移的影响与区域公共品供给的均等化水平差异有关,在中、西部地区均表现为正的效应,且中部大于西部,而在东部地区产生抑制作用,Tiebout模型在中国的检验存在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医疗卫生和文化服务公共品供给对城乡人口迁移均存在正向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品供给变量的影响为负;教育公共品供给变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分三个层次:最基础的要素层次,它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基本制度,其次是由这些基本制度组合起来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供给模式,最后,是由这些不同供给模式综合组成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新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应该由多个供给主体采取的不同供给模式组成,它们分别是中央政府为主的模式一、乡镇政府的模式四和村民自治的模式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实验数据对公共品私人自愿提供机制的多个经典特征事实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结论基本支持诸如"公共品私人自愿供给的存在性"、"捐献率随重复捐献次数的增加而有下降的趋势"和"公共品投资的私人边际回报率和交流的正效应"等特征事实.同时,实验还得到了一些新的发现,如"期初平均捐献水平较低"、"口头协议效果显著"、"经验分享存在积极作用"和"小组的合作程度存在巨大的差异"等.这些结论说明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可以达到部分公共品由私人自愿提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2017,(1):119-133
作为财政分权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转移支付不仅可以弥补地方财政缺口,而且也是中央激励地方政府履职尽责的重要机制。面对中国社会性公共品相对短缺的现实,转移支付制度能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品供给行为产生有效激励?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纵向的转移支付制度,无论是筹资机制还是分配机制,不仅未能激励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性公共品供给,强化地区间竞争对地方政府支出的约束力,而且超过门槛值的支出补助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水平,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但又背离分权改革要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应实现纵向转移支付向横向转移支付转变,减少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的不利影响,同时避免转移支付筹资和分配分离造成地方政府错误评估支出决策的成本与收益。  相似文献   

13.
王金国 《经济论坛》2012,(6):109-112
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制约,国力总体上还不够强,所以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与城市以及发达国家农村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一方面,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以缩短城乡间公共品供给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在政府财力有限、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拓宽供给渠道,增加供给主体,提高供给效率,即走一条“官民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鉴我国当前城市公共品的供给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城市公共品供给缺乏系统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建设资金短缺、来源渠道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建设规划不够合理,历史账过多;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同时,相应地提出加强我国城市公共品供给的系统理论研究:扩宽城市公共品建设资金筹措范围;进一步开放城市公共品供给市场;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建议.用以提高我国当前城市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来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与新农村的建设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要在“十一五”时期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解决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问题。为此,加强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及其原因,对如何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供给公共品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公共品可以通过集权和分权两种方式供给。纳税人往往运用"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机制表达自己对地方公共品的需求偏好,即需求表达。我国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偏低。在"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程序中,供给决策通常是由上级政府,甚至中央政府直接做出的,然后逐层向地方政府传达,直至基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供给决策具有很强的指令性,纳税人很难参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决策程序,纳税人的真实需求无法在供给决策中得以体现,纳税人进行需求表达的权利"被代表"了。因此,在完善我国地方公共品需求表达与决策的政策选择上:一是构建和完善"自下而上"的供给决策程序;二是拓广需求表达路径设置需求表达机构;三是完善我国户籍制度,以利于纳税人"用脚投票";四是改进转移支付制度,重视需求表达的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新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财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瓶颈,"零税费时代"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提升农户参与新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意愿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基于农户自愿供给的角度,建立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农户在单价段博弈中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过程中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应该采取典型示范、增加农村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存量、发展民间组织、完善农户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实现多主体供给等多方面的激励机制,使农户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着不符合农民需求的状况,并且农民在农村公共品供给评价机制中的地位缺失,他们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参与意识也不强。从村庄制度设计看,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以单纯行政化的方式供给农村公共品,农村自治组织机构之间缺乏制衡机制,农民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因此,必须健全有效的村庄公共品供给决策制度、规范的村庄公共品供给执行制度、有力的村庄公共品供给监督制度、良性的村庄公共品供给协商制度,以保障农民村务治理权利。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新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财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瓶颈,"零税费时代"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提升农户参与新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意愿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基于农户自愿供给的角度,建立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农户在单价段博弈中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过程中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应该采取典型示范、增加农村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存量、发展民间组织、完善农户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实现多主体供给等多方面的激励机制,使农户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20.
区位性因素与公共品的最优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两种区位性因素对地方公共品最优供给(质量与数量)的影响。一类区位性因素为某公共品在城市中所在的区域。分析表明,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公共品的最优质量要小于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公共品的最优质量。另一类区位性因素为某公共品与居民的相对位置(距离),这一因素在具体分析中被转化为使用居民出行半径表示的指标。结论表明,出行半径的增加一方面加大了中间投票人与公共品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使得原先距离公共品较远的居民得以有机会享用该公共品。前一种影响对公共品的最优质量起抑制作用,后一种影响的效果则相反。而公共品的最优质量随出行半径如何变化,将取决于这两种效应之间的比较。本文还根据公共品之间是否存在替代性区分了替代性公共品与非替代性公共品,并分析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公共品受区位性因素影响而在最优质量与最优供给数量上所呈现出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