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构建社会网络、知识吸收能力与小微企业创新成果采纳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调研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法对模型及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社会网络的网络中心性、关系强度、信任和关系互惠性等维度对小微企业创新成果采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网络规模对小微企业创新成果采纳影响不显著;知识吸收能力在网络中心性、关系强度、信任、关系互惠性与小微企业创新成果采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网络规模与小微企业创新成果采纳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共生能量可以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模式分为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股权、契约、信任等共生媒介是共生模式的重要影响因子。从共生媒介入手,采取子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中间性体制组织发育、诚信文化氛围营造等措施,促进对称性互惠共生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机理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形成大小企业的共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共生组织网络是一种威廉姆森所说的"中间性组织",这种共生组织网络的形成,既可以克服企业间市场交易带来的高交易成本的不足,又可以避免企业内部一体化高管理成本的缺陷,从而使企业实现最大的效率收益.企业共生的模式选择不同,其共生效率也不同.本文认为,互惠连续共生是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营销渠道中企业间信任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关系营销在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日益兴起,使得许多企业在与其渠道成员的交换中开始放弃传统的交易导向,采纳关系导向.在这个背景下,信任被认为是建立成功交换关系的关键要素.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概括与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厂商视角的我国企业间渠道信任的一个综合模型和两个具体模型,即集体信任模型和人际信任模型,以及相关的若干命题.  相似文献   

5.
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及社交网络中知识共享行为相关研究,构建了社会资本3个维度影响社交网络知识共享效果的概念模型,选择“知乎”网用户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抓取技术获得354份有效问卷,应用网络分析技术和回归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结构维度与知识共享质量显著正相关,但与知识共享数量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认知维度与知识共享质量和数量显著正相关;关系维度中信任、社区认可与知识共享质量显著正相关,但互惠与知识共享质量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关系维度中互惠、社区认可与知识共享数量显著正相关,但信任与知识共享数量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6.
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及社交网络中知识共享行为相关研究,构建了社会资本3个维度影响社交网络知识共享效果的概念模型,选择"知乎"网用户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抓取技术获得354份有效问卷,应用网络分析技术和回归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结构维度与知识共享质量显著正相关,但与知识共享数量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认知维度与知识共享质量和数量显著正相关;关系维度中信任、社区认可与知识共享质量显著正相关,但互惠与知识共享质量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关系维度中互惠、社区认可与知识共享数量显著正相关,但信任与知识共享数量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书芳 《经济师》2005,(1):182-183
文章从分析网络环境下证券经纪业务的营销优势入手,探讨了网络环境下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的具体对策重新细分与定位目标市场;实施以4C为基础的网络营销;实施共生营销的渠道策略;知识促销锁定客户群体。  相似文献   

8.
知识共享活动是充分利用知识的前提,是知识效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发展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共享活动在渠道关系建设中的作用,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并以电信行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知识共享对于分销商的满意与信任均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在知识共享对于关系承诺的影响当中,满意与信任则起到了中介作用.以上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建立与维系渠道关系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型营销渠道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岩 《生产力研究》2008,(15):128-130
营销渠道是企业开展商品营销渠道依赖的企业内部与中间商所组成的组织网络,在传统的交易营销理念指导下所形成的交易型营销渠道因现代营销环境的改变和关系营销理念的广泛应用,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挑战和限制。文章认为,改革交易型营销渠道,建立以企业文化为指导的文化型营销渠道是一条重要出路,并结合企业文化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构建文化型营销渠道的思想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3,(9)
中小型家族企业关系治理就是依托情感关系、义务关系、信任关系、互惠关系、服从关系等实质性关系来建构委托代理,去分配资源和权益;实现关系治理需要建立科学、公正的用人机制,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与再生机制;选择合适的企业制度文化做引导,引进现代企业文化、人本文化、社会型文化、共生型文化;需要完善外部制度,需要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企业伦理道德的深入、发扬公民精神等。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