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尹有树 《经济师》1999,(10):89-90
人民银行山西省长治市中心支行从1998年起,积极探索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新路子,到今年6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出现了近十年来的最好形势,平均备付率达10.7%,某县11个关门半关门长达十年之久的信用社全部开门营业。1-6月份,各项存款净增额是去年同期的4.04倍,增幅高于全市金融机构平均水平;清收不良贷款比去年同期多5863万元,不良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9.1个百分点;清收利息额是去年同期的1.68倍,多清收2162万元;当年减亏58.8%。1997年末,长治市农村信用社70%为风险社,89%亏损…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农村信用社通过"央行票据置换、贷款呆账核销、加大清收力度"等方式化解不良贷款,存量不良贷款大幅度下降,信用风险压力有所缓解。但是,目前农村信用社隐性不良贷款数额很大,其中新增不良贷款占较高,不良贷款仍然是农村信用社经营中最突出的问题。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是什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马土文 《经济师》2004,(10):279-279
加强农村信用社资产保全机构建设 ,效仿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交由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做法 ,对不良贷款进行内部剥离专管十分必要 ,这样有利于减轻基层社压力 ,降低清收成本 ,有效避免单个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不力的难题 ,有助于锁住新的风险源。  相似文献   

4.
葛伏龙  林咸刚 《经济师》2001,(2):193-193
清收非正常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脱钩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强了行业的自律管理,制订、完善了一系列信贷管理制度,加大了“两清”力度,通过多方努力,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纪律的、教育的各种手段,寻找各种清收渠道,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不良贷款形成原因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职工在“两清”攻坚中思想认识、工作态度、信贷管理水平、经济、市场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信用社系统还有相当一部分贷款和应收利息无法收回。部分信用社前清后增,不良贷款绝对额有增无减,不良贷款率高达百分之五…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状,提出改进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对农村信用社贷款流程的分析,发现农村信用社有内部管理混乱、借款信用环境恶劣、地方政策干预、贷款审核不严格等几个突出问题.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6.
"私贷公用"源于老的财政管理体制和新的信贷管理机制,不仅容易产生经济纠纷,而且,给金融部门的信贷管理带来诸多弊端,应引起金融部门的高度关注。"私贷公用"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给农村信用社贷款清收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  相似文献   

7.
俎宪才  王利 《经济师》2005,(6):139-139
农村信用社改革在2003年8个省试点的基础上,2004年相继在全国展开。据调查,目前未改革的农村信用社都渴望早日获得央行票据。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扭转长期存在的亏损状况。但是,由于获得央行票据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申请票据需要资本金必须达到零,同时制定增资扩股和提高资本金的具体可行计划。兑换时资本金要达到2%,不良贷款必须下降50%。要真正实现票据置换这一目标困难很大。特别是目前增资扩股提高资本金率,存在三方面的困难:一是让社内职工人股难。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以来扩充股金搞过多次,职工人股已到极限,  相似文献   

8.
常士彬 《经济师》2011,(2):203-205
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重、不良贷款多、经营亏损严重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自身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沈义泰 《经济师》1998,(2):71-71
经济较发达地区高风险社如何尽快走出低谷●沈义泰当前,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多年来积累的经营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不利因素也逐步暴露出来:存款增长后劲不足,筹措资金方法陈旧,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0.
葛伏龙 《经济师》2001,(9):223-223
一、当前清收不良贷款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不良贷款清收进度慢 ,效果不佳 ,甚至前清后增 ,究其原因除了客观上国家的宏观经济、市场、贷户信用观念不好等因素外 ,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信贷人员的畏难、厌战情绪 ,严重阻碍了不良贷款的收回。随着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的不断深入和持久进行 ,部分贷款越来越难收 ,碰到的问题、困难和障碍也越来越大 ,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因此 ,造成了部分信贷员畏难厌战。主要表现有 :①对历史遗留的陈欠贷款清收不积极 ,使之成为“千年不赖 ,万年不还”的债务 ,长期挂着。② )人情贷款不敢清收。大凡人情贷款 ,绝大…  相似文献   

11.
仇青芳 《经济师》2001,(12):247-247
一、隐性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一是在清收中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是指不良贷款本息以货币资金净收回。但随着不良贷款的逐年清收和剥离 ,剩下的都是十分难啃的硬骨头。每清收一笔都需付出超常的努力。因此少数行在出现某笔贷款只能收回一部分时 ,首先是收本 ,有的在清收中还不自觉地放宽了还本挂息的条件 ,使利息收回几乎无望。加之上级行的考核也是侧重本金的净压。因此出现了收一块、丢一块的现象。二是在盘活中形成的。今年以来 ,上级行对不良资产清收盘活的考核越来越严 ,与个人收入挂钩比例也越来越大。但不良资产却是越收越难 ,加之社会…  相似文献   

12.
齐跃进  韩秀田 《经济师》2000,(1):130-131
近年来,河南省新野县农村信用联社始终坚持把盘活不良贷款、提高信贷质量作为化解经营风险、增强经营效益的重点来抓,并已取得了显著成绩。1997、1998年分别盘活不良贷款3610万元和4431万元,均居全市农村信用社系统前列,同时全县信用社连年保持了社社盈余。截止1999年9月30日,全县共盘活不良贷款2212万元,较年初下降4.07个百分点,收回利息2937万元,减亏610万元。其中盘活“双呆”贷款1493万元,占年计划的15%,位居全市首位。近年来他们盘活工作的主要做法是:一、建立“两册一帐”,…  相似文献   

13.
周家银  柯玉峰  孙国庆 《经济师》2001,(12):285-285
加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降比工作的监管是今年中央银行和各国有商业很行的工作重点和中心。如何推动这一工作 ,我们就此问题对辖内湖北省蕲春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及不良贷款降比现状进行一次调查。工、农、建、中四家银行普遍反映不良贷款降比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清收实绩与要求差距大 ,清收环境恶性化 ,清收措施不力 ,清收力度不够 ,对存量资产不活都深感责任重大。一、不良贷款降比思考1.优化环境难。信贷资产质量风险的产生 ,跟资金投入的环境有关。当前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环境 ,仍然受到三个主要方面的严重影响和困扰…  相似文献   

14.
陈万强 《经济师》1999,(7):52-5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格局已经打破,非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迅猛,并在金融业中占有较大的份额,但不良贷款也在逐年增加,据资料统计,部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高达80%。显然,如不加强对农村...  相似文献   

15.
焦晋军  陈卫国 《经济师》2003,(10):292-292
我国目前的不良贷款治理工作面临着十分微妙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与几次通货膨胀相伴随的泡沫经济 ,导致巨额不良贷款存量。治理不良贷款是多年来农村信用社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结合基层农村信用社实际 ,就当前治理不良贷款的一些具体问题略陈管见。一、不良贷款界定 :四级分类还是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的界定历来是一个难题。多年来在何谓不良贷款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争论不休 ,目前是四级分类和五级分类并行 ,以四级分类为主。四级分类是从农村信用社角度以贷款逾期不还的时间为主要标准 ,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 ;五级分类是从贷户…  相似文献   

16.
倪育新  闫启忠 《经济师》1996,(11):43-43
对信用社经营亏损的思考倪育新,闫启忠,任春华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农村信用社也不例外,必须以盈利为经营目的,不断提高发展能力。但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面积经营亏损,何谈盈利与发展。所以信用社的经营亏损应引起我们重视。一、亏损的成因分析农村信用社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经营为什么连年亏损,且亏损面大,亏损包袱加重,其症结何在?又有何疗治之良方。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湖南省隆回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剖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山界、三阁司信用社,调查中发现,造成信用社经营亏损的诸多因素中,贷款应收利息大量积淀是导致农村信用社经营亏损的重要因素。一、应收利息大量积淀的三个特点1、积淀额度大。山界、三阁司两信用社1998年度经营一盈一亏,贷款收息率分别为10.81%、6.83%,分别收回贷款利息84.3万元、130.9万元,实现目标任务的117.…  相似文献   

18.
李焱 《经济师》2002,(2):68-68
近年来 ,河南省内乡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农业增收、农村信用社增效为目标 ,切实转变工作职能 ,强化政策引导 ,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同时 ,推进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目前 ,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已超 6亿元 ,较 1 996年行、社脱钩时净增近 3亿元 ,不良贷款占比同比下降 1 0 .8个百分点。1 .位置上高看一眼。县域农村经济的发展靠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的稳健靠农业 ,没有农业的丰产丰收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会成为无源之水 ;没有农村信用社的大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会成为无本之木。这一辩证统一的关系已成为县委、县政府领…  相似文献   

19.
城市信用社虚亏实盈现象应重视李安民近几年一些地方的城市信用社为了逃避交税,采取种种方式转移收入,虚增支出,形成虚假亏损的现象应引起重视。如某市一城市信用社1994年末报表反映亏损4.2万元,但据调查,该社形成了“亏损”存在以下三个非正常因素。1、转移...  相似文献   

20.
谢剑 《经济师》2001,(8):188-188
2000年,广西贺州市农村信用社坚持按合作制要求规范经营,管好用活信贷资金,增加贷款利息收入,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在1999年亏损894万元的情况下,一举扭亏为盈,实现盈利23万元,摘掉了亏损社的帽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