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2月8日,我国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的股票和现金,并承担IBM公司PC系统5亿美元负债的方式,收购了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仔细分析收购协议的内容,我们发现,联想集团除了收购了IBM在全球的PC业务外,更重要的是买到了IBM品牌在PC方面五年的使用权。撇开联想集团收购是否值得这个问题,从IBM的角度看,它把品牌资产变成了财务收益,足以说明品牌具有的巨大价值。20世纪50  相似文献   

2.
12月8日上午9时,此前传言鼎盛的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PC)业务一事终于尘埃落定,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这意味着曾经在1981年生产出全球第一台PC的IBM最终退出了PC市场.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2004,(12):32-35
收购IBM的PC业务,联想欲称雄全球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债务承担的价格收购IBM PC业务的多数股权。有业内人士称,这笔交易对于联想集团来说是一项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事件     
<正>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联想“蛇吞象”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 价12.5亿美元收购 IBM 的全球 PC 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 笔记本业务。 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的变更调整。IBM 高级副总裁史蒂 芬一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 CEO,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同 时,老帅柳传志将彻底退居幕后。 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 IBM 的品牌, 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就使得联想的产品在全球 PC 市 场上具有了最广泛的品牌认知。联想集团也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 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 PC 厂商。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2005,(1):8-8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  相似文献   

6.
收购IBM个人电脑,将打造全年收入约达120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所收购的资产包括IBM所有笔记本、台式电脑业务及相关业务,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不包括其X系列生产线);以及位于大和(日本)和罗利(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研发中心 交易总额为17.5亿美元。联想将向IBM支付6.5亿美元现金,以及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还有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 IBM将持有联想集团约18.9%、的股份,联想集团和IBM将在全球PC销售、服务和客户融资领域结成长期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7.
引言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H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具体支付方式则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而IBM甩掉PC这一该公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富标志性的资产,就像爱迪生开创的通用电气卖掉照明业务,或者迪斯尼关掉动画业务一样,成为一个历史性时刻.自此,IBH彻底转型为一家主要以提供IT服务为主的企业,而联想则强化了自身在PC业务上的竞争能力,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相似文献   

8.
近期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接连不断的并购动作大大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其一,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电信失利。在这次收购中,中国移动14亿美元的出价不敌阿联酋25.98亿美元,从而失去了获得巴基斯坦电信26%的股份所有权;其二,中国第三大石油生产商中海油,以超过美国本土公司雪佛龙20亿美元的价格,竞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其三,海尔公司准备收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公司;……在此之前,2004年9月,上海集团收购韩国双龙卡车48.9%的股份;2004年12月,联想集团收购了IBM公司在全球的PC业务;……跨国并购,犹如鲤鱼跳龙门,有的成功,有的却失败了。个中原委可以套用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名言: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那么,分析这些个案,中国企业,尤其是国字号企业能够从中学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0992,HK)宣布以12.5亿美元并购IBM PC业务以来,关于联想此次并购案前景的讨论和相关报道层出不穷,其中大量报道认为联想并购IBM PC后将面临大规模裁员、IBM PC员工不愿留任、文化如何整合等等问题,似乎昭示着这场跨国并购的暗淡前景。联想集团和IBM有关人员则表示并购后的新公司不会裁员,也不会改变IBM员工原有的薪酬待遇和原有福利。  相似文献   

10.
自联想2004年12月8日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之后,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如何设计一种兼顾本土和国际行情的国际薪酬体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时有发生,例如,2004年9月25日,加拿大诺兰达矿业公司和五矿集团联合发布公告,双方开始进行排他性谈判。谈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五矿集团将以现金的方式,全额收购市值67亿加元(约53亿美元)诺兰达公司的股票,交易金额将超过55亿美金。又例如2005年1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从而组建起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此外,今年还发生了两起不成功的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的案例。一是2005年6月20日海尔集团宣布会同布莱克斯通等私募基金参加美国第四大家电巨头——美泰克公司的收购大战.  相似文献   

12.
《时代经贸》2010,(23):45-45
概况:联想集团于1984年在中国北京成立,是一家全球领先的PC企业,由原联想集团和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组合而成。联想2009/10财年营业额达166亿美元,该财年全球PC市场份额8.8%。联想从1997年以来蝉联中国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并连年在亚太市场(日本除外)名列前茅(数据来源:IDC)。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喧嚣了一整年的IT产业推向了高潮.被称为中国高科技元年的2004年,中国网民人数超过1亿,盛大、前程无忧、腾讯、携程、TOM在线、e龙、空中网、金融界、灵通和九城等十家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股票市场价值总和达到了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徐加  付建彬 《经济论坛》2005,(22):67-68
联想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9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3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相似文献   

15.
云馨 《经济视角》2005,(1):22-27
一夜醒来,中国多了一家500强企业 2004年12月8日,联想以17.5亿美元的总代价(现金6.5亿美元,股票6亿美元,承担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新联想集团在5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新联想的国际总部将迁往纽约,并在北京、美国罗利、巴黎设立全球营运中心。  相似文献   

16.
<正>2004年12月8日,对于中国的 IT 产业来说是个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联想集团将购入 IBM 的全部 PC(个人 电脑)业务,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 PC 市场份额第九位的 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销售额将达到 120亿美元。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看,联想此次“蛇吞象”的壮举,有着 许多可供中国企业学习的成功之处。不管收购成功与否, 这一收购案例都将进入 MBA 教材。 第一,收购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规划。通 过走国际化之路成为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一直是联想集 团孜孜以求的目标,但近年来联想走了不少弯路,拆巨资投  相似文献   

17.
IBM舍硬求软     
相比起IBM漂亮的业绩,其服务器等硬件业务相对较为弱势。甩开包袱、集中优势资源在增长势头良好的业务,已经成为IBM的传统。IBM正努力出售硬件业务,不过却事与愿违。2013年5月,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在价格方而有分歧,联想集团(0992.HK)与IBM就收购后者部分服务器业务的谈判已经破裂。该人士还称,双方未就估值达成一致,目前没有坐下来谈交易细节。据称,尽管磋商已经进行了好几周,但是双方对IBMX86服务器部门的估值仍有巨大差距——联想给出的估值不足25亿美元。在传出联想计划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失败传闻后不久,有联想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表示,收购谈判还在进行中,联想把初步达成的协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为了扩大知名度、追逐更丰硕的利润,热衷于收购全球性知名品牌。但海外并购遭遇各方阻力,步履维艰,很难将外国品牌变为盘中餐。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空手而归,华为放弃马尼可诱人的烙饼。而少数捷足先登者虽然抢先购得海外知名品牌,却出现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的现象。电子消费产品生产商TCL2003年收购RCA和Thomson电视机品牌的损失正在日渐扩大。2005年斥资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并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的联想集团由于策略上的失误,造成其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开始萎缩。  相似文献   

19.
蔡亮 《经济导刊》2006,(11):62-64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热衷于收购全球性知名品牌。但海外并购遭遇各方阻力,步履维艰,很难将外国品牌变为盘中餐。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空手而归,华为放弃马尼可诱人的馅饼。而少数捷足先登者虽然抢先购得海外知名品牌,却出现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的现象。2003年电子消费产品生产商TCL收购RCA和Thomson电视机品牌的损失正在日渐扩大。2005年联想集团斥资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并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但由于策略上的失误,造成其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开始萎缩。难啃的三明治外国知名品牌好比是一块冰冻的…  相似文献   

20.
1月19日,中国网通以5.90港元/股的价格.收购香港电讯盈科扩大股本后的20%股权;去年年末,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及笔记本电脑业务;之前,有上汽集团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目前,中国五矿收购加拿大诺兰达还在谈判之中……中国内地企业正纷纷以大手笔收购国企业,可说是“富贵险中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