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Grubel和Ramkishen产业内贸易指数考察了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并从中选取了市场结构、产品多样化、中美汽车贸易总额和中美汽车工业总产值四个因素,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各因素对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因素对对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均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以产品多样化程度最为显著,市场结构指数次之,这说明,中美两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是两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鹏 《魅力中国》2010,(31):238-238
中国汽车零配件第一次在WTO裁决中败诉,由此揭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促进维护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对策和建议,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加速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要考虑我国产业发展政策的可行性,就应当未雨绸缪,深入研究其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政策的矛盾 3月30日,美国与欧盟共同向世贸组织投诉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政策。这场争端起源于我国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颁布实施的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付杰 《改革与战略》2010,26(8):117-119,143
内江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成为内江的支柱产业。因此,内江已确定要在三年内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的汽车零部件基地。文章通过分析内江目前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快优化内江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引资、加快提升汽车零部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八项发展内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2~2009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对我国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零部件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主要是我国在组装环节和低端零部件的生产方面拥有优 势.通过实证分析发现,FDI是促进我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其...  相似文献   

6.
《中国招标》2012,(42):53
近年来,得益于整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支撑,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呈现五大发展趋势。趋势一:集群化发展将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全国形成了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化,使分工更精细、更专业化、更容易实现规模化,使信息更集中、更快捷,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对中国汽车产业意义重大,自主创新、培养核心技术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必然之道路。通过技术引进加快实现拥有核心技术的目标是目前零部件产业发展采取的主要方式,文章尝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相对完整和可实践的汽车零部件技术引进项目后评价体系,通过对技术引进项目的不断总结、积累和改善来逐步完善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能力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赣州打造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为出发点,先是对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进行阐述和现状分析,接着对赣州发展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政策扶持、产业集群规划、结构优化升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台海两岸ICT制造业的贸易模式及其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台湾1993~2010年的贸易数据对台海两岸信息通信科技(ICT)制造业最终产品和零部件贸易模式进行解析,研究结果显示:台海两岸ICT制造业的贸易模式逐步从20世纪90年代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变为21世纪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一点在零部件贸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最终产品还是零部件,台海两岸ICT产品产业内贸易都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零部件产业内贸易中垂直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最终产品;进一步分析ICT产品垂直产业内贸易中台湾的相对技术优势发现,无论是在最终产品还是零部件垂直产业内贸易中,台湾对大陆出口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均占据优势份额且呈迅速上涨趋势。台海两岸ICT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实证检验表明,两岸ICT零部件的产业内贸易主要是由驱动ICT全球性生产网络发展的垂直专业分工链条的分解所导致,而ICT最终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则主要是由市场规模等需求性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零配件产业的物流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北方经济》2005,(5):23-24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分散、竞争无序和技术水平较低等状况.这些直接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竞争能力.而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就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有着密切的上下游关系,垂直一体化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体制直接影响其发展的规模,长期处于条块分割的格局导致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无序竞争.  相似文献   

11.
产业内贸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区域产业内贸易发展必然带动成员国贸易结构调整,夯实经贸交流基础。目前,双边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较低;在产业内贸易发展过程中,垂直异质型贸易发展较快,且呈现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采取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This short note revisit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tra- and inter-industry trade by using the Grubel-Lloyd formula as a measur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to the country??s manufacturing trade (sections 5?C8 of the SITC) where each industry is the four digit classification. Measures for a country??s total trade, as well as its bilateral trade with specific countries are utiliz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tra-industry trade dominates trade among the OECD countries, while inter-industry trade dominates North-South and South-South trade.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印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分析发现,首先,从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制成品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的模式为主。其次,从动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的贸易增长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能纠正贸易不平衡性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找到更能真实反映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王正明  陈琳 《特区经济》2011,(11):241-243
机电产品一直在两岸货物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深入研究两岸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和特征能对促进两岸贸易提供参考,两岸机电产品贸易中既有产业内贸易形式也有产业间贸易形式,但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近几年贸易增长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增长带动;两岸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呈垂直型,水平型有待提高。今后两岸侧重提升产业内贸易水平,促进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向水平型转化。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net exchanges of skills embodied in intra-industry and inter-industry trade for the UK’s trade with some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We also separately measure the net exchanges of skills embodied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 (IIT). We find that there are substantial factor exchanges involved in IIT, implying that traditional factor content studies may have seriously underestimated the actual factor content of total trade flows. This means that the adjustment effects of IIT may be greater than is often presumed. We also find, in line with theory, that vertical IIT involves similar net exchanges of labour of different skills to that of inter-industry trade, while horizontal IIT involves much smaller net exchanges of skills. JEL no. F11, F14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中美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洛伊德产品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产品分散度指数研究了1996~2010年期间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贸易紧密程度加大,大宗农产品呈现越来越明显的产业间贸易趋势,高附加值农产品向产业内贸易发展;同时,中美农产品在出口市场、出口产品结构方面竞争激烈。未来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将以竞争为主,互补为辅,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7.
We provide a systematic decomposition of world trade using harmonized bilateral flows at the most available detail (some 5,000 product categories), into three trade types: inter-industry, intra-industry in horizontally and in vertically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The analysis is diachronic and considers country pairs such as France-Germany, United States-China, Malaysia-Singapore, or India-Nigeria. We show that the increase in IIT at the world level is due to two-way trade of vertically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We find France and Germany having the highest share of IIT in their bilateral trade among all country pairs in the world. In value terms, the most important bilateral IIT i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Recently, speci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industry trade), has recovered, due to the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of emerging economies in world trade. JEL no. F14, F15  相似文献   

18.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美国普查局贸易统计数据,计算了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贸易特化指数,然后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总体属于产业间贸易。文章最后提出了在中美间培育垂直专业化分工、增加从美国的中间产品进口规模和敦促美国放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要素禀赋的差异性正在弱化,规模经济日趋重要,大多数产品为满足国家之间不同购买需求日趋差异化,技术变化也不断向各行业渗透。双方在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探讨形成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以及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有利弊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