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ESDA的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夏永久  朱喜钢  储金龙 《经济地理》2011,(9):1427-1431,1438
采用2003—2008年安徽省61个县(县级市)的综合竞争力评价数据,运用ESDA方法,揭示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全局和局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综合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类似的县域在空间上趋于集中,整体呈现非均衡发展特征,并具有进一步加剧态势;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局部空间格局发生较大转变,发达县域由原先集中式分布于皖江以南逐步转向皖北、皖中和皖南,空间形态趋于分散,欠发达县域则由分散转向集中,在皖南山区形成大面积"块状"格局;县域综合竞争力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受到经济因素和行政因素的较大影响,边缘化特征以及"俱乐部趋同"现象在县域综合竞争力空间格局演变中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MoranI空间自相关统计方法研究了1952~2008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数值分布和空间分布状况。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长期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都没未出现俱乐部收敛的现象;邻近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对收敛性;无论就数值分布还是空间分布而言,经济体制变迁均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演进趋势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究了在中国加入全球经济循环的背景下东北工业的衰退现象,并利用1987—2015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分解了东北工业的区际贸易和产值。研究发现:从区域联动视角来看,我们通过对东北工业区际贸易中增加值份额、互动和流动形式等指标的动态研究,证实了东北工业在国内价值链上被边缘化这一事实;从空间依存视角来看,东北工业表现出“生产—消费”自循环特点。此外,东北与国内其他地区在工业生产中呈现出强烈的“溢出不对称”现象及“高敏感低分散”特征,反映出东北工业在国内价值链上的弱化趋势。经验研究表明,在国内价值链上被边缘化这一问题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东北工业衰退和“振而不兴”困境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作为推进"互联网+"战略的重要产业,软件产业已经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利用引力模型、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软件产业的空间联系、演化特征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空间联系强度整体上逐年上升但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京津和江浙沪间核心位置互换、极化与扩散并存且有阶段性侧重两大特征;存在空间联系的冷热点集聚现象且集聚区"先极化后扩散";省域间空间联系从"核心化"的简单网络结构发展为"去核心化"的多层级复杂网络结构;软件产业空间联系正向影响本地经济增长但会通过跨域虹吸效应负向影响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建议将软件产业发展重点从人才转向所服务的产业,为目标区域产业提供特色化的软件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耿虹  李彦群  范在予 《经济地理》2019,39(11):183-193
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乡村旅游经济的重要业态,我国农家乐表现出显著的东、中、西区域非均衡发展差异格局。以浙江、湖北、四川3省为研究样本,基于网络数据平台爬取农家乐空间信息,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综合比较农家乐地域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3省农家乐均呈凝聚型空间分布状态,但空间集聚格局与均衡指数具有显著的省际差异;其中浙江省农家乐呈网络状均衡集聚;湖北省农家乐点状集聚于武汉、宜昌等市,省域分布不均衡;四川省农家乐团状集聚于成都平原,省内空间分布较均衡。进一步探讨省际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发现区域政策供给导向是农家乐空间集聚的驱力,高经济水平是农家乐规模扩张的基础,完善的设施供给是农家乐空间分布的外部依赖,山脉与平原地貌交错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则成为农家乐集聚的沃土与温床。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体系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放  吕靖 《经济地理》2019,39(11):33-40
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关联维数等方法,揭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体系时空格局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规律,对明确港口投资环境、规划港口布局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①沿线港口分布格局具有空间相关性,集装箱吞吐量差异逐渐缩小,空间格局呈现边缘化特征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港口体系集装箱吞吐量重心由欧洲逐渐向亚洲转移,尤其向东亚和东南亚转移。②基于空间和时间距离的港口群间的关联性均逐渐增强,且时间关联性增强更明显,演化过程更复杂;港口群间时—空关联程度并不完全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③总体上港口体系出现了层次化分布格局,且部分港口群内出现多枢纽或多门户港口;港口群间联系呈现网络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工作出现弱化、淡化、边缘化、口号化的现象。要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就必须认清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理清思路,准确定位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位置,拓展新途径,才能不断开拓务实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山西省人口普查资料和GDP数据,利用地理集中度、ESDA以及区域重心方法,分析了2000-2010年经济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区域整体和区域内部对经济与人口空间关联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经济分布格局有较大改变,但由于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以及人口流动的滞后性,人口分布格局几乎不变;人口与经济耦合程度在资源型地区与非资源型地区出现极化现象,人口与经济不协调程度加剧的县域增加,并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整体来看,2000-2010年山西区域均衡发展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1990-2000年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演变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媛  许学强  薛德升 《经济地理》2007,27(2):250-255
首先分析1990—2000年间广州大都市范围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差异,发现区际绝对差异减少、相对差异增加,人口相对面积的空间分布集中性减弱;空间分布从第一、二圈层向第三圈层外推。然后在主要圈层的街道层面划分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演变为五种地域类型强减少区、强增加区、减少区、增加区和变化不大区。10年间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和演变一方面跟分区/市产业、就业、投资等经济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也与低成本居住空间供给有密切关系。而经济和社会因素背后是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壁垒、住房供给和社会福利的二元性等更深层的体制和政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西方戏剧的边缘化是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一直蔓延到目前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戏剧的边缘化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戏剧在整个西方文化中的边缘化,戏剧连同文学等等从西方文化的中心走向了边缘;二是戏剧在各艺术门类中被边缘化,特别是影视的崛起,使得戏剧内涵大大缩小,仅仅沦为观众与演员的交流地;三是戏剧文本的边缘化,使得戏剧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刘卫东 《经济地理》1993,13(2):10-14
1 经济重心地域迁移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反映经济重心,顾名思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平衡点。它既可以看做是区域内各个经济中心对区域经济辐射的合力作用的平衡点,也可以看做是区域经济各个部门的经济重心的空间叠置平衡点。它的位置可以用几何作图及数量指标计算确定。其位置的空间变化,即所谓的地域迁移,在经济发展初期,生产力水平低时,可用人口的分布变化来反映;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城市在区域经济中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也可以用城市的分布重心反映。为准确计量,常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或工业总产值的总量、人口平均值或单位面积平均值等经济统计指标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引力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金融空间联系特征,进一步引入金融势能指标建立金融势能经济增长模型,通过空间计量技术探讨金融空间联系与经济增长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金融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分布格局变化显著,从简单的一体化"线型"空间网络结构发育成复杂的区域化"三角型"、"网络型"空间网络结构;金融势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势能空间集聚现象变化显著,进一步向苏南演化,呈现出区域集聚态势;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金融空间联系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效应促进本县域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空间溢出促进其他县域和全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2014,(25):78-79
2004年,龙城街道五联社区迈开“村改居”的改革步伐,随后紧紧抓住北通道、友谊路等交通干道开通的历史机遇,变边缘化劣势为优势,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发展空间.如今五联社区的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社区经济稳步增长,市容环境逐渐改善,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地处龙岗区西北偏僻位置、辖区五分之四的面积为山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是龙城街道五联社区所面临的现实.但社区领导班子不等不靠,紧紧抓住北通道、友谊路等交通干道开通的历史机遇,变边缘化劣势为优势,积极稳步地推进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城市女性就业的空间分布——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流  黄春晓 《经济地理》2008,28(1):105-109
女性就业问题是当前重要的城市社会问题之一,但目前从空间的角度对女性就业问题进行探讨的研究很少,忽视了就业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文章以南京为例,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了女性就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行政管理业的女性就业在城区和郊区的空间分布和分异状况,并总结了女性就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即:在宏观空间层面上的中心化与在微观空间层面上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15.
以实地调查的南阳市83个农业型专业村70多个属性数据为依据,利用ArcGIS软件予以空间可视化,可得如下结论:在农业型专业村属性方面,产值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类型以蔬菜种植、养殖为主,销售市场主要集中于省域内部,国内市场也占有一定比重;在专业村发展的时间演化方面,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产业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在专业村分布的空间变化方面,由最初的最适宜农业区向山区、城区方向转移,并具有行政边缘化的特征,可以用空间界面理论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16.
以环洱海地区为例,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Voronoi图及基于地理网格的景观格局指数系统分析高原湖泊乡村聚落位置—规模—形态空间分异特征,并引入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探测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高原湖泊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呈显著集聚分布特征;洱海西侧的集聚程度高于东侧,密度较大的聚落集中分布在洱海西侧、北侧及东北侧,密度较低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洱海东侧。(2)网格微观视角从位置—规模—形态刻画高原湖泊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特征更清晰;聚落位置受洱海湖泊中心辐射作用明显;聚落规模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C型”结构,规模较大的聚落集中分布在洱海东侧及南北两侧区域,并呈团块状;聚落形态相对规则,结构不复杂。(3)高原湖泊乡村聚落空间分异驱动因素体现出聚落较强的“人—土—地—水”的共生关系;乡村聚落位置和形态的空间分布主要受高程、坡度等自然环境因素和距耕地、水域距离等区位可达性因素的影响,而聚落规模受GDP及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更明显。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协同增强效应,其中,自然环境和区域可达性的交互作用对洱海乡村聚落位置和形态特征影响最为突出,区位可达性和社会经济的交互作用对乡村聚落规模特征协同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分布与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的增长;然而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人口的总量上,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状况同样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重大。应当把人口分布问题提到与人口总量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主要探讨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人口分布的变动和经济聚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中国人口合理分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外部性、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空间自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的运用使我们可以就空间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地理分布进行有效的分析。本文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增长β收敛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框架,采用1978-2005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对β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考虑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因素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丽 《经济地理》2014,(3):106-113
基于广州第二次经济普查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数据,运用赫芬达尔指数、信息熵、区位商和空间分析法对广州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是高度集中在CBD,并有沿交通主干线向外扩散的趋势,初步呈现郊区化现象,导致多中心城市出现;六类生产性服务行业在全市的集中程度各不相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在广州城市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各行业自身的区位特性和外部的市场经济导向、政府规划政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导致了城市就业次中心的出现并有力地促进城市中心向外蔓延,但对多中心城市发展的影响还很弱。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构建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测度,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来源,利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2011—2018年,中国区域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4大板块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呈非均衡性和渐进演进态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除东北部外,全国和其他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且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和东北部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趋同,但收敛速度不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