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引力模型、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剖析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与区域金融耦合协调的空间联系特征,并在多维邻近视角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耦合协调空间联系格局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整体上,区域创新与区域金融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升,空间形态由多核心模式转变为组团模式,呈现高集聚特征,但两者发展错位及层级差距现象仍凸显。②空间联系在省级尺度的空间异质性较强,总量呈现"下游高—中上游低"的分布趋势;在地市级尺度,网络交织形成"三大组团型"的发展模式,复杂化与协同化趋势明显。③多维邻近效应明显,区域创新与区域金融的耦合协调在信息通道下更具比较优势,与此同时,基础驱动力(工业基础),核心驱动力(政府驱动、产业驱动、智力驱动),外在驱动力(区位优势、开放优势)等多重因素综合驱动耦合协调及其空间联系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基于金融科技企业投资数据构建区域间的金融科技空间联系网络,运用趋势面分析、模体分析方法、网络中心度以及网络社团发现算法分析网络的全局特征与结构特征,并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探究金融科技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金融科技本地关联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显著,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不平衡性,外部关联网络演变逐渐复杂,呈现出由区域中心型网络逐渐向均衡型的复杂网络结构过渡,覆盖广度也明显提升。(2)省级网络与市级网络具有一定结构异质性,拥有关联趋向性的模体是金融科技空间联系网络的重要组成结构。网络社团发现有金融科技企业投向超越地理约束的投资模式转变。(3)网络自组织效应、节点属性效应、多维邻近效应均是影响金融科技网络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30个空间单元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前沿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了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旅游金融效率时空格局特征,并在空间关联检验基础上分析了旅游金融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时间序列上,长江经济带旅游金融效率核密度曲线均为单峰分布形式,呈"N"字型波动特征,旅游金融效率随时间推进而不断提升;空间格局上,区域中心城市的旅游金融效率多为高层级,中心城市邻近地区因受到核心城市涓滴效应而处于较高层级,圈层状结构明显。②旅游金融效率值存在明显空间依赖性,且其集聚程度整体上随时间推进不断增强,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特征。③经济发展、交通可达性和产业结构对本地旅游金融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而信息化水平对邻近区域旅游金融效率提升的"溢出红利"效应显著,交通可达性对邻近地区旅游要素的"虹吸"大于"溢出",呈现负向外部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重视创新风险引发的投资损失,是提高科技金融服务质量的关键。武汉城市圈作为中部崛起战略高地以及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科技强区建设、金融体系升级、高技术产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结合Undesirable-SBM模型、标准差椭圆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对武汉城市圈9座城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剖析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效率空间格局、时空演变及趋同演化。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科技金融效率均低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表明忽略创新风险会高估科技金融效率水平;(2)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效率均以武汉城市为重心且未发生迁移,城市科技金融效率"西北—东南"分布格局较为稳定,标准差椭圆范围逐渐扩张;(3)城市科技金融效率偏向上转移,演变路径受原有状态影响较大,且较难实现跨越式升迁;(4)考虑空间滞后项的空间马尔可夫链结果显示,邻域类型对城市科技金融效率状态转移影响显著,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近邻效应,即转移方向与邻近城市类型基本保持一致,呈现"高高趋同,低低趋同,高拉动低,低抑制高"的空间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长三角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空间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二者指数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并形成倒U型空间分布格局。然而,两指数空间重心呈现反向演进态势,且重心偏离度持续扩大。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全域上的低水平空间集聚特征与局域上的非典型空间分布格局。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发展加速与经济增长放缓形成了鲜明对比,二者的空间匹配程度与空间相关性减弱,应当警惕金融资源游离实体经济,形成经济的"脱实向虚"。  相似文献   

6.
《经济地理》2021,41(4):38-47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区域与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合理、协调的创新网络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质量。基于广东省域,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地区,以及地级市等不同尺度,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重心分析、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增长率、基尼系数等定量指标,对2000—2018年广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城市创新联系强度、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域城市创新发展水平的涓滴效应存在空间近邻效应,省域内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双核心"结构;(2)省域尺度下的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呈现异质性,非均衡发展特征不断固化,表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3)省域内城市创新联系轴线多等级结构突出,珠三角地区逐步演变为全省创新联系网络的核心地区;(4)省域城市创新网络呈现明显的"圈层式"结构,创新网络致密性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20,(1)
在"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群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城市群经济联系正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引擎。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引力模型,从城市规模划分和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两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京津主导的"双核"式城镇体系一直是支撑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格局,同时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日趋紧密,空间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中心—外围"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分析全国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经济带的空间划分方案。进而,以黄河经济带地级以上中心城市为样本,通过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时空格局分析,并与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对比,深入解析了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规模等级、职能定位及其空间体系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空间分布较为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大区域京津双核吸引,小区域省会中心带动的空间格局。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能力与空间经济联系之间呈现高度的空间耦合关系,说明中心城市服务能力是其对外经济联系强弱的综合反映。京津两市的全域性中心服务能力尚有很大不足,服务辐射较多局限在邻近的周边区域,对中、西部广大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小。与长江经济带相比较,黄河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黄河航运功能不足,东西横向经济联系相对较弱,横向陆桥通道建设对黄河经济带长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化技术和金融产品相互融合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对区域技术创新收敛演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系统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分析了数字金融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非线性特征.结果 显示:中国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技术创新表现出α收敛的基本事实,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驱动区域技术创新β收敛,且这种驱动效应存在区域异质特征,其驱动功效主要体现在强监管城市、西部城市和三线城市;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资本要素扭曲、提升劳动力技能和刺激市场需求间接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发展;在产业升级和政府支持门槛的约束下,数字金融发展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功效存在边际递减趋势,而在人力资本和金融规模门槛的约束下,数字金融发展的驱动功效呈现边际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10.
傅鹏  张鹏  周颖 《财经研究》2018,(2):115-126
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农村贫困的空间集聚效应和金融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不管是采用地理距离权重、经济距离权重还是嵌套权重,农民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和医疗贫困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向关联,意味着贫困分布呈现典型的"穷-穷"集聚特征,这一分布特征实际上从贫困角度验证了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对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农村金融发展不仅具有直接的减贫作用,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发挥间接减贫作用,且这种溢出效应带来的减贫效果比直接效应更为显著.对医疗贫困等公共服务上的贫困,其改善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支出和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文章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从多维视角重新审视农民面临的贫困问题,为"十三五"实施全面脱贫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11.
杨水根  王露 《经济地理》2022,42(1):127-134+175
加速县域流通产业发展是巩固产业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湖南省武陵山片区37个县(市、区)2001—2019年数据,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索了县域流通产业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县域流通产业总体规模扩大但区域发展极不均衡,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流通经济联系度(量)不断上升,"增长极(冷水江)—最弱极(古丈)"特征明显;流通产业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性,局部集聚态势减弱但两极分化明显;劳动力、技术进步、政府扶持和城镇化对县域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市场需求的促进作用有待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本对周边县域流通产业发展产生负外溢性。  相似文献   

12.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抓手。应用产业结构相似度和修正引力模型等研究方法,从微观企业视角对张江示范区22个分园的产业结构特征和空间经济联系格局进行刻画与分析,结果发现:①张江示范区22个分园产业结构差异明显,第二、三产业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布局形态,分园间产业同构程度总体较弱;②张江示范区各分园区空间联系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以空间弱联系和一般联系为主导,较强联系和强联系数量较少;③张江示范区已形成“一主(核心园)”、“三副(杨浦园、闵行园、金桥园)”为核心的空间经济联系格局,而奉贤园、临港园、世博园、静安园、崇明园在整体空间联系网络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促进作为多中心创新区域示范区协同发展,需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园区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打造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和创新集群;聚焦边缘性分园发展,优化示范区空间网络结构;着力强化沪西南创新带的互动联系,对接杭州科创大走廊,促进长三角创新创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一连串事件"逻辑阐述的视角,通过构建多变量回归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进行了系统性的再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素的作用大小依次序排序为: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水平、对外开放中资本流动性、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农村物质存量水平、财政支出力度。这些因素可解释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93.1%。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阿里研究院提供的2015年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测度指标,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变差函数、因子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山东省86个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整体较低,空间分异格局鲜明,呈现出由山东半岛向中西部地区递减的特征。(2)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形成了稳定的空间集聚结构,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青岛、烟台、潍坊等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临沂、菏泽、德州等地区。(3)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电商应用指数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相关性的影响,网购指数的空间变异受随机成分的影响较大。(4)城镇化、经济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回归系数的平均值看,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城镇化水平、经济与信息化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交通与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加快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德地图提取的POI数据共计250522个兴趣点,运用核密度方法,对我国金融业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业等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从金融产业整体还是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来看,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半壁始终占据显著优势;②金融产业集聚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北京、上海始终处于高集聚区;③影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产业集聚的主要因子不同,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源、信息流动、规模经济、政府行为等因子的作用逐渐凸显,城乡居民储蓄、工业化水平等因子的作用逐步减弱;④不同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呈现了增强关系,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没有出现减弱和独立的关系。2010年,对外开放水平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2016年,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比较均衡,人力资源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登记系统的金融机构微观数据,综合运用NNI、Ripley’s K函数和空间热点聚类等方法,研究1998、2008、2018年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格局、集聚特征及热点分区,采用泊松回归模型研究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分布不均衡,金融机构总体和细分行业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2)空间集聚程度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金融机构的热点区主要集中在郑州—焦作—新乡和邯郸—邢台—安阳为核心的集聚区。(3)城乡居民储蓄是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集聚的核心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外交通联系、政府行为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科技投入、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较弱。(4)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一致,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金融业倾向于布局在高等级城市,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影响,其金融机构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城市群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工商注册时间界定创业企业,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2005-2018年黄河流域知识产权产业创业时空分布演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知识产权产业创业规模和创业活力均有大幅提升,其中,创业规模的空间差距持续扩大,创业活力的空间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发展趋势;②创业规模和创业活力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东高西低格局,创业活力的集聚特征比创业规模更显著,高值区域集中分布在典型城市化地区;③市场规模、工资溢价、创新水平、创业资本可获得性对知识产权产业创业规模和创业活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富裕程度对创业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些影响机制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性,并且在流域中下游地区的作用效果更突出。基于此,提出未来黄河流域需着力打造创业增长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协调推进上中下游创业型经济发展,将知识产权创业作为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新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从技术推动力、市场拉动力、管制推动力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理想解法的动态评价方法、熵值法和“厚今薄古”归一化法对中国内地30个省市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进行评价,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重心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演化进行综合研判。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水平不高,区域间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正空间自相关,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态势显著;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重心落点集中在河南省南部地区,与经济重心和高技术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具有相似性,且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相较南北方向更大。最后,提出各地区应制定针对性策略,构建区域绿色创新网络,搭建企业、政府、高校、市场等多方力量参与的绿色创新环境平台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深入分析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风险投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创新创业与企业发展、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水平。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03-2018年我国“一带一路”沿线139个城市风险投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沿线地区的风险投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呈现为沿海高、西部低的分异格局;②风险投资的全局自相关系数均为正,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③风险投资机构数、国家高新区数量、风险投资退出、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财政科技支出对区域风险投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环境污染对风险投资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ESG投资理念逐渐获得认可,沿线地区可以通过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促进风险投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文彬  马歆 《技术经济》2020,39(6):109-118
基于复杂网络研究的视角,以城市群生态效率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科技投入及网络特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利用30个城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原城市群生态效率,基于地理引力模型构建城市群生态关联网络,获取城市个体网络特征指标,并分析城市科技投入和网络特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①中原城市群生态效率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表现出"一体两翼"的空间分布态势;城市生态效率水平个体差异显著,且差距不断扩大。②城市群网络连通性较高,整体网络密度先升后降;郑-焦-洛-新等构成城市群的核心极,接近核心区域的城市生态水平较高;城市个体中心度差异较大。③科技投入、接近中心度对生态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投入与接近中心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且呈现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率也对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外资利用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