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学经济规范探微郭剑雄郭新年一、经济:道德与政治天平的称量物儒学经典之一《大学》,在其开篇展现出这样一段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相似文献   

2.
善经营管理者当精于运筹之法,而运筹之法则在于因势(事)制变。企业经营决策所以要经五事、较七计,不外通过察形势之利害,较计策之得失.以便于因势利导,顺势趋利抑或以迂为直,变患为利,达到能制于形势而不为形势所制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筱陈 《宁波通讯》2011,(9):62-62
听提醒者清醒,应当为我们所记取。提醒有利清醒,做到清醒必须肯听和善听提醒。 肯听提醒,展示一种襟怀,一种修养,表现一种谦逊;善听提醒,表现一种能力、一种水平。一个善进者应当是一个肯听善听提醒者。听提醒是广开言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古称四塞之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因素,造就了四川这个西部"天眼"、生命盆地、天府之国。成都武侯祠有副著名对联,也称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说明四川的特殊性。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与四川代表团座谈时指出,四川前途非常光明、前景非常广阔,要继续当好西部大开发"领头羊",走在内陆开放  相似文献   

5.
何静 《宁波经济》2004,(B07):45-47,37
从心体的内涵、心体的存在状态和心体所表征的境界看,王阳明四句教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援道入儒,是对道家智慧的融摄。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84年前的 5月 4日 ,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 ,科学和民主的精神不仅成为批判封建思想和制度的武器 ,而且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执着追求和理想 ,成为强国之道、固国之本。今天的读者 ,也许很少有人读过科举时代必学的《四书》、《五经》了。《四书》中《大学》曰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  相似文献   

7.
石贺臻 《改革与开放》2013,(8):87-87,91
孟子首倡的性善论作为儒家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虽提出人性是善的,但性善的扩充还要靠本人的主观努力和后天的习染熏陶,因此孟子也十分重视环境和实践的作用。准确理解和把握孟子性善论思想对我国的德育建设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日本民族忠诚意识的特征在中国儒教的道德意识中,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美德,尤以仁为最高。在日本的儒教道德意识中,以“忠诚”为最高美德,而中国儒教却只有“诚”的概念。所谓诚,“真实不欺、思求真实”。中国儒者把“诚”放在一个体系内论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就是说,1.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体系中,诚是个重要环节;2.能治国平天下者,  相似文献   

9.
孔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一支部队,如果士气衰竭,战斗力也就殆尽,即使武器装备优良,兵将众多,也难免失败之厄运。所以一个好的将领,他们都深深懂得“为将之道重在治心”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柳蓝 《中国高新区》2009,(6):119-119
很短的故事,却有很深的哲思。东风,是"借"来的;成功,是"借"来的。善借者,身边处处是机会;善借者,人生处处是美景。  相似文献   

11.
在经营活动中.要善于把握消费者心理规律,注重从心理上征服对方,以情感人.使消费者心甘情愿做出购买举动。本文撷取诸例海外企业攻心“手段”,以供广大企业经营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基本思想是“为政以德”,他不满于当时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状况,一心要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孔子的基本出发点是:只有把政治统治建立在道德教化的基础上,才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自觉从善,走上正道;而依靠法制、刑政,百姓虽然可以不做坏事,却不会有知耻之心。从上述基本观点出发,孔子提出了一系列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3.
侯燕 《现代乡镇》2012,(4):60-61
《礼记·大学》中有一段话:“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帝王.爱舞文弄墨、能书善画者不在少数。他们当中。有的是在“帝王培训班”上受到了严格教育,有些则纯粹是附庸风雅。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统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徽调查队系统干部职工,按照总队党组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安徽调查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谋划,周密安排,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奋力开创安徽调查工作新局面。古人说:善弈者,谋势;善谋者,顾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句话告诉我们,远谋方有深韬略,智者善谋度大势。  相似文献   

16.
鲁焕清 《宁波通讯》2012,(14):67-67
(十)一切皆无是个省心省力的办法,甚至连偈语也不必去写,宇宙就像人出现之前和灭绝之后那般寂静,浑然一体了无差异……一切都无,佛与佛法倒要去求助什么?……所以神秀的偈语,我以为更能体现这种精神,“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这是对身与心的正视,对罪与苦的不惧,对善与爱的提倡,对修与行的坚定态度。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08,(8):I0004-I0004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诜“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形象是和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密不可分的。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古今中外名家多有论述。我国古代就曾有天地君系师的说法。“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荀子新注》第310-311页)北宋胡瑷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孙培育《教育名言集》第4页)在我国,“师如父母”的说法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外国学者加拿大沃尔雅尔大学珀金教授对教师的作用有一段生动的比喻:“教师是钥匙,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情省力》2005,(5):47-47
程大位(1533年-1606年),字汝思,号宾渠。程大位出身于小商人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据《程氏宗谱》记载,他“精于古篆,善算数”。少年时随父经商,足迹遍及吴楚地域。在商务往来中,切身感到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决心编撰一部简明实用的数学书。于是,行商之余,他遍访当时数学名家和珠算能手,同时,不惜重金以购求遗书,悉心攻读获得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并搜集了大量我国古代的数学难题和计算方法。40岁以后,毅然弃商归里,专心著书。1592年,程大位经过近20年的刻苦钻研,终于完成了影响深远的《算法统宗》一书,  相似文献   

20.
老子在《道德经》中给出善的定义,论证善与不善的辩证关系,将善与不善统一于道的运行之中,指出要善待不善者,避免犯世间最大罪恶,人应无欲或寡欲。善与不善作为客存在物均有其价值所在,都应得到善待,但这种善待并不是绝对的,要受到"契"和"兵"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