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知识产权竞争将逐步成为国家之间的主要竞争.知识产权战略则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时所必须实施的发展战略.日本和韩国是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较为成功的国家,其通过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对本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创新.考察日本和韩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将为新疆乃至我国新一阶段知识产权战略内容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借鉴.在今后的实践中,应注重将知识产权切实上升至战略高度,针对新事物及时完善现行法律制度,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资源分配和利益平衡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还应注重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创新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林 《经济经纬》2006,98(6):81-84
知识产权战略在国外的研究与实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美国、日本、韩国非常注重视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运用,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0%以上,知识产权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国于2005年1月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领导小组,2006年底即将启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计划。文章主要对国内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迪。一、国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利用等几个方面。在Rom er(1990)研究的基础上,经济学家探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在…  相似文献   

3.
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是一个包括知识产权创造、利用和保护在内的连续过程。本文对韩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模式进行总结,对韩国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韩国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以学  王君 《经济纵横》2007,(12):66-69
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是一个包括知识产权创造、利用和保护在内的连续过程.本文对韩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模式进行总结,对韩国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技术型跨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技术型跨国企业的重要竞争战略,企业在实施该战略时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动因。分析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战略及其他职能战略的内在联系,揭示技术型跨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在动因;分析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的变化、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揭示技术型跨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外在动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而农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其核心。资产评估行业担负着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任务,即为农业知识产权提供公允价值参考。本文研究了农业知识产权评估的特点、目的和方法选择。以期为农业知识产权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性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必须将知识产权战略贯穿整个管理工作的始终.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引入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界定了知识产权战略性管理体系,分别论述了其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8.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云 《经济与管理》2005,19(10):83-86
系统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无不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系统论视角下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呈现复杂的系统交织关系。它既是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企业战略的一个子系统;并且其本身是一个包括版权战略、商标战略、专利战略、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等相对独立又彼此交融的子系统构成的系统整体;同时,它又可具体分为导入、管理与释放等战略阶段。运用系统论方法,有助于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准确科学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比较国外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自身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君 《时代经贸》2006,4(11):3-4
美国、日本等国家在通过推行知识产权战略,使其知识产权领域保护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他们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对策以及在知识产权领域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和重要的启示,旨在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专利战略基本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专利战略的定义 1.城市专利战略的主体。吴汉东教授曾撰文指出:知识产权战略从主体的角度看,可以包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地区知识产权战略、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四个方面。吴教授提到的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对我们定义城市知识产权战略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作者认为在城市专利战略首先是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一部分,其次,城市专利战略的主体应当是城市所在的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1.
2008年6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奋斗目标[1]。此后的几年广西知识产权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广西知识产权的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对广西知识产权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广西知识产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并由此提出广西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性不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同,国家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也应该不同。按照知识产权领域重要性-能力分析矩阵,我国的知识产权领域可分为四个部分:强势重点领域、弱势重点领域、弱势一般领域和强势一般领域,根据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应分别采取进攻战略、突围战略、防御战略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统领下,各地纷纷出台新政,力推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并取得一定成效。在各地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被忽略了,即对地区知识产权形象进行研究与建设,从而导致某些地区知识产权实力富裕与知识产权形象贫困同时并存的现象。地区知识产权形象与地区知识产权战略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而科学地评价地区知识产权形象是设计和塑造地区知识产权形象的前提与基础。它涉及到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界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创造是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基于2000~2009年的省际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格兰杰检验、协整检验、混合效应模型对全国及东、中、西部的资本投入、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知识产权创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开放经济对知识产权创造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5.
各国政府为了实现知识产权战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普遍制定干预政策以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基于我国国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应逐步“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价值取向应逐步“从安全优先兼顾效率向效率优先兼顾安全转向”。基于以上两个“转向”,进一步从制度、政府、信息、技术、风险5个层面重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6.
依据《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探讨影响知识产权发展的5大因素。通过对《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14》的指标进行分类,计量分析中国内地31省市的截面数据,得出影响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知识产权创造(创造质量)和运用(技术市场交易),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司法保护能力)、管理(企业创造潜力)和基础能力建设(创造环境)对知识产权发展有较大影响。构建了以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为目的的知识产权发展概念模型,提出了促进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日两国知识产权战略: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美日两国均是成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典范。美国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创造国。日本依靠知识产权战略,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经济、科技强国。本文对两国政府知识产权战略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政策协同失灵制约着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以知识产权政策为研究对象,解析了知识产权政策协同内涵,运用政策系统理论,将知识产权政策系统分为知识产权政策主体子系统、知识产权政策客体子系统、知识产权政策运行子系统,并运用协同学理论分析了知识产权政策复杂系统的协同机理。旨在认识知识产权政策内部协同演化规律,推进知识产权政策与产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国防知识产权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是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国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有效拓宽军工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国防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过程中大量资金需求与单一融资渠道的矛盾,提高国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基于军民融合战略,从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着手,剖析国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目前体制下的制约因素,通过对国外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建设的研究,构建我国国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总体框架,阐述所涉及各机构、部门的职责,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释放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利用潜能,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 key institution that determines sustained growth in R&D-based growth models is the strength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hich are usually assumed to be exogenous. In this paper we endogenize the strength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ow how private incentives to protect these rights affec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ur model explains endogenous difference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cross countries as private incentives to invest in property rights generate multiple equilibria. We show that the resulting institutional threshold offers an explanation for why the effect of a transfer of institutions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the institutions that were impor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