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SMW工法桩作为一项城市地铁施工常用的围护结构形式,具有成桩速度快、止水效果好、地层扰动小、型钢可回收、施工成本低等优势。根据施工特点,对超深SMW工法桩在地铁深基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开挖各阶段的实际变形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解决了超深SMW工法桩在地铁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问题,对类似超深围护结构施工提供借鉴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双塔宾馆地下室基坑采用钻孔咬合桩支护、钢管支撑或桩顶设拉锚于桩上,坑内排水、坑外不排水的支护方案;并详细说明了围护工程的施工过程及安全监测要点。实践表明只有综合考虑地下室特点、周围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才能确保基坑支护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3.
钻孔咬合桩多用于软土地层,采用全套管钻机软切割法施工,但在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中,全套管法成孔困难,无法保证桩体的垂直度,以致于咬合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为了解决此类工程问题,依托杭州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工业大学站基坑工程,研究了钻孔咬合桩在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的适应性及应用情况,并与其他围护方式在可实施性、安全性、经济性、施工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地层中采用旋挖钻机硬切割法施工咬合桩,成孔效率高,桩体垂直度高,止水效果好,能产生更好的工期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钻孔咬合桩能够很好地适应复合地层,经济性好,施工效率高,解决了复合地层中钻孔咬合桩的施工工艺和设备选型问题。研究过程及结果可为复合地层中的基坑工程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李家岩水库输水管道穿越味江河为例,对涉及软塑素填土不良地质体河段的深基坑支护提出放坡开挖支护、灌注桩支护、钢板桩支护3种方案,并从施工安全、工程费用、作业环境影响、工程工期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出安全可靠、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的灌注桩支护方案作为实施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济南市华山区还乡店桥与清河北路交叉路口新建电力沟工程为研究对象,提出新建电力沟下穿既有构筑物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综合考虑工程场地概况、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以工期、工程造价、技术可行性等为重点,开展施工方案研究与比选,优选出"钢板桩+双拼工字钢托架支护"体系.提出了方案施工要点,对既有构筑物进行了持续监测.监测数据表明...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铁竖井特殊的地质,利用钻孔桩+高压旋喷桩帷幕+钢筋混凝土腰梁的组合支护方式加固且止水,并通过地表沉降、收敛、轴力多方面的动态立体监测,完成地铁竖井穿越夹杂富水沙层建筑基础的施工。  相似文献   

7.
在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分析中,考虑路堤填土实际处在极限主动平衡状态与静止平衡状态之间的工作状态,基于对Terzaghi土拱效应模型的改进,得到了桩土应力比和等沉降面高度计算式,其中取静止土压力系数和主动土压力系数之和的一半作为模型中土体的侧向土压力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桩土应力比理论计算值总体上与实测值非常接近,说明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宁波地区深基坑用人工挖孔桩作为围护墙已有不少工程实例。人工挖孔桩具有施工机具简单,适应性强,造价低廉,经济实惠等优点。当地层中杂填土较厚并含有较多的块石和障碍物,或地层中砂卵石层较厚并含有大量的漂石,致使钻孔灌注桩和冲击成孔灌注桩难以成孔,同时水泥搅拌桩也无法形成良好连续的止水帷幕,或周边环境不允许坑外降水,或周边环境复杂,场地狭窄等等。这时,人工挖孔桩不失为基坑围护墙首选的一种桩型。现在用人工挖孔桩作为深基坑围护墙的工程实例,基本上是二种类型:一种是既挡土又挡水;另一种是挡土不挡水,单独另做挡水的止…  相似文献   

9.
由于施工周边环境因素复杂,地下水位变化无常,这就使得深基坑支护工作越来越显的重要。本文结合无锡锡钢浜XDG-2020-54号地块工程实例,主要针对拉森钢板桩支护施工及其质量管控的方法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深基坑工程是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较新型的岩土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问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强度与稳定问题,又包含了变形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以及结构力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实现不同载荷边界条件下的基坑变形预测和控制,以天津市某地铁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研究超载、卸载条件下基坑变形特征。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推导基坑北侧和南侧的变形规律,并将分析结果与无超载、卸载条件的普通基坑进行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土体蠕变等方面的对比,最后,根据超载与卸载产生主动土压力对水平位移的影响,制定了基坑变形控制措施。结果表明:1)载荷边界条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地层的变形影响明显;2)北侧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均远大于南侧,北侧变形常超过变形报警值,南侧则相反;3)北侧土层水平蠕变最大速率和竖向蠕变最大速率均大于基坑南侧,普通基坑水平蠕变的最大速率介于两者之间,表明控制边界载荷有利于控制土层变形速率;4)基坑北侧的主动土压力明显高于基坑南侧,由于卸荷作用,基坑南侧地连墙底部产生被动土压力,使基坑侧壁向迎土侧移动;5)合理安排开挖进度,加强支承刚度,减少地表超载,是控制荷载边界条件和基坑变形的有力措施。研究可为城区复杂荷载边界作用下的基坑监测、施工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桩基负摩阻力所引起的桩体破坏、桩基不均匀沉降等工程问题,在桩周土体沉降及桩身应力应变现场监测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嵌岩端承桩桩侧剪切变形与负摩阻力的关系,建立了嵌岩端承桩与周围土体剪切变形量的计算方法,对浅层位置处桩-土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考虑嵌岩端承桩周围土体竖向有效应力对剪切变形的影响,并对现有规范中嵌岩端承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进行优化改进。结果表明:1)嵌岩端承桩桩顶在不受外力约束时,浅部桩-土剪切变形量为4~5 mm; 2)深层位置处桩-土剪切变形小于浅层桩-土剪切变形,负摩阻力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3)采用优化计算法所得负摩阻力值与现场监测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所得下拉荷载可以满足经济、安全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桩基工程的设计和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通常采用明挖基坑进行施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由于结构体量大,整体埋深较深,因此基坑支护费用较高,有的地下综合管廊基坑支护费用甚至超过管廊主体结构费用。在综合管廊主体结构规模确定的情况下,管廊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往往决定了综合管廊整体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控制综合管廊基坑支护的造价是控制综合管廊整体造价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对地下综合管廊常用基坑支护方案的适用条件、造价指标、优缺点进行经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管廊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方案设计时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原则,探讨了基坑支护方案的优化方向,并以某综合管廊项目基坑支护为例,详细介绍了具体的优化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准确地对临河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变形进行预测和风险预警,以天津地铁7号线王兰庄站出入口基坑临河施工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良高斯过程机器学习的临河基坑变形预测方法。首先,将施工过程收集的变形位移监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其次,利用改良高斯过程回归算法对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并通过自适应不同的训练函数,获取较为合理的基坑变形代理模型;最后,通过代理模型预测基坑变形位移,并识别基坑风险,同时与传统高斯预测结果、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改良高斯过程回归方法较常规高斯过程的模拟效果更好,在样本点充足的条件下,可准确地根据基坑变形数据学习并预测后续基坑开挖的变形位移;2)相较于工程应用较多的有限元计算方法,采用改良高斯回归过程机器学习方法,可根据现场的实际监测数据对变形进行动态地学习、分析与预测。研究成果更贴近现场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可为基坑变形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研究中忽视碎石桩侧向膨胀的问题,在对筏板基础下碎石桩排水荷载条件下加固软土地基的性能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利用PLAXIS 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桩间距、直径和桩长等参数对筏板基础长期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各参数对筏板基础整体沉降、弯矩和碎石桩侧胀的影响。结果表明:1)软土中碎石桩的存在显著降低了筏板基础的沉降和弯矩;2)碎石桩的侧向胀形分布取决于其位置的深度;3)筏板基础的沉降、弯矩和侧向胀形随着间距与桩径比的减小、面积置换率和碎石桩长度的增加而增加;4)采用长厚比为0.75的碎石桩加固软土,可以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对于全面了解筏板基础下碎石桩改良软土的侧胀性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后类似工程加固设计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掌握苏州地铁基坑的空间变形特征,实现对其变形的高精度预测,利用数理统计及极限学习机开展基坑变形的空间效应分析及预测研究。首先,基于基坑变形监测成果,开展基坑变形的空间效应分析;其次,利用小波去噪、极限学习机及混沌理论等构建了基坑变形预测模型,以达到基坑变形的时间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效应分析方面,基坑竖向沉降变形及侧向水平位移均以西侧相对最大,其与近接既有住宅楼相关,近接既有建筑物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较大,且在不同施工阶段条件下,基坑侧位移随深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第二、三阶段的侧位移增量相对最大;在时间效应分析方面,小波去噪能很好分解基坑变形的趋势项和误差项,但去噪参数对去噪效果影响较大,去噪过程应进行参数的优化筛选;粒子群算法能有效提高极限学习机的预测精度,混沌理论也能有效弱化误差序列,所得变形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值均小于2%,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且通过外推预测,得出基坑变形在后4个周期仍将进一步增加,但增加速率相对较小,后期在时间效应条件下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对开展不同区域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变形特性研究、更好地指导现场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昆明某基坑支护工程中采用桩锚-土钉墙联合支护体系的基坑支护方案,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水平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处土体沉降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最大水平位移接近15mm,最大沉降接近22mm,周边建筑物处土体最大沉降接近20mm,均小于变形预警值,达到基坑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采用标准Monte Carlo法计算复杂基坑工程上常见小概率失效,导致计算效率低的问题,以南京市湖南路地下商业街工程为工程背景,首先,将随机响应面法与基坑工程三维模型相结合,求解极限功能函数的响应面方程,并用标准Monte Carlo法计算失效概率和可靠指标,探讨采用倒边盖挖逆作法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其次,基于该响应面方程,以土体的弹性模量为随机变量参数,采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子集模拟法(MCMC子集模拟法)计算基坑支护结构的失效概率,并与标准Monte Carlo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支护结构最大侧移控制指标为25 mm时,计算得到的可靠指标均大于4.6,即采用倒边盖挖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基坑是安全的;10万次和50万次标准Monte Carlo法计算得到的失效概率均为零,说明对于标准Monte Carlo法,在计算小概率失效问题时10万与50万的样本量是不足的;而MCMC子集模拟法用2.98万个样本计算出的结果与标准Monte Carlo法采用100万个样本计算的结果相对误差仅为1.7%,表明MCMC子集模拟法对于小概率失效问题求解的优势。所提算法在一定...  相似文献   

19.
夯扩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工程实际中夯扩灰土挤密桩的处理方法,通过设计与应用,解决了山西某电厂附属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问题,不仅消除了地基土的湿陷性,还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了造价、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