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章 《财政监督》2014,(7):13-17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的交通运输、仓储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发布后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是否存在有盈余管理的行为及动机。实证检验结果表明:A股上市的交通运输仓储业公司普遍存在有盈余管理行为;A股上市的交通运输仓储业上市公司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存在有盈余管理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会计师》2014,(14)
本文选取2009年—2012年我国A股的工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微利公司、配股达线公司倾向于少计提短期资产减值准备以避免亏损,亏损公司倾向于多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大冲洗,高盈利公司则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平滑,而对于当年扭亏的上市公司则不存在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扭亏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09年—2012年我国A股的工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微利公司、配股达线公司倾向于少计提短期资产减值准备以避免亏损,亏损公司倾向于多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大冲洗,高盈利公司则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平滑,而对于当年扭亏的上市公司则不存在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扭亏的动机。  相似文献   

4.
2006年国家颁布了新资产减值准则,新准则禁止计提的减值转回,以此遏止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以2003~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直接以减值准备为因变量,采用TOBIT模型方法对新减值准则颁布前后公司减值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准则的实施使上市公司减值准备的计提变得比较谨慎,计提的幅度变小;无论减值准备与经济动因的关系还是与报告动因的关系,在减值准则实施前后均有显著差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商誉计提减值可以较好地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商誉价值和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信息,但是由于商誉计提减值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估计和判断,计提减值准备的动机使得上市公司在稳健性的名义下仍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选择了2007-200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商誉减值计提的动因及其外部审计监管。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计提是基于其未来收益能力的下降而非盈余管理行为,商誉减值计提越多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这也从侧面进一步验证了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计提动机。很多研究已发现减值准备的两种计提动机: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但本文发现,稳健性因素也能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同样的毁损情况下,"坏消息"公司将比"好消息"公司计提更多的减值准备。此外,本文还发现,在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时,盈余管理动机的不同会影响减值类型的选择。扭亏和大清洗公司会采取各种类型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而平滑和管理层变更公司只使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而且是不影响营业利润的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为例,从管理防御视角探究CFO背景特征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后,CFO背景特征会显著影响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与男性CFO和高学历CFO相比,女性CFO和低学历CFO的管理防御程度更高,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更低;CFO的年龄越大、任期越长,管理防御程度越高,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越低。进一步区分资产类型和产权性质后发现,CFO背景特征对流动资产减值计提和长期资产减值计提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不同产权性质下CFO背景特征对资产减值计提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作为利润的“蓄水池”、历来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09年3207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公司计提(转回)的减值准备在利润总额中比例的提高,公司的所得税税负也将提高。  相似文献   

9.
鄢波  杜军  杜勇 《会计师》2009,(11):106-109
<正>引言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存在模糊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因此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上市公司调节盈余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为研究背景,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减值前亏损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减值前亏损且无法以转回资产减值避免亏损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从事大洗澡行为,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扭亏盈余管理行为,但能够遏制上市公司的大洗澡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   总被引:80,自引:4,他引:80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减值前亏损的公司存在以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亏损,另一方面是为了进行大洗澡(big bath);同时有较弱的证据说明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也存在以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利润平滑化,另一方面是为了达到盈余增长。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的当年,我国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着大量转回以前年度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抑制了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为工具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误导投资者,因此必须加以控制。本文以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前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关于长期资产的变化对盈余管理影响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治理过度的盈余管理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调节利润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仅会影响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会误导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导致不同的利益集团受益或受损。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与原有会计准则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对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定的作用及影响。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新的会计制度与原会计制度相比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原来四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基础上又增加四项减值准备。这八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目的是为了挤出上市公司资产中的水分,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从而化解其投资风险。通过对吉林省上市公司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吉林省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新《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框架下,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以2001年至2004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1)董事会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薪酬外部竞争优势弱化、未设置独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越倾向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2)具有扭亏动机、配股动机的公司越倾向进行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具有大清洗动机和利润平滑动机的公司越倾向长期资产减值不转回;(3)未来收益能力和经济环境不影响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文章还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及上市公司管理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差异。通过对2001—2011年深交所上市的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统计研究,发现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企业资产减值计提存在巨大的差异,间接反映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界讨论的热门问题。尤其是《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计提“八大准备”,大大放宽了减值准备的计提的范围和标准。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成为企业调解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南方证券被接管,8家参股南方证券的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这一事件的分析,揭示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基于A股上市公司在2006年以及2007年所披露资产减值的计提以及其它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类别的实质性经济因素与资产减值率存在一定的负向关系;实施新会计准则的2007年与2006年相比较,高管变动、迎合预期以及洗澡动机、收益平滑动机与资产减值计提具有了显著关系;资产减值计提具有正向关系的报告动机被明显地观察到了,成为解释资产减值计提的关键因素,相反,负向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分析,讨论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给盈余管理留下的空间,分析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为合理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