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收购价格偏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购收价格远低于市价;第二,种粮比较收益过低;第三,种粮成本难以补偿。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民种粮和卖粮的积极性,制约着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因此,提高粮价问题是增加粮食生产无法回避的选择:1、增加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离不开价格因素的制约。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增加粮食生产不外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8-2015年月度价格数据,借助门限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国内外粮价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研究表明:稻谷、玉米和大豆的国内外价格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长期来看,国际稻谷价格变动的45.1%、玉米价格变动的52.8%、大豆价格变动的67.6%会分别传导到国内市场,但短期内只有稻谷国际价格的变动会迅速传导到国内市场.价格传递具有非对称性,当国际价格下降时,减少50%偏差玉米和大豆分别需要20.1个月和15.1个月,但价格上升时长期调整速度则不显著.为了降低国内粮价波动及国际市场的影响,需要从价格、成本及品质等方面不断提高国内粮食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使用2008-2012年45户水稻种植小农家庭微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粮价预期如何影响小农种粮行为.文章通过使用面板联立方程估计了农地经营和水稻种植等因素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使用二元选择模型考察了粮价管制场景下决定小农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目标价格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货币收入最大化(支出压力最小化)的小农理性假设下,收入增加越快的家庭越倾向于减少水稻种植面积;目标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家庭工资性收入、种粮雇工工资和家庭支出水平等.因此未来政府应关注小农的种粮意愿变化,重视小农家庭农业生产行为的转变趋向;构建和完善与小农行为选择相契合的粮食目标价格形成机制,尽可能减小由于小农集中放弃土地经营而对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粮食利率的变化来调控粮食供求实际上是通过粮食利率与市场粮价逆向变动对粮食的供求成本(其实是流通成本)进行二次调节。粮食利率=补贴-储粮费用。它作用的机理是:当市场粮价低于均衡价格、粮食供过于求时,通过提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价格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萍 《财经科学》2011,(8):93-102
粮食价格变动的经济效应体现为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物价的影响。从粮食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看,成本与资源禀赋决定粮价的长期走势,中期以市场自发调节为基础,政府干预为主导。本文通过对粮价与粮食产量、粮价与农民收入、粮价与物价之间的协整性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粮食价格上涨能显著地刺激粮食增产、短期内激励农民增收,统计意义上粮食市场价格上涨不会引起物价上升,政府要继续利用粮食价格手段支持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今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不是引起通胀的主要原因,不能轻率地抑制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6.
粮食价格波动的成因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供求、生产成本等内部因素和国内政策、国际市场传导等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粮食价格波动。而粮价的波动又会影响生产投入、农民收入和上下游产业。需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的联动机制,健全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等方面完善粮食价格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托市收购政策施行以来,在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政策运行过程中逐渐出现市场扭曲和效率损失越来越大、主粮高度自给率与大量进口形成矛盾、产业链下游粮食加工业受到冲击越来越大、品种和地区差价不合理及不同地区支持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客观分析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助于认清托市收购政策的现实环境,对新常态下完善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重谱 《经济纵横》2021,(11):97-102
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对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产生较大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呈现高产量、高库存、高价格、高贸易量、高成本等特征,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对我国粮食进口、价格等产生一定输入性传导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需坚持长短结合,积极应对短期可能的冲击挑战,更要面向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聚焦市场化改革,完善收储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聚焦重点区域,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区域性粮食安全风险;聚焦关键主体,推进种粮主体结构有序转换;统筹国际国内,千方百计扩大外部粮源获取能力.要提高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持续性,牢牢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构建与现代化目标相匹配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江苏省11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显示,粮食补贴改革达到了增加粮食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目标。2004年水稻生产的恢复性增长是粮价上涨、农业税费减免和直接补贴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按照农田计税面积补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很可能会减少粮食生产。如果按照粮食交售量补贴,可以起到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和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但不利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和多元化粮食流通渠道的形成。应该按照粮食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合理确定补贴标准。粮食直接补贴和新型保护价配合使用,建立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粮价改革的反复说明我们对粮食供求特点的认识尚不清楚 我国价格改革自粮价始,而粮价改革又是反复最多的改革。1979年我国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其中粮价比1978年提高了20.72%,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到1984年,总产量突破4000亿公斤。面对大好形势,国家于1985年再次进行粮价改革,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1987-1999)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在收集整理粮食集市价格和消费物价月度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均衡修正模型对中国1987—1999年粮价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进行协整分析。有很强的经验证据,说明通货膨胀与市场粮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果关系走向是通货膨胀影响粮价变动,而不是粮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另外,研究还发现,我国长期真实粮价基本不变,说明传统认为粮食相对紧缺度会不断上升的观点缺乏依据。然而,粮价对通货膨胀冲击做出反应时,通常会发生过度或超量调节。  相似文献   

12.
<正> 自1993年4月1日国家放开粮价、放开经营、取消粮食补贴以来,粮食的产、购、销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改变了多年粮食购销价格倒挂的状况,但去年的粮食生产与市场发生了较大的波动,粮价飚升,形势严峻,因此,政府如何调控引导粮食的生产和购销,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1987—1999)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卢锋  彭凯翔 《经济学》2002,1(4):821-836
本研究在收集整理粮食集市价格和消费物价月度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均衡修正模型对中国1987-1999年粮价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进行协整分析,有很强的经验证据,说明通货膨胀与市场粮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果关系走向通货膨胀影响粮价变动,而不是粮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另外,研究还发现,我国长期真实粮价基本不变,说明传统认为粮食相对紧缺度会不断上升的观点缺乏依据。然而,粮价对通货膨胀冲击做出拔应时,通常会发生过度或超量调节。  相似文献   

14.
来稿摘登     
利用期货指导粮食生产 梁卫斌 我国在粮价放开以后,每年约有1500亿公斤粮食进入市场交易,但是9亿农民在市场的“海洋”中难以自由“航行”,卖粮难、收购难和粮价波动不仅影响着广大农民的生产与收入,也给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期货市场作为一种高级的市场交易方式,具有回避价格风险和价格发现两大功能,发挥期货价格对粮食生产的指导作用,是解决卖粮难、买粮难和稳定粮价的一条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收集整理粮食集市价格和消费物价月度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均衡修正模型对中国1987-1999年粮价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进行协整分析.有很强的经验证据,说明通货膨胀与市场粮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果关系走向是通货膨胀影响粮价变动,而不是粮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另外,研究还发现,我国长期真实粮价基本不变,说明传统认为粮食相对紧缺度会不断上升的观点缺乏依据.然而,粮价对通货膨胀冲击做出反应时,通常会发生过度或超量调节.  相似文献   

16.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热值,农民对土地投入明显增加,粮食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的温饱基本得到解决。然而,在粮食丰收的喜悦背后,农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忧虑:粮食销路不畅,市场粮价下跌。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日渐上涨,农民无力承担“投资大、见效慢”的山地开发。两头夹击,农民种粮的实惠下降。如何引导农民摆脱增产不增收的困境,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对此,我认为必须引导农民从“投资大、见效慢”的山上走下来,大力调整农田(投资较小、见效快)种植结构,走“农业要大上,不能光种粮,农民…  相似文献   

17.
江苏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属于公益性产业,粮食产品带有全国性公共产品性质。对于粮食生产的投资具有低盈利性、高风险性、利益外溢性等特点。各地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利益和政绩考核的考虑,只重视招商引资发展工业,认为发展粮食生产是"低档"经济,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减少种粮面积,都希望其他地方增加对粮食的投资,自己免费搭便车。但如果大家都不从事粮食生产,就会出现"合成谬误",导致集体非理性,影响全国的粮食安全。该文通过对作为传统粮食主产区的江苏省面临困惑的分析,建议政府通过发起诱致性制度变迁,明确粮食生产的公益行业定位、加大种粮补贴、提高粮价、发展规模经营等多种措施增加粮农收入,诱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制度变迁自我强化,进入良性轨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以黑龙江省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全面分析粮食直补政策与农户种植意愿的关系具有普遍意义。通过分析发现:样本农户对粮食直补政策比较满意,粮食直补政策可以推动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对农户的种植决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市场价格、是否有种粮补贴和家庭需要是农户在决策是否种粮时的主要因素;保护价收购、种粮直接补贴和低息贷款是提高种粮积极性主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作为粮食流通体制三项改革之一的粮食顺价销售在具体实施中经常遇到障碍,致使政策运作走偏。这个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顺价销售政策目标的实现。 粮食难以顺价销售的核心问题是市场经济意识缺乏。 粮价放开的前几年,由于我国粮食产量不足,原有的计划价格也不高(流通费用均由政府补贴),销售市场的粮价涨得很快。收购价格在销售市场价格的诱导下,1994年至1996年作了大幅度调整,农民种粮  相似文献   

20.
4.关于稳定农业生产的政策考虑 粮食生产在过去起伏很大,经常导致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也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于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必需品,也是农民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因此政府始终希望保持对粮食产量的价格的一定程度控制,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在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