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们自由支配时间及旅游供给的增加,人们的旅游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旅游正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体验旅游将可能逐渐取代观光旅游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正是在这种趋势下,景区成为体验旅游选择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游客体验质量的高低与景区的游客体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影响景区游客体验管理质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景区游客与景区的互动缺失、景区员工和游客的互动缺失和景区员工与景区的互动缺失三个方面。从景区游客体验管理运行机制的系统要素、景区游客体验管理运行机制设计和管理制度创新三个方面构建景区游客体验管理运行机制,既可以实现景区游客、景区和景区员工三者的有效互动,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景区游客体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社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旅游社区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地方感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文化与社会属性的人地关系,在旅游社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对地方感、旅游社区以及两者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可以旅游社区乃至旅游目的地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总结乌镇模式的基础上,从游客体验的视角,采用旅游者地方感测量量表,对乌镇东栅和西栅景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乌镇模式的市场接受程度和可复制性。研究发现:乌镇的旅游开发活化模式总体上得到了市场认可,但文化遗产的活化有待提高,社区空心化和遗产化石化在乌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游客的乡愁体验和文化感知不强;乌镇模式中,旅游开发活化和风貌保护存在矛盾,旅游功能的完善是以牺牲古镇风貌和游客的地方感为代价的;旅游开发中"真"和"美"的价值取向存在内部张力,精心修复和改造的建筑和风景更符合游客的审美;乌镇模式是对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但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文化根植性,异地复制需要考虑其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4.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提出的背后是旅游文化的演变。旅游者对自我本真性塑造的目的,使得作为旅游客体主要空间表现形式的景区已无法满足旅游者需要。在去景区化的发展思路下,旅游目的地社会关系问题开始从景区扩大到更广泛的空间。消除文化主体间矛盾,是新的旅游目的地空间伦理建构的目标。以主题化方式开展空间的生产,要立足于关系的开放性、地方文化的主题化表达、主题与空间实践的结合。在保护传统地方文化的同时,促进地方文化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旅游地商品是游客自觉进行旅游地形象推广的栽体,作好旅游商品设计既可以提高景区的形象,增加景区的识别度,还可以促进增加景区的经济收入,吸引更多游客.文章以4A景区重庆磁器口为例,从分析旅游商品的现状入手,对旅游商品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卿尚东  陈倩 《时代经贸》2007,5(8X):76-76
旅游地商品是游客自觉进行旅游地形象推广的载体,作好旅游商品设计既可以提高景区的形象,增加景区的识别度,还可以促进增加景区的经济收入,吸引更多游客。文章以4A景区重庆磁器口为例,从分析旅游商品的现状入手,对旅游商品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景区游客感知价值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生态旅游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并能为旅游者解除工作压力,使其获得身心健康,一经出现便风靡全球,成为当今世界的旅游热点.我国生态系统类型众多,近年生态旅游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 "旅游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决定其目的地选择偏好",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开展游客感知价值研究,将有助于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以游客为中心"了解如何认识、评价旅游产品价值,进而了解游客对景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动机.本文对与生态景区游客感知价值有关的概念、理论及模型进行系统的论述与评价,使读者对相关研究有更深入的认识,为景区管理者分析相应的问题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者体验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态度,而且会影响区域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了解不同区域影响旅客目的地服务质量满意感的主要因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安徽省三大旅游板块游客服务质量满意度为对象,运用访谈和游客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结合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区对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内外交通、其次是导游服务、旅游景区、旅游餐饮、门票价格和旅游购物;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对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旅游餐饮,其次是门票价格、景区环境及基础设施、导游服务、内外交通、标识与信息服务及旅游购物;皖北旅游区对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景区服务环境及基础设施,其次是门票价格。  相似文献   

9.
许树辉 《经济论坛》2006,(10):54-56
一、导游员生态素质提出的背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旅游业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连带效益。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永续利用的高质量环境要素和文化内涵,这也是旅游景区鼓动游客和旅游者产生出游动机的资本之所在。自20世纪90年以来,可持续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并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可持续旅游倡导旅游利益相关者从事旅游活动建立在与旅游景区社区居民、资源和环境平等的基础之上,以关注和保护旅游景区社区居民传统文化,保护当地…  相似文献   

10.
李贇  李帆  王恒 《时代经贸》2021,(2):115-119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继海南之后全国第二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单位,旅游业已成为宁夏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以宁夏4个5A级旅游景区游客网络评论为数据来源,运用网络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游客在吸引物、文化特色、旅游活动、基础设施、服务体验五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而使用IPA分析法对目的地形象的景区网络口碑进行综合评价,并据此提出改善景区营销管理和提升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田金霞 《时代经贸》2008,6(12):113-114
凤凰发展休闲旅游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发展基础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依托特色资源,把握古城文脉,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强化保护意识,加强区域合作,有效整合资源,采用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手法,通过情境化、体验化、特色化休闲项目和游憩方式设计,打造融山水观赏、休闲游憩、民俗体验、文化品味、生态养生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将纯观赏型游客转化为观光休闲度假型游客,把凤凰建成兼具观光休闲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田金霞 《时代经贸》2008,6(8):113-115
凤凰发展休闲旅游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发展基础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依托特色资源,把握古城文脉,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强化保护意识,加强区域合作,有效整合资源,采用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手法,通过情境化、体验化、特色化休闲项目和游憩方式设计,打造融山水观赏、休闲游憩、民俗体验、文化品味、生态养生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将纯观赏型游客转化为观光休闲度假型游客,把凤凰建成兼具观光休闲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把中外旅游机构网站和旅游论坛网站内容作为切入点,从"城市"、"乡村"、"景观"、"旅游服务"、"社区生活"、"地方文化"、"地理区域"和"旅游过程"八个维度,采用内容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把旅游机构网站对新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宣传与旅游论坛网站旅游者游记中的感知进行对比分析后,结果显示:国内机构网站偏重于对景观主题和城市主题的宣传,国外机构网站宣传的新疆旅游目的地形象主题比较综合,包括景观、旅游服务、乡村、地理区域等主题,而旅游论坛网站则反映出游客对新疆地方文化、社区生活和旅游过程主题的关注,感性色彩明显。  相似文献   

14.
构建“城市即旅游”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旅游即城市”新战略,构建“城市即旅游”的新格局,其实质就是要把旅游发展全方位地融入无锡整个城市发展,打造“山水名城”的大背景中来规划;就是要把旅游业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内在动力和支柱产业来打造;就是要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就是要提升城市的旅游功能和旅游特色,从而使城市不再是中外游客的过境地,而是中外游客的停留地;不再是中外游客的集散地,而是中外游客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重渡沟"景区公司+农户"的旅游产业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翁瑾  杨开忠 《经济经纬》2004,(1):135-138
重渡沟"景区公司 农户"模式是一种基于农村社区的旅游产业组织方式,其本质就是互补品生产企业在不涉及产权的情况下,在经营层面上实现的一体化,是旅游目的地内部具有地方政府背景和主导地位的景区开发管理公司为实现地方旅游业持续发展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公司对农家旅馆的低价格定价、质量管理以及对农家旅馆市场的垄断都是对产权缺失的一种弥补。"景区公司 农户"模式有效地约束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保证了旅游目的地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的影响是学术界和旅游管理者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居民文化的构成要素,对目的地居民文化进行解释;基于文化变迁的理论,分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影响的过程。以武陵源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定量分析旅游对武陵源景区居民文化影响的程度,提出了武陵源景区旅游发展与居民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对该区域今后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的影响是学术界和旅游管理者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居民文化的构成要素,对目的地居民文化进行解释;基于文化变迁的理论,分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影响的过程.以武陵源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定量分析旅游对武陵源景区居民文化影响的程度,提出了武陵源景区旅游发展与居民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对该区域今后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杭州公共自行车景区游客体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交通随着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越来越成为影响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质量的重要环节。2008年5月1日起,杭州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丰租赁系统,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领域。如今,此套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使用满意度,尤其是景区范围内的旅游交通游客体验情况,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同穿越"作为近年来各旅游景区争相效仿的营销方案,对景区对游客均产生强烈反响.文章拟对"同穿越"从管理、营销、文化、游客体验等多角度予以探讨,旨在丰富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旅游资源资产化的景区开发融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差异化的自然、人文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初始财富和景区开发的主要依托,景区开发商改变当前投融资困境的关键在于发掘旅游资源的资产化价值。基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的流转交易可促使旅游资源资产化的实现,而盘活旅游资源的资产化价值,将使景区开发的各类融资模式的运行更具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