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1980年以来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基本情况1980年以来,我国年度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波动较大,最低值为1998年的0.357,最高值为2003年上半年的1.882。如果以10年为期分析:1980—1990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816,1990—2000年平均为0.810;1980—2002年22年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852。虽然1980—2000年间出现过1989年1.843、1990年1.657的高值和1998年0.357的低值,但从两个10年的平均值看,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差异不大,在0.81左右。1、1980—2002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出现的多次波动,其原因不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变化。改革开…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灰色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通过运用灰色控制系统建模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电力消费量、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居民消费水平指数5个变量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影响。通过模型的优化确定了中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动范围,为宏观调控与指导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了石家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化机制,分析了经济结构调整、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电价变化等对石家庄电力需求的影响,结合石家庄实际情况,对未来10年电力弹性系数进行预测;并建议加快电力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论电力弹性系数法预测电量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杰 《经济师》2002,(9):281-281
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比例关系 ,通常用电力弹性系数表示 ,文章介绍了电力弹性系数及其表达公式 ,进而提出了电力弹性系数法预测电量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1978~2013年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变规律近似于"N"型曲线,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化可以明显划分为扩张、收敛、再扩张三个阶段;过去大部分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是以较高的能源消耗为前提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运用Laspeyres分解技术对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用电量进行分解分析,可以揭示工业电力消耗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的动态关系,也可以得出三类工业对工业用电增长影响的基本判断。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节能战略的实施,我国工业电力消耗增长远远低于产出的增长,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化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使得我国工业电力消耗还有进一步的下降空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行业内部结构不断发生动态变化,细分行业电力需求的结构效应和密度效应对电力需求增长的影响也显现出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7.
能源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地的环境改善有重要作用,优质清洁能源尤其是电力资源消费比例的提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煤炭等能源燃烧产生的环境污染,但是对于能源产地,清洁能源的开采、生产同样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能源流动的同时引起了生态环境压力的转移.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选取能源结构调整中的重点--电力资源,分析电力资源输入对北京市产生的环境效益以及对电力输出地产生的环境影响,量化电力输入过程中生态环境压力的转移情况.研究表明,2000~2006年,北京市由于电力输入转移二氧化硫排放108.07万吨,转移环境经济损失121.16亿元.以2006年电力消费量为基准,北京市电力消费增加1%,则增加电力输出地环境经济损失5.2亿元.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从我国电力供给和电力需求两个角度出发,细致地分析了我国电力生产和电力消费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2001年至2011年我国部分城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电力消费的关联,对未来几年城市的电力消费趋势。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于电量的需求,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发现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段明辰 《时代经贸》2013,(22):219-21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1957年以来我国煤炭和电力能源的消费特征,阐明了煤炭和电力消费的时间变化趋势、消费构成与结构、对外依存度以及这些能源进口的比例、地区等问题,探讨了国民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这对于把握我国能源消费变化趋势,调整来来经济发展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制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要研究产品平台产品族的发展演变规律,演化过程和影响演化的因素是关键。在产品平台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品平台两种过程演化方式,即需求拉动模式和技术推动模式,并提出了产品平台产品族的综合作用模式。根据演化的影响方式的不同,将产品平台演化因素归纳为基础因素、能动因素和约束因素,提出了产品平台演化过程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整合模型。最后,通过案例作了证明。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供了一个基于主体的开放经济模型———ASMEC-O,用于研究国际分工的演化过程。在国际贸易中,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内生地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演化过程,而国际分工的演化过程又会对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经济主体应用分类器系统来选择正确的行为规则。我们应用该模型分别进行了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递增假设下,比较利益和路径依赖情况下形成国际分工演化过程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两国存在资源禀赋差异的条件下,比较利益和规模经营是形成国际分工的自然原因;在两国不存在资源禀赋差异的条件下,路径依赖也是形成国际分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绿源电动自行车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了颠覆性技术与商业模式共演过程,归纳了各阶段颠覆性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渐次演化规律,即颠覆性技术经历了技术集成—技术调整—技术升级的演变,商业模式经历了生存导向—低盈利导向—品牌导向的演变,继而分析了各阶段颠覆性技术与商业模式的静态适配及动态协同演化关系,发现两者动态匹配是实现可持续颠覆性效果的重要模式,对后发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得TRIZ等传统技术创新方法日渐呈现出时代和领域的局限性,而现有技术进化路径研究多以TRIZ理论为基础,可视化程度较低。鉴于此,为提高多领域技术创新的可视化程度及可操作性,提出了基于多维创新要素与创新法则的技术进化路径,构建并解析了该技术进化路径各阶段具体流程,并将其应用于煤层气水力开采技术进化过程加以剖析与阐释。结果表明,该技术进化路径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可视化程度与可操作性较高,能够为多领域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耗散结构的资源型产业链演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宏  许可 《技术经济》2006,25(12):68-71
针对资源产业链在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资源产业链现状,以耗散结构为理论依据,探讨资源产业链的演进机制,指出促进资源产业链发生耗散的动力机制是价值追求和消费需求。研究通过影响资源产业链发生耗散的条件以及作用于耗散发生的动力机制,来加速资源产业链升级。最后给出在耗散演进机制作用下加速产业链演进、实现资源型产业链更替和升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The Wealth-Income Ratio of households, although less known than the capital-product ratio, has not been ignored by economic analysis. But most of the studies concerning this ratio put the stress on one unique cause of variation: the saving ratio of households. Doing so, they neglect other important factors such as the behaviour of households in incurring debt, and the influence of inflation on the variation of nominal income and on capital gains. This paper first provides a simple formula expressing the Wealth-Income Ratio as a function of all these factors. Then it shows, using data from France and United States, that this relationship is a useful tool for analysing the observed evolution of the ratio. Finally, it comes back to the famous question of the "constancy" of the Wealth-Income Ratio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17.
Separability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applied studies of production inasmuch as it provides for consistent aggregation and allows multi-stage estimation of models with many inputs.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two types of capital, structures and equipment, are weakly separable from labour and energy and materials in sectoral models of US production, and provides an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maintaining capital separability.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as a measure of input association and associated standard errors and confidence intervals based on bootstrapping. Elasticity estimates and tests indicate that capital separability is generally inconsistent with data representing sectoral US production. Elasticity sign, however, appears robust to capital aggregation and performs especially well as an indicator of input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过程,以领导企业为切入点,论述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所呈现的混沌特征;借鉴生态学"虫口"模型,验证了联盟共生演化发展路径;讨论了有关领导企业聚拢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的优化调整,控制领导企业聚拢能力(参数值)的大小,使整个联盟的共生演化方向得以优化。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混沌状态是随着联盟领导企业聚拢能力从弱到强转变而呈现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出现的不同结果也是联盟领导企业聚拢能力不同造成的。要在宏观上把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方向,需要对领导企业聚拢能力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基于主流经济学的激进改革思路,无法解释制度演化的多样性与开放性。渐进式改革强调路径渐进、演化、零碎的特征,与更适合解释现实世界的演化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以及市场过程理论的逻辑一致。考虑非正式制度的内生渐进演化特征,迄今为止的渐进改革模式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集装箱港口体系演进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美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相对集中度为标准,通过计算1970--2009年的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在参考1970--2009年美国集装箱港口数量、集装箱吞吐量以及港口的空间变化基础上,将美国集装箱港口体系演进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70---1981。年的快速分散阶段、1981--1995年的缓慢分散阶段、1995--2006年的缓慢集中阶段以及2006--2009年的再次分散阶段。从美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演进过程中可以发现,美国集装箱港口体系发展存在周期性;并在1995年之后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多中心的集装箱港口网络,且某一区域的货运中心并非都是一港独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