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都把“道”和“名”作为争论的焦点之一,老子哲学对“道”和“名”也有着深刻的探究。《老子》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把“道”和“名”并举。本文将重点分析老子哲学中的“道”和“名”,最后再对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老庄思想对中国美学及其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老庄道家思想的特征对境界观念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庄关于“道”既抽象、又形象的理解方式.为“境界”。理念的形成,即“境界美”的观念的形成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老庄关于道的哲学认知,从方法上深深地在对“境界”的观照即体悟中打上自己的烙印;老庄认识事物求真淡味的思想方法.很自然地渗透到审美评价的观念之中。  相似文献   

3.
只要是投资,谁又不遇到风险呢?投资风险,尤其是创业投资风险,颇像一道道“坎”,横在创业者和投资者面前,一旦迈不好,就会变成“万丈深渊”,将人摔得粉身碎骨。有鉴于此,怎样迈好面前的“坎”,规避投资中的风险,就成为每个投资者和创业者时时需要思考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道"是《老子》中最重要的形而上的哲学概念,历来研究者对"道"有不同的解说,本文认为,老子的"道"有如下含义:实体意义的"道",即形上哲学的"道"、蕴含有政治和人生意义的"道",即老子所说的"上德"。这四种层面的"道",是相互联系,后面的"道",是从第一种形上哲学的"道",自然衍生出来的,是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5.
尝试探索老子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经济和管理的启迪,先是从宏观谈起,论述市场经济是“无为”经济以及“道法自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运用;后又从微观谈起,由论“道”出发涉及到较为具体的企业管理和一些经济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纵横术崇尚智谋策略,尊奉投机巧变,现代风云变幻的商战竞争,借鉴纵横术思想,要求商者审时度势制定并运用相应的商战“诡道”策略。“诡道”是一种经商策略和技巧、“诚信”则是经商之原则之根本,二者是一个充满辩证意味的命题。商务人员要在坚持“诚信”的基础上,掌握和熟悉“诡道”经商策略,积累“投机”“取巧”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刘颖 《全国商情》2011,(8):80-82
今年8月20~21日,南京中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脉”)将举行以“道和的力量”为主题的中脉道和系统两周年庆典活动。斗转星移,道和系统从最初凭借几位杰出领导人的显赫名声,晋升为如今业界专业与国学相融合的一流系统,其两年周庆典中道和系统的成果展示似乎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业界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8.
师者,既传道又受业,道业的融合既是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历史上传统儒家教育在道业关系处理上存在偏颇,现代教育需实施“三个转变”来实现道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道”向来被视为道家的最高范畴,但实际上,“道”也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概念。只不过道家重“天道”,而儒家重“人道”。从天道到人道,从自然到人,反映了思想史上的进步。本文试图通过对先秦儒家“道”的观念的发生以及先秦儒家之道的展开形式及其构成内容进行探讨,以突显“道”对于先秦儒家学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1931-1949年,冯友兰先生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他称这灾一生中“风光”的18年。在教育思想上,他倡导“学术民主”“维护学术尊严”,主张在学术上“兼容并包”。同时又将“兼容并包”教育思想延伸至治学方法。他在治学中提出“接着讲”,即博采中西文化之长,并融为一体。冯先生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树立了一个优良的学风,为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更新和转型,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时至今日,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富含启发性的人生哲理。追求和平、渴望宁静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奥尼尔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其作品中反映出的观点和老子的基本上是一致的。文章从对比分析老子的《道德经》和奥尼尔的作品出发,探讨了道家思想对奥尼尔作品的影响及二者在思想上的交融。  相似文献   

12.
老子生存哲学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以制导万事万物的道为出发点,考察社会人生,主张人应体道而行,无为无不为,唯此才能进退应时,守常知变,全性葆真,长生久视。通过从老子《道德经》中摘取精要,结合古今历史,在人的生命生存的基点上命题,从生存哲学的实践意义上加以分析,既能见出老子生存哲学思想的要义,也能获得人生哲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试从美的逻辑建构与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来进行互证,认为:人是世界的美,有了陶渊明,才开始让人真正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显现,陶渊明田园诗的关是田园诗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显现;关是自由的形象,陶渊明在自由的生活中创造了真淳而淡远的田园诗形象;美在创造中,在创造中成就了陶渊明。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直以一种罕见的姿态影响着东西方的读者和文学评论家,不仅是因为他独特的小说内容和写作风格,也是因为村上在作品中注入了他个人对人生,对生与死等问题的独特思考。村上小说的死亡美学,既建立在传统日本死亡文化之上,又深受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显示出特别的美学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永恒"这个主题一直在宗教哲学中备受关注。阿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是继诗人华兹华斯后的桂冠诗人,毕生创作了499首诗歌。其131首的组诗《悼念集》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哀歌之一。此诗为了缅怀其挚友A.H.哈勒姆而作,不仅传达了诗人对不朽的精神追求,以及其人生哲学,还呈现出诗人探索"永恒"问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从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出发,条分缕析地介绍《老子》著作的基本要义.同时,坚持哲学内涵与逻辑结构相一致的原则,揭示了老子哲学的思想内核、基本脉络以及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17.
尼采虽然是个反传统的现代西方思想家,但他构想的新世界的价值尺度却是以古希腊文化中的生命哲学传统作为其核心标准的,并以此批判了基督教文化和现代资本主义形而上学传统,从而使更为古老和更具有根基性的古希腊生命哲学复活于重估一切价值的新人文主义世界中。  相似文献   

18.
柏格森生命哲学中揭示人类生命本质的“绵延”理论和体悟绵延的“直觉”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题材选择、写作技巧等各个方面都成为了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艺术实践者。《雅各布之屋》《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三部作品,以探究人之真实、人性之深刻和人生之生动不息为目的,试图复现人类触动人心的生命原态,突显文学作品书写人性之真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9.
韩非以政治观、历史观、辩证观、人生观建构其哲学思想体系,他在政治观上强调法治,在历史观上强调世事演变、与时俱进,在辨证观上强调“矛盾之说”,在历史观上强调为天下为国家视死如归,其哲学思想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一笔宝贵而丰富的思想遗产,而且是一种具有重要现实借鉴意义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20.
王艮是明代著名的平民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灶丁出身,立志成圣,一心向学,终成一代平民儒学大师。王艮终身不仕,致力讲学,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他以自然为宗提出了以身为本、百姓日用是道等著名的新的理论观念,独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第一个极具启蒙性质的平民哲学学派——泰州学派。王艮的弟子们继承和发展了王艮的思想,并将泰州学派思想推广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海内外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