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我国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颖  金春 《黑龙江金融》2009,(10):76-77
国际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的是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同,我国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的是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计量模式,这是由生物资产的特点和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2006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CAS3)中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在以后会计核算上有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模式.然而自准则实施十年来,多数企业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都选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文章针对这一现状,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后续计量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原因,并为推广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的颁布以及国际会计学界对公允价值模式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研究的广泛深入,我国也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项资产单独列报。那么,与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什么特点?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应采用哪一种计量模式?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这两种计量模式在会计实务上的处理的不同,总结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尽管成本计量模式有其生存的空间,但公允价值模式更符合当前资产管理的形势要求,因而体现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社会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大量“软资产”不断涌现,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界要求对计量模式进行改进甚至彻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为首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出了“公允价值”这一全新的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选择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现状,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然而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大部分上市公司仍坚持成本模式.本文分析了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的因素,据此提出了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新准则规定在进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中,有确凿证据表明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但也没有规定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就使得许多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有选择或者不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自由,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广大空间。究竟哪些企业会选择公允价值模式,哪些企业会依旧选择成本模式?为什么大部分上市公司依旧采用成本模式,是因为公允价值技术上难以取得,还是另有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取得时付出的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然而,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却有两种模式,即:成本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且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汁量模式,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相似文献   

8.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世界经济陷入了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以公允价值为计量模式的会计工具,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加据了金融危机的广度和深度。充分暴露出以公允价值为计量模式的弊端,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及特征,并指出其理论存在的缺陷,建议采用市价计量模式,并对市价计量模式进行理论上研究。以真实地反映出企业资产价值和经营成果。  相似文献   

9.
郑惠霞 《上海会计》2009,(4):38-40,21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颁布,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必然结果。但新准则颁发后,由于观念转变较难、条件的限制及管理层的谨慎要求等,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上市公司占比很小。当前,投资性房地产已成为多数上市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是可行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实现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0.
黄小芳 《会计师》2011,(2):12-13
<正>一、引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使得一些金融机构财务状况恶化。无独有偶,20世纪80年代,美国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原则而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使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受到广泛的责难。可见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会对经济造成消极的推动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优缺点,以提出解决以上两种计量方式结合使用的混合会计模式。  相似文献   

11.
姚文英 《财会学习》2008,(10):36-37
2007年度上市公司首先执行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其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新疆上市公司中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有多家,逐一考察其计量模式,均采用成本模式。本文就此剖析新疆上市公司选择成本模式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会计计量一直是会计的核心问题。一直以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都占据会计计量的主体位置,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会计环境变化的需要,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运而生。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历程大致为:1998年公允价值出现于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这是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初步尝试和探索;2001年初在财政部发布和修订的准则中,强调了真实和谨慎,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而较多的采用了账面价值;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3.
张新颖 《会计师》2008,(12):54-55
<正>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17个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以历史成本为主导的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标志着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虞维兵 《会计师》2010,(1):28-29
<正>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首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其中优先选择的是成本模式,而公允价值模式必须满足特定条件时方可选择。准则施行已有两年多,2008年年报的披露也已尘埃落定,沪深两市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的偏好怎样?由此隐含的问题有哪些?实施中还存在哪些  相似文献   

15.
刘婕  李耀文 《税收与企业》2001,(10):12-13,23
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知识估价与人才市场的兴起,以及企业新的经济业务与经营活动,动摇了历史成本核算的基础,它所反映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本文就是通过分析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特征及知识经济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会计计量模式--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孙健  侯石磊 《会计师》2011,(6):30-30
<正>一、引言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国情,使原本隐性的物业增值显性化,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独立成章并且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来计量核算其价值,对上市公司尤其是房地产企业有着很大影响。本文针对我国企业使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现实状况,从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后续计量模式进行分析,对比较二者投资性房地产方面的区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指出了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ASBE),并于2007年1月生效。与之前的会计准则相比,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发生重大变化,即由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为主导转向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等计量模式并存,把公允价值概念正式引入到中国会计体系中。  相似文献   

18.
《时代金融》2019,(6):53-54
当今,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市场交易也复杂起来,形成了形式多样的衍生金融工具,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不具有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加之许多交易实际并未发生,历史成本无法可靠计量,这就需要一种反映市场价值的计量属性,这就是公允价值计量。2014年初我国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计量作了更详细地解释和规定,使企业能够更准确的理解和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避免企业进行会计利润操纵。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运用条件还不完全成熟,房地产市场上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还相对较少,企业对该计量方式运用情况如何,对企业财务数据有何影响,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有何区别,企业进行会计政策变更会财务会发生什么变化,本文围绕福建三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分析,评价现有房地产企业运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情况,以期为我国稳步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指出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存在的问题,这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和外延问题;投资性房地产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在的问题;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中的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存在问题、不同方式形成的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会计科目的设置问题;会计处理中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的核算特点;公允价值模式下会计核算的改进问题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会计处理的错误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敏 《中国外资》2013,(8):92-92,9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企业所在的经济环境产生一系列的转变,无形资产,股票,债券,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大量"新资产"不断出现,历史的成本计量模式难以对此做出可靠的计量,严重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抉择。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了"公允价值"这一全新计量模式,并逐步应用在会计准则中。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相应地提出对策,将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