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宁海油田T62单元1982年发现并投产,先后经历了天然能量开发、接近天然能量的边缘注水开发、细分层系高速开发及特高含水期递减等四个阶段,2005年3月油井开井2口、日产油6吨、含水97.18%、年采油速度0.05%、采出程度55.49%,油田进入了特高含水开发后期.2005年后对该单元进行层间、平面、层内的剩余油进行潜力分析,通过补孔改层、套损井侧钻等措施重新建立单元的生产井网,目前单元油井开井7口、日产油25吨、含水92.36%、年采油速度0.21%,采出程度56.04%,取得了很好挖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平井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发展并成熟起来的重要勘探开发技术。由于水平井可以大大提高泄油面积,穿过更多的垂直裂缝;提高单井的控油半径;极大限度地发挥储层的潜力,提高单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是油田高效开发的最重要技术之一。国内利用水平井进行高效开发实践是从90年代开始并逐步发展的。在水平井(大斜度井)中,受技术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取芯等获取地下地层信息的作业,测井就成为水平(大斜度)井获取地下各种信息最重要的手段,是水平井油田高效开发工程中不可代替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前,制约胜利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大多数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老油田平均综合含水达90%以上,自然递减率达到20%,综合递减率达11%,原油产量递减加快;另一个是后备储量接替严重不足,已探明储量的丰度和品位明显下降,且大部分为稠油、出砂严重的难动用区块,按常规开采工艺开发其经济效益很差或根本无效。为稳定胜利油田原油产量,除继续加大勘探力度外,借鉴国外先进超稠油油藏的开发经验,探索经济有效的开发方式和钻采新工艺及相关配套措施,提高超稠油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是胜利油田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层近井地带易堵塞而影响油井生产的问题,利用声波技术对油井堵塞层段进行处理,以达到解除油井堵塞,改善地层渗透状况,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低频声波解堵技术是声波解堵技术的一种,本文介绍了低频声波发生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该技术的选井条件和施工工艺,并结合曙光油田13口油井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该技术的解堵效果.实践表明,低频声波解堵技术对于近井地带的堵塞解堵效果明显,处理后油井增油增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尕斯中浅层油藏通过多年的开发,工程与地质两方面造成长停井较多.一方面注水开发深入油藏采出程度较高,剩余油分散,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层间矛盾较为突出,注入水沿单层突进,特别是一些区域注入水、边水沿河道方向向油井推进较快,造成部分油井高含水.另外,注水井的长期注水,导致井下管柱破损较多影响正常注水.  相似文献   

6.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技术已成为油田减缓递减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本文根据原油压缩系数的定义,推导出适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注水指示曲线(累计注水量一注水期间井口压力),并以曲线分析为突破口,在单井可动用地质储量估算、注水时机确定、合理工作制度确定、油井措施挖潜等方面提出了有益指导,经过近两年的矿场实践,得到了有效验证,为定量分析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146区块是75年开发的老油田,经过30多年的开发,区块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综合含水达到95%以上,区块稳产形势日趋严峻。本文重点阐述了2007年以来针对区块开发现状,通过精细注水,实施综合挖潜等手段,使区块产量递减得以减缓,开发形势得到较好的改善,区块基本实现了高含水期的良性开发。  相似文献   

8.
康延良 《经济改革》2011,(11):60-61
延长油田靖边采油厂成立于2003年5月,油区主要区域位于靖边东南部,包括青阳岔、小河、乔沟湾、天赐湾、杨米涧、席麻湾、镇靖等12个乡镇,100多个自然村,油区开发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现有井场2270个,总井数4595口,(其中生产井3960口、注水井635口),日产液量12480方,其中日产原油2600吨,日产污水9192方,综合含水率73.7%。  相似文献   

9.
海外河油田是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油田,地质条件异常复杂.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中后期开采阶段,水驱油效果越来越差.近年来,以全面加强注水开发管理为中心,不断深化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优化调整注采结构,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锦99块杜家台油层为注水开发的稠油油藏.常规水驱效果较差,水驱采收率仅为23.8%.高含水期,油层的平面及层间矛盾十分突出.针对该区块油藏特点和剩余油分布状况,利用蒸汽吞吐热采技术,以吞吐引效为主,解堵降粘为辅.累计油汽比达1.63以上,断块采油速度由0.48%上升到0.77%,累计增油8.96×104t,采收率提高至27.4%.  相似文献   

11.
木83区块是1994年开发的油田,经过近20年的开发,区块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综合含水达到95%以上,区块稳产形势日趋严峻。本文重点阐述了2007年以来针对区块开发现状,通过精细注水,实施综合挖潜等手段,使区块产量递减得以减缓,开发形势得到较好的改善,区块基本实现了高含水期的艮性开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低渗油田吸水异常现象定性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主力油层和非主力油层在裂缝发育程度和含油饱和度方面存在的差异,形成了注采不匹配的矛盾.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地质剖面模型做数值模拟,进行定量研究,揭示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吸水异常机理.结果得出,裂缝发育程度差异是主力油层不吸水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受含油饱和度等因素的影响.该项研究对油田注水开发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茨榆坨采油厂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针对油井产量低、层间矛盾突出的开采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在下部油层进行回采的过程中,由于上部需要封堵井段过长,导致泵下入的位置较浅,泵沉没度较低,油井产量低,甚至无法连续生产.因此,结合油井的特点研制开发出隔水采油技术,既能满足堵水作业的要求,也可保证油井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14.
以杜84断块馆陶组油层为例,由油藏地质特征入手,进行了水平井开发适应性研究,经现场实施后取得了成功.实践表明,水平井可以长距离地钻开油层,增加重力泄油面积,能在较低的油藏渗流速度下达到较高的油井产量,适于超稠油开发.与直井相比,水平井具有初期产量高、稳产期长以及周期产油量高等特点,是直井蒸汽吞吐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裴少婧 《时代经贸》2007,5(9Z):231-232
油田开发中后期,注采井距变短,含水逐渐升高,储层趋于向物性更差的二、三类储层转变,常规水力压裂的裂缝窄而长,裂缝导流能力差,有效期短,增产率低,压裂成本高,而且容易沟通注水前缘造成水淹。高砂比压裂采用加大前置液量,使地层形成较宽的裂缝,然后泵入高浓度的大粒径携砂液,从而提高裂缝倒流能力。超高砂比压裂与高砂比压裂的增产机理相同,但却能进一步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形成宽短裂缝,从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升油田莲花油层埋藏深、非均质性严重、开采难度大等特点,经过常规开采、多种采油工艺以及蒸汽吞吐等稠油开采技术的现场应用,探索出蒸汽吞吐、掺稀油、综合解堵以及大泵深抽等一整套稠油开发配套技术,为正确认识高升油田及确定合理的稠油开采方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油田规模经济产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规模经济产量是指油田没有重大地质突破前效益产量的最佳规模,该值主要有两类,油藏开发的实际生产能力,以及在给定操作成本和油价下所对应的油藏最佳规模产量。文章主要从后一种方式计算油田规模经济产量,主要方法是依据给定的单井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将变动成本排序,削减掉部分高成本井,从而得到目前油价下所对应的油藏的合理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余晓明 《经济师》2003,(7):287-287
濮城油田位于河南省范县与濮阳县交界处 ,是一个埋藏深、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多、非均质性严重的断块油田。 1 980年投入开发以来 ,先后经历了初期开发、扩建产能、高速开发、高含水递减和特高含水开发等五个开发阶段。由于长期的高速开采 ,油田目前已进入开发后期 ,开采成本非常高。为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实现产量、成本、效益三统一 ,2 0 0 1年以来 ,濮城油田建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努力使成本最小化 ,获取利润最大化的采油管理模式 ,即“三单”核算管理模式。实行“三单”核算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明晰成本构成 ,了解消耗流向 …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机械堵水工艺施工过程复杂、措施成本高和堵水成功率较低的问题,研制了新型的堵水滑套开关,同时对配套的堵水封隔器等工具进行了改进,并优化了管柱结构,改进完成了新式的一次管柱机械找堵水采油工艺技术.该工艺集采油、找水、堵水为一次管柱,在正常的抽油生产中完成对油井各小层含水状况的认识,同时封堵高含水层位,生产含油饱和度较高的油层.该技术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找水措施的费用,提高了生产时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项技术在断块复杂、油水分布状况不明确的非均质油藏开发中具有较好的稳油控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茨榆坨油田普通稠油油藏低压、低渗、出砂、油稠、地层染污严重等问题,结合茨13断块和茨9断块油藏特点,实施了压裂充填技术.通过运用端部脱砂原理,对携砂液、充填砂以及压裂参数进行优化和改进,实现了对低压、低渗稠油油藏的地层改造,对因出砂造成的近井亏空地带进行了高压充填,在近井地带形成了新的高渗透渗流通道,有效地改善了原油在井底的流动条件.现场应用情况表明,措施后油井增产效果显著,地层出砂得到有效地遏制,区块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