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债务重新分化组合的过程;对银行而言,则是一种债权客体的转移过程.银行既不能漠视企业重组这一现实而无动于衷,也不能盲目地为迎合重组而失去自身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
李海军 《经济师》2000,(12):118-119
一、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对银行保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 ,对企业而言 ,是一种债务重新分化组合的过程 ;对银行而言 ,则是一种债权客体的转移过程。各家银行既不能漠视企业重组这一现实而无动于衷 ,也不能盲目地为迎合重组而失去自身的发展机会。作为银行 ,要看到机遇所在 ,支持企业资产重组的发展。因为企业重组是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 ,应当从国家整体利益的大局出发 ,积极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应该从自身发展机遇上去支持企业重组的发展 ,应该看到企业重组既是我国企…  相似文献   

3.
周昱 《当代经济》2007,(12):152
典当业在近年来快速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周转资金应急、消费和投资的一种手段.对一些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尤其是经济效益欠佳的企业而言,是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为了加快资金周转或解"燃眉之急",典当行成为这些企业筹集和周转资金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企业债务重组问题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我国近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因此探索近代中国的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兼具现实镜鉴和历史价值;但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阐述具体历史过程和审视某些历史观念上,而缺乏对企业债务重组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文章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地考察了近代中国家族企业债务重组的思想渊源和制度设计,以及这一制度思想的演进情况.研究发现:(1)西方破产免责思想在清末的传播与应用推动着中国传统债务清偿制度向近代债务重组制度转型,并促成了债务重组制度在家族企业中的实施.(2)儒家伦理在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企业主导型、银行主导型和信托公司主导型三个阶段,这是近代中国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臻于成熟的表现.文章不仅为我们认识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提供了一幅较为完整的图景,而且也在如何化解道德风险激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强化债务重组效果等方面为当前的企业债务重组实务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梁福成 《经济师》2000,(7):99-101
“债转股”是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是将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转化为对企业的直接投资。在我国,具体指在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依法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以AMC作为投资主体,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实行债转股权。一、债转股是一项帕累托最优的手段债转股旨在化解金融风险,降低企业负债率及财务费用负担。这项举措的实施,将成为我国国有资产大规模重组的一个契机。其现实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目标。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已经到了最后关头,脱困目标艰巨。部分企业的银行负债率过高,总资产盈利率低于银…  相似文献   

6.
银行业在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以后,哈萨克斯坦通过危机对抗计划对本国的银行业进行了结构重组。该计划旨在通过银行注资方式提升银行运营系统效率,恢复信贷。许多银行业恢复措施因此计划而得以实施,其中四大银行已由政府注资。然而由此得出的教训是,通过银行注资解决存量问题虽然必要,但是不能成为全部。单纯向银行注资而缺少提高银行业务能力和刺激业绩向好的额外配套措施,银行注资可能难以奏效。相比之下,结构重组措施则使银行能够从证券投资组合中剥离掉不良资产,从而减少外国债务,促进持续发展。结构重组措施实施的重点是资产减损,着力提升公众信心,进而吸纳存款。  相似文献   

7.
文章讨论了在"银行-企业"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国内企业和出口企业面对的信贷约束为何不同.由于企业的生产率等信息对于银行而言属于内部信息,银行为了保持激励相容,会向企业提供少于企业所需最优数量的贷款.这种贷款的约束构成了企业面对的信贷约束.出口企业的运输时间越长,相比国内企业就会面临更紧的信贷约束.使用中国企业的数据验证这一理论,我们发现,对中国企业而言,出口业务占比越大、运输时间越长、生产率差异越大,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也就越紧.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进而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债券型证券,并据以融资的过程。资产证券化的最基本功能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它为银行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的渠道,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收益水平等。就我国银行的现状而言,引入资产证券化无疑会对其良性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但是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需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银行个人外汇买卖业务,在我国以实盘交易为主,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都已开展该业务.对个人而言,外汇买卖是一种有效的资产保值增值工具.对银行而言,外汇买卖开辟了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应注意加强风险防范.本文通过一个实例,讲述客户抓住四舍五入运算的漏洞进行无风险套利的方法,以及银行发现受损失之后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基层银行降低不良贷款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体制矛盾困扰银行。当前 ,企业转制重组在县级地区正全面展开 ,但对其中企业逃废债务行为基层银行仍无有效应对措施。一方面在转制过程中政府对银行提出许多具体要求 ,要求提供信贷支持 ,且从国家政策及从长远利益出发银行也对这一改革措施持积极态度 ,但另一方面在企业发展与银行债权保全上政府又倾向前者 ,造成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失。当前作为县级商业银行其经营难以摆脱政府干预 ,这对其经营与发展无疑是一巨大挑战。2、依法收贷难 ,变现难。主要体现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为促进不良贷款率下…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实施了新税法及新会计准则这一形式下,企业应该改变或调整并购重组的纳税筹划方法.如何利用好新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杠杆减少企业的税负,对并购方企业完善管理、实现经济利益而言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企业并购重组的方法及类型,分析了并购的目标、支付方式、融资方式及整合方式等,探寻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纳税筹划的新的突破点,以增加企业并购重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段九利  郭志刚 《经济问题》2008,342(2):103-104
银行关系管理是对银行与公司双方合作关系的全面管理,涉及银行提供的和公司所需的全部信贷和非信贷服务.银行管理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服务价格审查、服务银行选择和银行关系审查.纵观银行关系的发展趋势,我国必将步入银行业的卖方市场,廉价信贷时代一去不返.对于企业而言,处理好与银行的关系将是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银行包购企业债券,不利于改变企业对银行依赖的现状,使企业经营惰性不断滋长。 二、银行包购企业债券,不利于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资金供给制,企业经营所需资金大都来源于银行贷款,加上我国经济体制不完善,导致产业、产品结构失衡,银行贷款风险不断增加。发行企业债券不失为是一种分散银行经营风险的最佳选择。但是,如果银行将企业发行的债券全部包购,最终还是不能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运行中,谈到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的确,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管理工作,是对企业经营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中央企业改革与重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提升中央大型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该成为改革与重组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要注重提升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与扩大企业规模之间的辩证关系;三是机制改革要优先于规模重组,而规模重组要有利于叠加优势与成长潜能的发挥;四是政府应该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主导中央企业的改革与重组.  相似文献   

16.
彭红枫  张韦华  张晓 《技术经济》2013,(8):87-94,124
以2001—2011年我国237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政治关联和银行关系对其银行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所有的上市企业而言,政治关联和银行关系均有助于增强其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但同时具有两种关系反而不利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建立政治关联或银行关系均有利于其获得长期贷款,但对短期贷款的获得没有显著影响;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政治关联有利于其获得长期借款,银行关系能显著增强其获得短期贷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林伟民 《发展研究》2005,(10):60-61
企业重组是实现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企业的主要债权人是银行,在企业资产重组中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产企业的上市重组,不仅被股市投资者关注,而且也被房市投资者关注。还没有上市的地产企业通过重组实现上市首次发行融资,已经上市的地产企业通过重组实施增发再融资。就投资者而言,重组是股市投资的利好;就地产企业而言,重组是为了把资产卖个好价钱,实现最大限度的多融资。可以说,在地产企业通过重组而进行价值重新估值这一点上,地产企业与投资者不谋而合。也正是这种"不谋而合",推动了地产上市公司的过度、过高估值。而这种过度、过高估值,不仅加大了股市地产板块的投资风险,而且加大了房市的投资风险,其所诱发的"股市房市双重风险"一旦扩散,极易拖累商业银行并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有资产改革存在很大的矛盾。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在国外,许多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现在进行的国有资产重组就是私有化,这是对中国改革的误解;而在国内,由于不能从理论上解决清楚,政府、包括各级政府在国企重组问题上就会顾虑重重,生怕被人扣上“私有化”的帽子。这一问题不解决,民营企业、民间投资者也会顾虑重重,见好就收,对国民经济不利。厉以宁认为,在由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有资产重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含义是把传统的公有制企业改造为新公有制企业。新公有制企业有4种形式:第一,经过改制的新的国家所有制企业。这类企业与之前相比,最重要变化就是政企分开了,  相似文献   

20.
应用信息技术 重组企业流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现有企业的职能细分化,业务专门化的管理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和竞争环境的革命性变化,企业需要整体优化发展,信息技术提供了集成企业管理的技术路线,而BPR则提供了企业业务重组,人员重组,组织重构这一条组织路线的思想和操作方法,二者的结合,是在集成基础上的技术路线与组织路线的趋同,以适应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讨论了信息技术流程重组中的应用模式和两种典型重组方法的信息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