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会展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提升、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文章通过空间结构理论,采用引力模型,结合断裂点计算,分析京津冀13个城市的会展产业空间结构特征,并提出京津冀会展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5,(25):50-52
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是来自各种生产要素在外力作用下通过重新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动力机理,这种动力机理可由内部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也可来自外在作用力的推动。研究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对邢台如何利用自身的区位和产业优势顺利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完成产业转型升级、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会议展览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会展业发展对促进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会展业已被列入了“营改增”试点行业,试点对全国数以万计会展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介绍“营改增”试点前后会展企业税务变化,对会展企业如何应矿营改增”试点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2014,(10):149-153
会展产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信息投入并对信息成本较为敏感的产业业,我国会展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政府主导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在会展产业集群的结构调整与动态升级过程中,政府主导型模式在当前是一种理性选择。政府的信息功能体现在产业发展"第一公里"中的制度创新诱导和"最后一公里"的交易助推作用,具体表现为制定会展产业集群动态升级的博弈规则,并使各经济主体面临的信息成本最小化。文章基于信息成本的视角,以杭州西博会为例,分析了会展产业集群发展与动态升级中的政府行为机理理,并从制度创新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会展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依托"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智慧会展理念营运而生。文章通过分析西安市智慧会展的发展现状,梳理西安智慧会展当前的发展困境,提出适合于西安市的智慧会展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日益受到旅游产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视,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方面、 不同角度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做了相当细致的研究.由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旅游市场经济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而我国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国内外关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领域的研究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主要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源、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等四个方面来综述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成果,并总结结论和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鲁俊 《企业导报》2015,(1):109-110,112
中央政府的八项规定和新会风政策相继出台,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逐渐成了政府办展转型升级、加速市场化运作的有力支撑。从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性以及转型路径进行研究,会展活动的市场化要着眼于品牌化培育、人才培养、经费支持和信息化融入等方面并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结合会展行业特性及展会自身的良性运作,希望对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市场化转身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8.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一些传统线下的大型会展活动被迫延期、取消或临时改为线上举办,造成会展业公信力下降、活动规模及质量效益急剧缩水,部分会展企业一蹶不振甚至就此消亡。当前,我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必须快速探索会展新模式,实现转型升级,以促进业态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阐述了疫情背景下会展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后疫情时代中国会展业的转型升级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模式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3,(6):131-134
目前鲜有文献就城镇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探讨了其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并以我国283个地级城市横截面数据为样本,从城镇化速度和质量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其对城镇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过快不利于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而城镇化质量提升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完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品供给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有效实现节能减排最重要的方式。从面上来看,我国节能减排在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以及提高技术效率上还有很大空间。在适当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条件下,企业完全有动力也有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大幅度的节能减排,甚至由此盈利。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正处于阵痛期,经济增长放缓,这为我们冷静思考下一轮经济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采取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现代旅游业的生产性服务领域和新业态正在不断产生。旅游业态的外在表现形式虽然呈多样化特征,但旅游业态的创新过程却有其内在机理:它应包括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组织创新、供应流通渠道创新、制度创新等重要内容。现代旅游业的功能拓展及新增长点主要反映在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咨询旅游、培训旅游、考察旅游、疗养旅游和修学旅游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城市会展业与城市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城市会展业与城市功能动态演变的角度,分析了两者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显示,城市会展业与城市功能的关联机理从理念层面、互动层面和具体层面分别表现为适配关系、互动关系和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发展条件、政府角色、宣传营销、品牌策略、个性与特色五个方面对新加坡与杭州两个典型的政府主导型会展产业发展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便利的区位与交通条件、强大的产业基础、发达的服务业、开放的社会环境、政府的大力扶持、注重城市营销与会展品牌建设、积极打造城市会展产业发展个性与特色,是新加坡与杭州成功推进会展产业发展的共同之处,虽然具体做法有所差异,但对我国其他城市推进会展产业发展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芳仪 《价值工程》2011,30(19):116-116
素有"旅游皇冠上的宝石"美誉的会展旅游是国际上新兴的一种专项旅游方式。它是旅游业产业化,社会化以及与会展行业等相交叉以后出现的旅游活动方式。近几年,黑龙江省的会展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哈洽会已发展成为国际级的大型展会,对黑龙江经济的拉动作用巨大。但是,黑龙江的会展经济起步较晚,加快发展黑龙江省的会展业需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政府实施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高珊 《价值工程》2014,(8):12-14
苏州服务外包业在我国设立上海自贸区的背景下,面临着新一轮的战略转型升级问题,如何实现苏州服务外包业的成功转型对苏州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应用SWOT方法深入分析苏州发展服务外包业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并根据近年来苏州发展服务外包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通过对比探索苏州发展服务外包业的新路径。苏州想要成功实现服务外包业战略转型升级,需要利用新比较优势与上海形成错位发展,进一步对苏州与上海服务外包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表明在新的环境下,苏州应主动承接上海自贸区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一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战略模式。中国体育产业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爆发期,体育相关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一个产业化转型与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在体育相关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本文就如何实现体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体育相关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于锦强 《价值工程》2011,30(15):6-7
秦皇岛于2009年提出了旅游立市的发展目标,并着手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秦皇岛旅游产业进行了分析,并对秦皇岛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服务业与城市转型关系的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升级的对应关系,是后工业社会以来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在综合考察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对应关系、互动关系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城市化进程、城市转型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当前我国城市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以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来加速城市转型升级、构建服务经济体系的实践性对策。  相似文献   

19.
肖斌 《价值工程》2014,(35):22-23
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金融危机后五年来东莞物流业和其它产业之间的关联还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物流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提升东莞物流业发展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市高水平崛起。  相似文献   

20.
中药产业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具有独特优势,在健康中国行动中有着巨大发展机遇。基于此,安徽省中药产业需要不断推进转型升级,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亟待在发展过程中予以解决。在分析中药产业融合相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论文论述产业融合对中药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作用,对安徽中药产业进行融合发展的必要性进行细致分析,针对安徽省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徽中药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