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土地租金剩余”的结果,是相关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城中村“土地租金剩余”的产生,源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研究结论: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改善城乡土地管理中的二元结构状况,实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的征收范围,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物权保护,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成因的探析——以广州市石牌村为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认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造成城中村现象的宏观制度背景,但从深层次角度看,城市化农民的利益机制、生存和发展机制及其相关行动逻辑才是形成城中村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城中村问题的消解、城中村改造以及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制订,都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化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中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改造制度缺位、政府角色错位和改造目的迷失三方面。建议通过制度创新与优化来破解集体土地改革的难题,从顶层设计着手完善"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城中村土地利用方式;从民主法治建设入手理顺政府权责,增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感;从细节关怀体现城市共享,树立正确的城市化观念,以民生社保为抓手促进人的城市化,最终实现城中村改造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浅谈『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改造问题是当前加快城市化发展的热点问题,而城中村的土地问题乃是制约城中村改造和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解决城中村的土地问题,适应城市化要求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搞好城中村改造,解决土地问题,是引领城市向城市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制度的利弊分析,试图探索建立一个有效的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制度,并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为我们实施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地制度变迁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存在,限制了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冲抵了农地制度变迁及创新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有彻底转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才能还原农地制度创新的绩效,从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留地安置,解开"城中村"难题的有效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加快“城中村”经济发展,维护“城中村”合法权益,规范“城中村”用地管理,是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笔者通过对部分地区“城中村”用地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建立“城中村”留地安置制度,是解决“城中村”用地管理难、促进“城中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及其改造:一个“三农”的研究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用"城市的眼光"看待"城中村"及其问题,把"城中村"归结为城市问题.本文将"城中村"定义为制度意义的农村,将"城中村"作为一个特殊的"三农"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关键是突破"制度瓶颈".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是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要聚居地,但现有研究对城中村的作用存在学术争议,即城中村究竟是外来人口实现个人发展的跳板,最终助其“走出城中村”,还是外来人口的“贫困陷阱”,最终将其“困在城中村”?为回应这一争议,本文基于广州市番禺区80条城中村1895份外来人口样本的5年追踪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个体性因素和环境性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走出城中村”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汉族、进城时间越久、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更有可能“走出城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越高、违法建筑面积占比越低的城中村更有可能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走出城中村”。结果表明,城中村有条件地促进或是束缚外来人口的个人发展,应辩证看待。基于此,建议制定政策措施,最大程度发挥城中村正面作用,推动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与社会制度的产物。城中村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凸现,造就了超越于一般市民的既得利益群体,给城中村的改造以及实现城中村村民向市民转化设置了难以克服的障碍,严重地影响着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如何实现"非农化"、"城市化"、"市民化"三位一体协调推进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课题。厦门"金包银"工程的创新实践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与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为了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我国曾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城市发展的政策。但这种长期的不平等发展政策却违背了城乡关系发展的内在规律,造就了今天的“二元”结构问题,导致城乡严重对立的局面。我国许多制度都具有城市偏向特征,二元户籍制度、二元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和改革重大任务 ,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这个思路跳出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 ,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面的角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是制度创新 ,只有对农业税收制度、农业用地制度、农业科技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完善 ,才能理顺“三农”的外部环境 ,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制度设置,理应以瓦解和破除二元制度为根本。绝不能以保护和助长二元制度为目标。因此,新制度的建立须摒弃二元思维的旧定式,树立三向思维的新理念,所谓三向思维,就是“向左进城、向右入镇、向上提升”。  相似文献   

13.
“小产权”房产生的根源在于中国特色的“同地不同权”的二元土地制度.“小产权”房的诞生实质是农民对国家土地征收制度的一种自发的抵抗.要治理“小产权”房,必须从源头上治理,斩断“小产权”房产生的利益链.这一路径其实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本文就如何在201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及国土资源部制定《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中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把二元结构“填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城市和农村一块高一块低,主要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这个体制是扩大城乡差别的加速器或者说是挖掘机,不改革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不对现在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林权制度改革的话,城乡差别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农民增收减负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制度等方面探讨了当前农民增收难减负难的具体原因,指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出路也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分而治之--从方法论的角度探究可操作性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难以解决的政策原因在于将三者交织和混淆 ,应分开解决。农业增长和粮食增产均不能解决农民增收 ,应以市场扩张和质量安全为目标重新确立农业发展战略 ,以确保粮食安全。农村问题分解后 ,与农业发展、城市化、行政体制改革等课题结合起来 ,通过制度创新统筹解决。农民问题通过农民转移与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以土地换社保” ,按照“先富农民先进城、优质土地先流动”原则渐进式改革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逐步化解。  相似文献   

17.
从制度设计上破解二元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一系列制度设计,不仅制约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而且危及社会稳定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已成为一个复杂的、重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彻底打破一切阻隔城乡交融、束缚农村发展的城乡二元制度框架,使农村居民在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的制度因素及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 ,2 0世纪 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 ,曾使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境遇得到一定改善 ,但随着家庭承包经营政策释放效应的减弱 ,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 ,我国“三农”问题再次凸显。尽管我国各级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大量的措施 ,但“三农”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产生“三农”问题的制度因素大量存在。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就必须消除产生“三农”问题的制度障碍。一、“三农”问题的制度因素产生“三农”问题的制度因素比较复杂 ,既有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因素 ,也有微观层面的技术因素。归纳起来…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改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由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转换的过程。它牵涉到国土房管、户籍治安、社会保障、环境卫生、社区结构、经济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改革,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通过研究武汉市江汉区“城中村”改造中涉及的问题,探析了“城中村”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改造“城中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都市里的村庄"如何都市化--广州"城中村"改造实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珺 《中国土地》2005,(9):37-38
一段时间以来,如何认识并解决“城中村”问题广受关注。“城中村”的改造是必须的,但是,与改造“城中村”相关的许多社会经济问题相当复杂,如何解决,见仁见智。本文介绍的是广州市解决“城中村”问题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