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某公司市场部刘经理结算了上个月部门的招待费,发现有一千多块的结余,按照以往不成文的惯例,他要用这笔钱请部里的员工去外面吃一顿饭或者是搞搞其他的活动,于是他走到休息室叫小张去通知其他人晚上吃饭的事。然而,快到休息室时刘经理却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对话的双方是自己的部下小张和销售部员工小王。  相似文献   

2.
严睿 《经济纵横》2006,(7):74-74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变得有人情味了,比如某知名企业专门聘请保姆帮助员工照看孩子,料理家务;如果员工在上班途中汽车出现故障,只需给公司打一个电话,拖车、修理的事就不用自己浪费时间去亲历亲为了。当然企业管理者推行这样人性化的举措目的就是为了能使员工更安心、更有效率的去工作。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经常听到企业的管理人员抱怨现在的员工很难管理,公司政策制度不少但却总是不能有效地提升员工“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电力企业开展新员工培训,能够帮助这些员工更好地融入企业之中。电力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差别,电能的生产、销售、使用是同时进行的。电力企业招聘的新员工有的是从专门电力院校毕业的,有的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的,它们对电力企业的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但到电力企业工作之后,必须从思想上、行为上规范自身行为。开展新员工培训工作就能够帮助这些员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日常工作,使新员工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力人”。  相似文献   

4.
“在摩托罗拉也有一些工作表现差的员工,对待这样的员工我们该怎么办呢?”在遭遇员工这样的提问后,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经理的回答是:我们就培训他,帮助他从后进变为先进。  相似文献   

5.
职业高原现象分析及对策——以职业生涯中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陆梅 《经济师》2008,(3):168-169
大部分员工在职业生涯中期都会遇到“职业高原”现象,有些员工会因此产生心理危机,从而做出一些消极行为,给企业和自身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文章对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影响职业高原的因素,针对“职业高原的影响”邮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事件回放: 2009年5月10日20时许,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干部邓贵大,黄德智酒后陪他人到野三关镇雄风宾馆休闲中心“梦幻城”消费。黄德智进入水疗区一包房,见酒店服务员邓玉娇正在洗衣,黄误认为邓是水疗区服务员,遂要求邓提供异性洗浴服务,邓以自己不是水疗区服务员为由拒绝、双方为此发生口角,邓走出包房进入隔壁服务员休息室。黄认为邓态度不好,尾随其进入休息室并继续与之争吵。此时邓贵大闻声进入该房,亦与邓玉娇争吵。  相似文献   

7.
一、激励机制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激励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 企业有了良好的绩效才能生存,而企业的绩效往往来自于员工所具有的较高的个人绩效水平。在一些企业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才能卓越的员工的绩效却低于一些才能明显不如自己的人。可见良好的绩效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从“绩效函数”(如下)我们可以看出,除个人能力外,员工的个人绩效还与激励水平、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激励水平也是工作行为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员工能力再高,如果没有工作积极性,也是不可能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美国企业界的巨人艾柯卡说:“企业管理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而调动员工积极性正是管理激励的主要职能。  相似文献   

8.
越枫 《经济纵横》2006,(4):69-69
员工做得不好,HR和员工究竟谁的问题和责任更大一些?近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就“没有差的员工,只有做得不好的HR?”为辩题,展开了一次有趣的调查讨论。调查结果发现,赞同此观点的人数占调查参与总人数的49.56%,与反对者的人数旗鼓相当。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以人为本”观念的不断普及,企业对员工招聘越来越重视,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甚至进行全球招募,对于众多企业而言,能招揽到优秀员工是一种巨大的成功,而员工的流失则被视为一种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为落供实供电公司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内涵,因此,江西赣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分公司为创新青年员工发展理念,转变青年员工发展方式,提高青年员工发展质量,深入班组、现场,采用群体座谈、个别谈心的方式,对如何加快青年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做了一些调研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经济纵横》2006,(8):8-8
“没有坚决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付诸行动,往往过多考虑企业业绩和个人能力;没有坚决制止一些主管在一个小团体里面形成和推行与集团愿景、价值观不一致的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诸侯文化的习气长期不能克服;对一些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管理干部过分碍于情面,继续让他们身居高位。久而久之,使公司内部风气变坏,员工激情减退,信心丧失,一些满怀激情的员工报效无门,许多员工也因此而离开了我们的企业。回想这些,我感到无比痛心和负疚。”  相似文献   

12.
严睿 《经济纵横》2006,(1):18-19
“从我第一天进入腾讯后,我就从公司总裁和其他一些主管身上,强烈的感受到一个管理理念:员工是企业的第一财富。这已完全融合到了腾讯人的日常工作中。”一年前,奚丹来到了刚刚三岁的腾讯,那个时候公司有210个人,而现存,腾讯的员工已经达到了2300人。尽管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部发生了调整和变化,但腾汛依然坚持员工是企业“第一财富”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船舶企业为了减少员工的流失,也不断地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以激发员工的动机,员工的物质和精神不同程度地得到基本的满足或提高。但留人的的效果不是很好。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物资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船舶企业激励的“穴位”应在于--晋升激励和文化激励。  相似文献   

14.
新春伊始,东部各地再现“民工荒”,“珠三角缺工超200万”。记者了解到,东莞企业将员工工资拖后一个月发放已成惯例,但到了节前,一些企业打破惯例,将两个月工资拖延到春节后发放,以防止员工离职。  相似文献   

15.
心理契约视角下的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和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因而管理好知识型员工能够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和竞争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忽视心理契约的作用,“人本管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本文试图从心理契约这一新视角反思这个问题,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使企业目标和员工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协同。  相似文献   

16.
近来,关于员工敬业度的问题日渐流行。在许多公司设计的平衡记分卡中都可以看到与敬业度相关的指标,一些提供专业评定员工敬业度服务的新型公司随之诞生了,并且,这些公司不断努力向他们的顾客推销这一理念。我喜欢这一理念,但又非常担心。害怕这就是员工们口中所谓的“又一种人力资源概念”。人力资源领域经常会有许多这样的概念问题,被人们认为是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我们称之为“风气”, 那就让我们一起面对并解决吧!  相似文献   

17.
沟通是指在组织内部,管理者通过“发出信息到接受信息再到反馈”的行动过程。来完成“计划”、“组织”、“领导”等目标性工作。在员工关系中,沟通是管理方向员工传达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向员工提供组织信息,加深员工及其代表对组织的问题和管理地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当全球化的“临时雇佣”制成为主流,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临时性一线员工”的影响力凸现。结合实地调研资料,以“临时性一线员工”这一独特的人力资源主体为视角,分析其特点,提出激励忠诚度不高的“临时性一线员工”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员工沉默的原因及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是构成企业的“细胞”,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从M公司遭遇“员工沉默”危机出发,指出员工沉默现象在国内企业界有一定的普遍性,接下来分析了导致员工沉默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最后就如何克服和防范员工沉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上期我们谈到要“消灭”关键员工,我们并不否认员工的重要性,相反我们非常强调员工的重要性,那么对企业也讲是应该秉持“员工第一的理念”还是追求“劳动成本的最小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