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在以"公司+农户"模式的运作下,企业没有自主的原料基地,难以保证高质量的安全食品供给。企业只有建设自主原料基地,从源头上对农产品的质量加以管理和监控,才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我国高质量的安全食品供给。  相似文献   

2.
农业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和政府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单个农户或农民进入市场;二是农户以组织的形式进入市场.单个农户进入市场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农业生产组织分为两类:一类为他组织形式;另一类为自组织形式.后者是农户自身为治理的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生产组织.自组织形式将是我国农业经济组织今后发展的主导方向.这是因为,自组织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当然,组织本身也存在不可忽视与小农经营方式有关的缺陷,这要求农户+农户的自组织模式的发展需要政府作为外部的支持力量存在,这有别于此前农业经济组织的政府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既有农业生产模式和管理体制下,以"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模式使农民间接进入期货市场,是实现期货市场与"三农"有效对接的现实选择.在对吉林四平玉米期货订单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玉米、小麦和棉花三种主要农产品期货品种,在发展期货订单农业中的利益相关方成本收益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了消除农民合作组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有限性"和农民合作组织与企业在合作参与期货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实现期货市场与"三农"有效对接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是延长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它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通过工业生产环节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成为组织农户、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组织方式.本文在总结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对组织模式选择进行分析,为促进我国农户经营组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着让市场来选择最优产权结构这一基本原则提出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模式选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9)
农民合作社是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文章以温氏集团为例分析了"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和对"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优缺点评价;然后分析了"公司+农户"向"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转变的必然性和"公司+合作社"的四种具体创新模式和国内外"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接着分析我国"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特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简要分析我国"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的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公司+农户"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农业产业化热潮中,“公司 农户”。模式作为一种内涵宽泛的制度安排,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同时还可利用公司的资金、技术、市场及管理优势,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但在认同和采纳的同时,也凸现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再造农村微现经济组织,逐步用“公司十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替代“公司 农户”模式,从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是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7.
“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公司+农户”模式的局限性,分析了“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优势,指出充分发挥基地组织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司+农户”经济模式中的地方政府行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农户"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普遍推行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但其在实际运行中,却日益面临着农户相对利益受损、公司经营风险增大、规模化经济难以形成等困境.地方政府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发起者和主导者,理应对"公司+农户"经济模式实施积极、合理的干预,构建公司、农户协调运行的一体化利益均衡机制,与公司、农户共同承担经营风险,优化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9.
"公司+农户"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经常面临履约率低、合作关系不稳定等问题。温氏集团通过选择恰当的契约治理工具,有效降低农业合作契约风险,获得持续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典型。这证明:合理安排"公司+农户"型契约治理模式,可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双赢,进而维持合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垂直协作与农产品质量控制:一个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农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多以农户为基本单位,造成了农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困难.本文首先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农产品质量控制中垂直协作的作用;进而通过对不同组织治理模式的交易成本内化和外化能力进行比较,勾勒出不同垂直协作关系下的交易成本边界比较曲线,探讨了不同垂直协作关系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影响及其成因;最后提出建立一套可以稳定地供应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国企"改制透析"国银"改制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湲 《当代财经》2002,(4):28-31
明晰的金融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要求;而资本充中率则涉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银行与证券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既是国际潮流,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变迁的最终选择。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应选择选择的混业经营模式,即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巳不再是单纯地追逐利润,而更多的是竞争所迫或业务开拓所需,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生产要素在财富的生产中所作的贡献产生的一种分配形式。“要素所有权”是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它决定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是“按要素分配”原则存在的依据,“要素贡献”是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最终决定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理论中,正确认识“要素所有权”与“要素贡献”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徐翔 《开放时代》2011,(3):46-60
"家国论"可谓儒家政治学说最根本的部分,它往往也被认为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最大障碍。本文由乔治·莱考夫的道德政治论出发,借由其关于基于家庭的两种道德模式——"严父模式"与"慈爱父母模式",考察儒家(孔孟)的"家—国"观。作者试图指出,儒家的家国观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民之父母"观念更接近莱考夫理论中反权威的"慈爱父母模式"而非"严父模式"。由此,作者尝试从权利和道德两个面向重审"国之本在家"的意义,及其可能启示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的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呈现出两种特征,即政府的“全能”与城市化的“失灵”。政府的“全能”表现为行政干预因素在对城市规模确定、城乡要素流动和城市化道路选择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化的“失灵”即表现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曲折、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的要求和低于世界同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经济"与"知识产业"和"知识经济"息息相关,它们一脉相承,有着继承和演进的历史关系。"新经济"之新主要呈现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四个方面。新技术是"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新产业是"新经济"的主要载体,新业态是"新经济"的经营状态,新模式是"新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产业联合、业态融合等方式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偏私或偏公的观念,已难以对所有权社会化的趋势作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所有权本身的逐渐衰落和约束的逐渐弱化,使得所有权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超越"公"与"私",实现公与私观念的更新,建立现代社会化的产权制度就成为所有权变革的价值取向.这对于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出发,阐述“三个代表”在探索中国社会系统演化中的复杂性思维,指出“三个代表”为中国社会系统自组织进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宁 《经济学家》2003,(2):78-87
本文探讨了全金融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全金融运作模式和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全金融具有目前任何金融混业经营运作模式或单个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强大金融功能,是世界金融未来的新形态;全金融运作模式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运作模式;全金融产品是全金融运作模式生存和发展的微观基础,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产品形式。  相似文献   

19.
对“价值”和“剥削”范畴内涵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理论研究的前提是对价值范畴进行定义。经济学说史上的四大价值理论对价值范畴内涵的解释是不同的。深化价值理论研究应该重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价值是从一种比较中或关系中得出来的”思想的研究。而允许并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则需要对剥削范畴的词义性质进行界定,无论从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是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出发点来看,剥削都是非正当的和值得谴责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许成安同志《对“价值”和“剥削”范畴内涵的探讨》一文的主要观点提出了质疑:一是许文在“价值”的内涵方面要人们“温习”所谓的马恩的两段话,一段根本不是马克思的话,而是被马克思批判的阿·瓦格纳的话,一段虽是恩格斯的话,但其本人后来已多次作了自我否定。许文提出这两段话表现出了调和不同价值概念的倾向,显然无助于“深化价值理论研究”。二是许文对“剥削”范畴的理解偏于文化、道德、法律乃至“词性”,而未作为经济学范畴来认识,同时对剥削在今天的历史正当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