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搜寻理论、失业救济金与中国城镇人口失业持续时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享受失业救济金者和不享受者失业救济金者的再就业概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与享受失业救济金者相比,人力资本特征、家庭特征和宏观经济环境对不享受失业救济金者的再就业概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转换模型也得出了失业救济金会降低再就业概率、延长失业持续时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失业理论及实证研究都认为失业保险金的提高会增加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失业者面临工作机会的工资分布结构出发,对失业保险金与失业者再就业工资分布的关系进行描述。通过对传统工作搜寻理论模型的扩展,我们证明失业保险金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存在三种不同的传导路径,同时我们得到两个推论:失业保险金的增加一方面将提高失业者接受“高”工资工作机会的概率;但另一方面对失业者从事“低”工资工作机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果将正武工作视为“高”工资的工作机会,而将非正式工作视为“低”工资的工作机会;则基于微观层面的数据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推论。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失业理论及实证研究都认为失业保险金的提高会增加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失业者面临工作机会的工资分布结构出发,对失业保险金与失业者再就业工资分布的关系进行描述。通过对传统工作搜寻理论模型的扩展,我们证明失业保险金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存在三种不同的传导路径,同时我们得到两个推论:失业保险金的增加一方面将提高失业者接受"高"工资工作机会的概率;但另一方面对失业者从事"低"工资工作机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果将正式工作视为"高"工资的工作机会,而将非正式工作视为"低"工资的工作机会;则基于微观层面的数据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推论。  相似文献   

4.
企业产权性质对失业再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有关厦门市城镇调查失业登记的样本数据,运用生存模型中的非参数方法和Cox半参数方法,分析了失业者失业前所在企业产权性质对失业者再就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国有、集体企业失业者与其他性质企业的失业者在失业持续时间和再就业机会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国有、集体企业失业者的再就业机会是其他企业失业者的0.52倍.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国有、集体企业失业者的福利依赖、失业者个人责任的认知程度、就业观念、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的社会保险差异所导致的工作机会与接受工作机会的概率降低.因此,促进经济与就业和谐发展、转变就业观念、完善与非正规就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是解决我国失业再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失业与中国城镇人口收入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业扩大了中国城镇人口收入差距,认识失业对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有利于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失业者在失业期间收入只相当于在业者收入的约1/5,再就业者的收入不足未失业者的60%,其人力资本并没有得到应有回报。Oaxaca分解结果显示,未失业者与再就业者收入差距中的40%来源于失业经历,60%来源于人力资本的差异。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为了缩小中国城镇人口收入差距,中国政府还需要在继续提高失业救济金覆盖面以及救济额度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再就业,并提供有效的职业培训以提高失业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6.
车耳 《经济导刊》2004,(2):92-93
比较西方国家政府对失业者的救济,可以看出有趣的问题。一个失业者在美国,只能领到6个月的失业救济金,6个月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就是在6个月内,失业者也受到限制,没有大段的时间出去游玩,外国籍的失业者更没有机会长期回国休息。我的朋友想回国,就得冒着失去救济金的风险,这是不能代领的,福利机构还每两周打一次电话询问找工作的情况,失业者得表现出正在积极寻找,而不是在家里闲待着。美国失业金比工资少得多,即使月薪6000美元,拿失业金也不到2000美元。一旦失去工作,没有了公交车补助和其他福利,医疗保险也没有了,逼的人不得不努力寻找工…  相似文献   

7.
长期失业人群是日本失业治理中的痼疾,直观其发生机理,主要为:劳动力需求方面,劳动力市场排斥长期失业者;劳动力供给方面,失业时间长短影响劳动者就业能力;另外,雇佣保险、解雇规制在制度层面上也具有相乘作用。探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社会福利下失业者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后产生的福利依赖心理。为此,日本关注"社会福利发展",重整社会福利在治理长期失业中的逻辑思路,改革雇佣保险制度、建立求职者支援制度、丰富民间职业支援事业。参考日本经验,我国失业保障体系应以提高失业者就业能力为关键进行构建,同时重视失业保障制度的功能转型、协调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退"与"进"、促进再就业支援多元、发挥政府的新型管理监督职能等。  相似文献   

8.
仝玲 《经济论坛》2006,(5):52-52
一、新失业群体概念的提出及特点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清华大学孙立平等教授在对东北地区失业社会保障调查中发现除了一般的“老失业群体”即国有、集体企业员工的失业下岗外,还存在一个日益增大“新失业群体”,即原来人们所说的待业青年。笔者认为,新失业群体除了孙立平教授所提到的第一类经过初级和中等教育新失业者,还有一类是经过高等教育的新失业者。1.经过初级和中等教育的新失业者。一是文化层次低,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他们的教育多停留在初级和中等教育阶段,甚至一部分人连高中甚至初中都未读完,也未获得专门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9.
张义柱 《经济论坛》2009,(15):35-36
本文在对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三种失业类型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或机制性失业、地租利息引起的失业两种失业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对自然失业的认识。文章最后针对不同的失业类型提出了降低失业率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失业保障制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根据中国失业保障制度供求失衡的现状,健全失业保障制度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失业保障制度应与失业机制本身相配合;(二)失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应与国情相结合;(三)调整失业保障救济金发放标准;(四)完善失业保障体系管理及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1.
失业是我国今后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从现有的失业类型研究来看,大都是从失业的成因上来分类的,还没有从多方面全面综合出一个失业类型体系来。根据国内外的有关文献,从失业的表现形式,失业的成因,失业的程度,失业的意愿,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质性、失业者的序次六个方面总结出失业的诸多类型,以便对失业类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隐性失业是相对于显性失业(具有劳动能力并处在就业年龄而没有找到工作的)而言的,意指名义上就业而实际上失业的那部分人。例如,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名义上参加工作而实际上在企业中或单位中没工作可作,无工资或发部分工资在家的,或在企业中有工资而实际上无具体工作或工作负荷太轻、有效工作时间太短、高职低就的,就属于隐性失业者。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的双重作用,这两种作用的有效发挥,依赖于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的合理确定.本文通过对我国失业保险金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分析比较,对我国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是否合理做出判断,并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失业会造成不利的收入冲击,外部收入冲击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失业对食品和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同,平均而言,消费者对食品支出具有更强的修匀能力,教育水平对教育支出具有正向修匀作用。失业者实现再就业之后,食品支出比例显著下降,教育支出相对上升,失业持续时间对再就业者教育支出依然具有负向影响。女性失业会降低家庭的食品和教育支出比例,女性再就业后会提高家庭的教育支出。  相似文献   

15.
《经济》2010,(3)
据韩联社1月6日报道,截至去年11月底,韩国事实上失业者人数已达330万人。事实上失业者是指没有进入统计厅的正式失业统计,但与失业没什么区别的人群。  相似文献   

16.
黎利 《经济前沿》2004,(10):i006-i007
面对着来来往往的求职者、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失业人员,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忙碌着。听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失业人员眼含热泪动情地道出一一到了深圳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就象回到阔别已久的娘家一样。从含泪的眼里可以看出失业者的热切期望,从他们由衷的感谢信中可以悟出他们对就业服务中心更进一步地说是对政府工作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失业”有三个条件:一定的年龄、时间参照系、没有工作且正在寻找工作。失业一般采取登记失业和调查失业两种方式。目前我国公布的失业人数和失业率是以登记失业的数据计算的,因此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进行分析后提出改进建议,并对建立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想做了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失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社会保险是指就业者由于非本人自愿的原因而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对失业者发放一定数额失业保险金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失业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政府曾于1950年颁布过《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但这并不是失业社会保险,而是一种社会救济。长期以来,中国没有关于失业方面的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才逐步建立起失业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失业在国人眼里,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产品,与社会主义制度毫不相干。 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谁也没想到,失业竟堂而皇之闯入了我国。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实施,在对如何保护公民劳动权利详尽规定的同时,“失业”二字赫然出现在其中。 几十年来,人们从来没有怀疑过手中的饭碗,有一天,却要自己另找饭吃,困惑、盲从、甚至抱怨。改革给人们带来新的挑战,人们不免大声疾呼:中国,你怎么了?! 失业者何许人也我国在199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公报中首次使用了“失业率”这个概念,许多人  相似文献   

20.
鉴于我国现行失业警戒线确定方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文一方面构建了基于综合指数的失业警报模型,另一方面推算并完善了失业预警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失业状况进行了警情分析。与某些学者的乐观判断不同,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失业警情较为严重。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有效控制失业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